脑瘫儿童送教上门康复训练案例
脑瘫儿童送教上门康复训练案例
张文晶
山东省肥城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现在一些康复机构和特殊教育学校已经展开了针对各类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工作,大多脑瘫儿童受益于康复训练,身体机能状况有了很大恢复和提高。但受困于一些条件影响,如家处偏远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等,部分脑瘫儿童无法到康复机构或学校接受康复训练,需要由特教教师提供送教上门。对这种需要送教上门的脑瘫儿童如何针对性开展康复训练,康复训练的计划和内容如何制定,通过送教残儿会有多大程度的康复与提升,这些都是送教教师将会遇到的实际问题。本案例是在一学年时间内对一名中度脑瘫儿童送教上门康复训练情况的总结,旨在通过探索和探讨为送教教师和残儿家长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脑瘫、送教上门、评估、康复、认知能力
脑瘫是指由于幼儿早期的某些原因造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常合并伴有智力障碍、癫痫、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听觉和语言障碍等症状。如不及时、正确地接受治疗和康复训练,脑瘫所引发的障碍会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表现更恶劣甚至扩大,给其生活、学习带来很大不便。现在一些康复机构和特殊教育学校已经展开了针对各类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工作,大多脑瘫儿童受益于康复训练,身体机能状况有了很大恢复和提高。但受困于一些条件影响,如家处偏远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等,部分脑瘫儿童无法到康复机构或学校接受康复训练,需要由特教教师提供送教上门。对这种需要送教上门的脑瘫儿童如何针对性开展康复训练,康复训练的计划和内容如何制定,通过送教残儿会有多大程度的康复与提升,这些都是送教教师将会遇到的实际问题。本案例是在一学年时间内对一名中度脑瘫儿童送教上门康复训练情况的总结,旨在通过探索和探讨为送教教师和残儿家长提供一些参考建议,给更多需要康复的孩子带来帮助,实现让每个残疾儿童都能接受到合适的教育这一目标。
一、个体情况
学生张浩硕,男,九岁,是一名中度脑瘫儿童。造成脑瘫的原因诊断不明,疑与其母亲在怀孕时因病接受药物治疗有关。主要身体障碍表现为:下肢畸形,双脚有轻微内翻症状,腿部力量弱不能站立;右手轻微合拢,肌张力差,手指不能完全伸直,精细动作能力差。没有接受过智商评估,智力受损不明显,且感知和认知能力较强,但落后于同龄儿童。张浩硕性格外向爱说话,语言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有一定的语言交往能力,没有情绪和怪异行为问题。其父母曾带他在某康复机构接受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 但因康复效果不理想和家庭原因没能坚持下去。
二、评估分析
在初步了解张浩硕的情况后,为有针对性的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和内容,我们在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六大领域对他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初次评估。
运动能力:翻身、爬、坐等粗大动作能力较好,下肢力量弱且没有用力意识造成无法站立。抓拿、捏取、拧瓶盖等精细动作能力较好,右手灵活度较差。
感知能力:能够注视并追视物体,能通过嗅觉分辨味道、气味,通过听觉分辨日常声音,通过触觉分辨冷热、干湿、软硬等物体状态。
认知能力:认识物体的存在和物体间的常见关系,颜色、方位、形状等常识认知较好,天气、钱币、时间、数量等生活常识认知有欠缺。
语言交往能力:语言词汇量大,语言逻辑思维能力较强,连贯性较好,能听懂言语命令并能准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进行简单的交流,偶有语言卡顿。
生活自理能力:只具备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洗漱、穿脱衣物、整理床铺、大小便等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需要父母的辅助或由父母替代完成。
社会适应能力:对周边熟悉的人和环境均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喜欢参与集体活动,且在父母带领下经常外出,社会适应能力较强。
从评估结果分析,张浩硕同学非常适合于接受康复训练,可针对具体的康复领域制定恢复与提高计划,通过做好送教康复与家庭康复相结合,采用科学的康复训练方式和方法来弥补他的身体障碍缺陷。
三、康复领域及目标设定
依据对张浩硕同学的六大领域评估分析,结合我们实际的送教方式、送教周期以及其父母接受康复指导的能力,最终确定由教师在运动能力、认知能力方面进行送教上门康复训练,在生活自理能力、语言交往能力方面由其父母进行家庭康复训练,教师给予支持指导。目标设定为:
(一)通过粗大动作训练,巩固提高粗大动作能力,增强腿部力量,能独立靠墙站立。
(二)强化精细动作能力,针对性进行右手的精细动作训练,提高肌张力,达到双手动作协调灵活。
(三)通过识字、识数等认知教学,结合生活常识等康复训练,提高认知水平,辅助其它领域能力提升。
