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编写

赠从弟(其二)

刘桢(zhēn)

这首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诗人并没有讲他希望堂弟应当如何让如何,但其劝勉之意却又不言而喻。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亭亭②山上松,瑟瑟③谷中风。

风声一何④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⑤,松柏有本性!

【注释】

①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中华书局1983版)卷三。

刘桢(?--217),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从(c?ng)弟,堂弟。《赠从弟》共三首,这是第二首。②[亭亭]高耸的样子。③[瑟瑟]形容风声。④[一何]多么。⑤[罹(lí)凝寒]遭受严寒。罹,遭受。凝寒,严寒。

松柏(sōng bǎi)

【鉴赏】

  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尤以第二首著称于世。

  《赠从弟》(其二)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凤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筒洁生动。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起首二句以客观描写为主,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全诗以松树为中心,写得集中紧凑。反复咏歌,却不平板单调。用词朴素无华,风骨雄健,气势有力。不重在工笔细描,而以层层深入事物的内核见长。

  刘桢如果直接抒写内心情感,很易直露,便借松树的高洁来暗示情怀,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全诗关于兄弟情谊虽“不着一字”,但味外之旨却更耐人品尝。

【同步练习题】

1、写出松树高大耸立形象的句子:

2、赞美松树狂风中挺立不倒的坚忍不拔精神的句子

3、与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诗意相似的句子

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零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句子

4.拓展阅读

赠从弟

刘桢

其一

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

其三

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

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

《赠从弟三首》,气骨作诗。诗中运用------之法,分咏------------------------三物,以其----------的品性、远大的胸怀、抱负,激励堂弟,亦以自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一位朋友要远去四川做官,诗人作此诗相赠。全诗先收后放,先说同是宦游之人,同有惜别之意,然后陡然一转,说哪里没有朋友呢,男儿分别,何必哭哭啼啼作儿女态呢?气势豪迈,意境开阔,尤其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成为千古名句。这首诗应当说是送别诗的精品。

城阙②辅三秦③,风烟望五津④。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⑤人。

海内⑥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⑦。

无为在岐路⑧,  儿女共沾巾⑨。

【注释】

①选自《王子安集》(《四部丛刊》本)。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唐朝初年的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lu?)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现在四川崇州。②[城阙qua]帝王居住的城,这里指长安。阙,原意是宫门前的望楼。③[三秦]这里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项羽灭秦以后,把战国时期的秦国故地分为三部分,分封给秦朝的三个降将,因此称为“三秦”。④[风烟望五津]遥望蜀州,只见风烟迷茫。五津,四川岷江(mín jiāng)当时有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sha t?u jīn)、江南津。这里是指杜少府即将赴任的地方。⑤[宦游]出外做官。⑥[海内]即指全国各地。⑦[比邻]近邻。⑧[无为在歧路qí lù]无为,无须、不必。歧路,告别的地方。⑨[沾巾]意思是挥泪告别。

【鉴赏】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之地。“辅”,辅佐,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无法看到。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直看到东海。“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安。该诗运用夸张手法,开头就展开壮阔的境界,一般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痕,酒盏不相同。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有其独到的妙处。此诗形成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

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

【同步练习题】

1.本诗出自_____;作者是____(朝代)的___(诗人),他和 ______________并称为“初唐四杰”。

2.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

3.此诗是一首____诗(题材),全诗表达了与知己的————之情,抒发了对朋友远行的——————之情,体现出作者——————的志趣

4“风烟”突出了杜少府任所的————,上任路途的————-。“——”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

5、颈联蕴含了——————————的哲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的,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这一句成为————————表达深情厚的不朽名句。

6、比较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这是两首送别诗。其中“五津”和 “五溪”在这两首诗中具有怎样相同的作用?

2、)比较这两首诗在表现作者情感方面的不同之处。

终南别业

王维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了。

中岁②颇好道③,  晚家④南山⑤陲⑥。

兴来每独往,     胜事⑦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⑧林叟⑨,  谈笑无还期。

【注释】

①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终南别业,建于终南山上的别墅。终南山即陕西南部的秦岭,其主峰在陕西长安县南。②[中岁]中年。③[道]这里指佛理。④[家]安家。⑤[南山]即终南山。⑥[陲chuí]边缘,旁边。⑦[胜事]美好的事。⑧[值]遇见。⑨[叟sǒu]老翁。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鉴赏】

这首诗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如见其人。同山间老人谈谈笑笑,把回家的时间也忘了,何等自由惬意,这是作者捕捉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例,突出地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诗语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他在《山中与裴秀才迪》的信中说:“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兴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从这段描述,我们就可知道诗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了。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诗人同调无多,兴致来时,惟有独游,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第三联,即言“胜事自知”。“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因此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的话(见《归去来辞》)。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赞赏。近人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诗境浅说》)这是很有见地的。再从艺术上看,这二句诗真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毋怪《宣和画谱》指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及‘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法,皆所画也。”

  最后一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自然又是偶然。“偶然”二字实在是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遨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对于我们了解王维的思想是有认识意义的。

【同步练习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说,作者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晚年就归隐于终南山边。

B.三四两句说,作者经常独自游山赏景。“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C.五六两句写游山之趣:沿着溪水行至尽头,还可以坐下来看白云从岩岫间生起。