(四)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培养孩子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配合教师完成康复训练目标。
四、康复训练过程
(一)强化腿部力量训练,提高下肢粗大动作能力。
利用爬行毯,通过爬行、翻滚等动作训练对他原有的粗大动作能力进行强化巩固,虽然他能独立完成训练并体现出较强的爬行能力,但可以判断出是借助于上肢力量来完成动作。随后我们开始针对性加大难度,采用训练时抓住双脚的办法给他设置一定爬行障碍,让他在利用上肢力量的基础上主动尝试借用腿部力量完成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后,他体会到借助下肢力量能更轻松完成训练,培养出了使用下肢力量的意识,训练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在下肢粗大动作能力得到提升后,我们尝试在家长的配合下让他练习站立。先是由家长搀扶站立一分钟左右,老师对他腿部形态给予纠正,并进行腿部肌肉按摩,然后逐渐增加搀扶站立时间,并引导他由接受外部力量改为主动利用自己上肢力量寻求辅助。在此项训练坚持大约半年后,他的下肢力量有了很大提升,现在练习无搀扶的情况下贴墙独自站立,初步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增强了精细动作训练,提高右手动作的灵活性,达到双手动作能力的平衡。
张浩硕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精细动作能力,我们主要针对他的右手灵活性展开训练。设计了穿珠、钓鱼、捏取黄豆、剥花生等小游戏,吸引他的训练兴趣,同时对他的右手手指进行扩张训练和按摩,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在训练初期他总是不自觉地用左手去完成训练任务,我们采用奖惩的办法来刺激他,每用右手完成一次训练给予一定积分奖励,如果顺利完成两次送教的训练任务就可以兑换一个小奖品,反之每用一次左手就会扣掉积分。在强化的精细动作训练下,他现在的右手灵活性得到大幅度提升,手指也不再总是处于半合拢的状态。
(三)设计适合认知水平的康复训练内容,弥补存在的认知缺陷。
根据对他的评估结果分析,我们针对他的认知缺陷设计了以认识汉字、50以内识数和10以内加减法为主的康复训练内容。我们发现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不能吸引他的学习兴趣,尝试几次后收到的效果并不好。结合他平时在家中爱玩电脑游戏的特点,利用送教工作中配备的平板电脑,下载了适于学龄前儿童的游戏性强、趣味性高的识字软件,把每次识字教学都变成好玩的游戏过程,完全吸引了他的学习注意力,极大提高了他的学习兴趣,达成的学习效果很好。识数和加减法教学则是结合他身边的一些小物品,把认知过程融合到实际生活之中,让学习更加直观形象,也有利于他进行数量辨识。
(四)进行生活常识康复训练,在已具备的常识基础上强化提高认知能力。
我们把生活常识康复训练做为对认知能力提升的一个辅助来进行,主要是一些生活中小知识,比如天气变化、认识蔬菜水果、认识家中物品等。训练方式以游戏中的强化认知为主,简化训练难度,提高训练的趣味性,通过这些常识学习进一步提高了他的认知能力。
(五)生活自理能力和语言交往能力领域以家庭康复训练为主,教师加强支持指导。
结合对张浩硕的评估分析和我们实际的送教方式,尤其结合我们送教周期这个特点,我们把这两个领域的康复训练定义为家庭康复为主。对家长进行简单的康复指导,为他们制定出相应的训练计划和训练内容,要求家长通过微信视频等方式向教师反馈训练情况,教师给予过程性的跟踪指导和康复支持。这也是家校融合康复过程的一种直接体现,最后收到的效果也证明了这种康复训练方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五、康复训练效果
通过一学年的送教上门康复训练,尤其是教师针对性的进行运动能力和认知能力训练,辅助性的进行生活自理和语言交往能力家庭康复训练,张浩硕同学在身体机能康复和认知水平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通过康复训练,他的下肢力量得到了加强,粗大动作能独自完成,在没有成人帮助下能靠墙站立三分钟左右,恢复效果非常理想,并已显现出运动能力进一步提高的迹象。认知方面能够识别150个左右的汉字,口算完成10以内加减法,能够指认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了解了一些生活常识。对其中期评估的结果显示他在六大领域的康复进展都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
六、案例结论
脑瘫儿童的康复是一个缓慢、长期的过程,尤其是因受条件限制不能到机构或学校接受康复训练的孩子,必须接受专业教师的送教上门康复训练和支持性家庭康复训练。阶段性的评估在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送教上门康复训练的计划、内容与实施有着决策性指导和辅助作用。教师除了对残儿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采取适合儿童个体特征的训练方法外,还要做好家庭康复的支持指导工作,因为送教工作会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家庭康复在残儿身体康复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总之,送教上门是项艰苦的需要教师付出更多努力的工作,在送教方式、送教内容和康复课程体系方面,也还有许多问题等待送教教师去探索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