D.七八两句中说,作者偶遇山中“林叟”,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

2、这首诗三、四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各是哪个字?请结合诗意作简要分析

3、比较阅读

山居即事۰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无      题

李商隐

这是一首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yùn jia)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表现了爱情的坚贞,意境新奇,诗味隽永(juàn yǒng),已成千古传诵的名句。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②。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③。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④。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⑤。

【注释】

①选自《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卷五三九。②[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东风,春风。残,凋零。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比喻对意中人至死不渝的爱情 和无尽的思念。丝,这里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蜡炬(là jù),蜡烛。泪,指蜡泪,隐喻相思泪水。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这两句叹时光易逝,相会无期。镜,照镜,用作动词。云鬓,青年女子的头发,代指青春年华。夜吟,夜晚吟诗。⑤[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意思是对方居住不远,希望有人前去传递书信。蓬山,蓬莱山的简称。传说海上有三仙山:蓬莱、方丈、瀛洲(yíng zhōu)。这里指所思念者的所在的地方。青鸟,传说中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神鸟。殷勤,情意深厚。看,探望。蕴藉(yùn jia):(言语、文字、神情等)含蓄而不显露。

【鉴赏】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同步练习题】

 1.“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_______”,属双关语,暗指__________。

2.试分析一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

4.拓展阅读

无题۰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①李商隐的无题诗(昨夜星辰昨夜风)是描写爱情的诗吗?如果是,那这首诗是怎样表达的?

② 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什么情感?

③:诗中比喻富贵人家的楼宇居室的有:A:兰台B:桂堂C:分曹D:画楼。

(0)

相关推荐

  • 杜甫年谱简编(22)广德二年(764年)五十三岁

    话说杜甫在年末春初的时候,带着全家老小,从梓州出发,先是到达了阆州.他是在宝应元年(762年)的时候带着家人从成都到梓州的,也才过了不到两年,又要带着家人踏上奔波之路了.记载当时心境的有一首排律< ...

  • 李商隐无题诗之意境

    肖旭/文 在唐代众多诗家中,李商隐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诗人.在他一生所创作的六百多首诗歌中,无题诗代表了他的最高艺术成就.因此,千百年来,论之者必读无题.可是无题诗缺少题旨,诗意隐曲,历来众说纷云 ...

  • 唐诗解读——景松之《画松》

    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 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解读: 这首诗的作者景云是唐代一名僧人,他与岑参是同一时期的人,全诗平白如话,描绘了诗人在品观画作之后的感受. 松树在中国文化中有着 ...

  • 李商隐诗词欣赏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1-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晚唐诗人.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的无题诗多数描写爱情, ...

  • 春蚕为谁吐《无题》

    思悠悠,恨悠悠,此生此情几时休?纵观古今文人的许多爱情故事,感天动地,风流千古.唐宋六位诗人词家李商隐.苏轼.柳永.李清照.陆游.朱淑真,更堪称令人驰魂宕魄的旷世情种,他(她)们留下的篇篇爱情绝唱,成 ...

  • 我的大学语文教材编写理念

    我一直讲,大学语文教材不能编成<大学文学>,不能编成<大学人文>,而必须是<大学语文>.我这样讲,很多老师觉得抽象,难以理解,那么现在我趁我的教材修订之际,在教材前 ...

  • 礼赞大师 | 刘佛年:奠定教育学教材编写基本框架与原则

    [学术档案] 刘佛年(1914-2001),教育家.湖南醴陵人.193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教育系.1937年出国留学,先后在英国伦敦大学.剑桥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1938年10月)攻读研究生.194 ...

  • 《百草园》校本教材编写后记

    我们该感谢谁 --<百草园>校本教材编写后记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是7月29日,我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参加校长暑期培训.中午,一个杭州的电话打进来,告知我快递在前台.我迫不及待地赶 ...

  •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背诵梳理|3.2教材编写|背诵逻辑

    今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教材编写和选用这部分内容. 有些非通用语种国家的教材体系并不是那么完善.如果我们以后有机会去异国任教,也许会碰到教材选用的问题.所以,有必要了解一下教材编写的原则以及教材的总体结 ...

  • 评职称教材编写的要求

    教材出版具有评职称的用途,但只有与职称教材要求匹配的编写教材,才有可能被职称单位认可.关于评职称教材编写的要求,主要是教材编写内容.教材内容方向.参评人署名作者位置和编写字数. 首先,教材编写内容 评 ...

  •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材编写中的运用

    项目教学法是行为导向教学法中一种典型的教学方法,基于探索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一种模式.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一般包括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实施.制作,控制,形成结果,检查,评价等环节.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 ...

  • 【教材编写】范浚集语

    <中小学文化国学经典教育读本--范浚集语> 课程编写计划 一.课程性质: 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 ...

  • 德国职业教育工作手册式教材编写体例及开发要点

    与倡导使用工作手册式教材的国家政策相比,目前国内关于工作手册式教材的一些基本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以至于对职业教育工作手册式教材的理解也乱象丛生,甚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院校开发工作手册式教材的积 ...

  • 重磅公开!这部由亚洲首位菲尔兹奖得主编写的高中数学教材,必须收藏!

    作为亚洲第一位菲尔兹奖得主的他,也是为数不多的几位同时获得菲尔兹奖和沃尔夫数学奖的大数学家之一--小平邦彦1915 年 3 月出生于日本长野县,1938 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数学科,1941 年毕业于东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