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延令的凡人传奇(连载四十五)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在这里跟你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吟哦娱笔,抒怀述志,点情碰心......
今天是冬至,谨以此章献给在天国的我的慈爱的两位母亲和敬爱的父亲!
第四十四章费尽心难救海英命 了真相化怨泯世仇(3)
海英去世后,根据江英的要求,没有送她去火葬,这会儿也不强调一定要火葬,所以就把她土葬了,就葬在屋后。棺材用的料是晓雪找她亲戚批的计划,是杏雨特地到木材公司去选的上好木材,拿晓雪编芦席的钱买的。江英认为海英苦了一世,死了再没有一个好安身,说什么都不安的都对她不起;现在这样地做了,也算对海英有了个交待,把她葬在屋后,平时想她了,也可以到她坟上去说说话,她也可以天天看到家。
江英与海英的姐妹情真的可以说比江海的水还要深的。几十年来,风风雨雨她俩都是那样地携手并肩一起走过,有灾一起去顶,有难一起去当,有苦一起去吃,有了欢乐也是一起去共同分享。人说牙与舌头还有一碰,可她俩竟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和睦相处,互谦互让从未红过一次脸,高过一次声,更不要说为一个共同的丈夫去争风吃醋了。这是多么地难得和多么地不易啊!如今海英的离去,又怎么能不叫江英悲痛欲绝,思念无限呢?所以好多日子海英的音容笑貌都婉若生前一样,仍在江英的眼前。想到她,江英就忍不住要到她的坟前去大哭一场。
好多日子,想到海英妈妈,杏雨同样也总是忍不住泪湿衣襟。海英自她的佑儿幼时遇难后再不曾有过一男半女,杏雨和杏云就是她的心肝宝贝,就是她视如已出的亲生儿女。杏雨怎么也不会忘记他小时在“站焐子”里看到海英妈妈和江英妈妈一起拼命护米的情景;怎么也不会忘记三年困难时期,海英妈妈怕他挨饿,就把国家发给她养病的“营养品”——花生仁子饼,每天给他几块,让他带去上学,而由此引发出的一串辛酸故事。杏雨更不会忘记就在前年的一天,他因和父亲为一件事发生争执,父亲发了火,他也负了气,没吃早饭就来学校上课,可在课堂上,他竟发现海英妈妈迈着小脚,噙着泪花,用纡青(围布裙)兜了两根油条来到了他的教室门前……那一刻,他是怎样地顾不得全班的学生都端坐在教室,而自己却像孩子似的扑向妈妈的怀抱,泪涌如潮的啊!那一幕,他又是怎样地刻骨铭心而感动一辈子啊!如今,海英妈妈走了,杏雨怎能不跟他江英妈妈一样悲泪难禁、无限怀念呢?
海英妈妈虽然走了,但海英妈妈临走时的遗言犹在杏雨的耳边。杏雨在想:“海英妈妈临去不仅挂念的是我和我的两个孩子,她还挂念着许许多多家庭的孩子——要我集中精力教好他们,把他们全部培养成有用之人。这是她的希望,也是她临终对我杏雨的嘱托,因为在她看来,这些孩子全都是她佑儿!她临终的另一个愿望就是要我杏雨完成自己所肩负的使命,把那件大事办好,查明真相,以告慰老“独立团”的那些遇难的烈士,告慰江水老县长和王通迅。海英妈妈劳累贫苦一生,没给我杏雨留下什么钱财,却给我留下了她金子般的人品。几十年来她没多少教育我的言语,有的只是她的行动;几十年来她没向我提过什么特别的要求,只有临终对我和我孩子的牵挂以及这么两点希望。我李杏雨能让海英妈妈失望吗?我唯有像爹说的教得出了色,让人都晓得,唯有去不辱自己所肩负的使命,才对得起已长眠于地下的海英妈妈,才能让她含笑九泉啊!”想到这里,杏雨便觉得有了无限的勇气和浑身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即便面前再有多大的困难,也已经不在话下了。
就在李杏雨打算埋下头来开始认真地钻研教学业务的时候,新的考验果然降临到他的面前。乡建筑公司需要一名“笔杆子”去当文秘科长,经理认识杏雨,也了解他的文才,所以便亲自“游说”劝他“下海”。他许诺杏雨月工资决不会低于三千元,如果能在宣传企业上再做出贡献,外加奖金,年薪肯定不会少于五万元的。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心跳的诱惑啊!李杏雨干了十几年的民办教师,这十几年的工资总数加起来还达不到这半年的工资水平呢!无怪乎这个时候“跳槽”“下海”已成时尚,不少人已不是“向前看”,而是“向钱看”了。这个时候,知识分子虽说已开始得到重视,但“脑体倒挂”,“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搞科教的不如扭屁股的”现象确是此时不争的事实,民办教师的待遇更是依旧如故,低得可怜。李杏雨的工资也无非就是从刚工作时的每月十几元变成现在几十元而已。因此有时李杏雨也“望洋兴叹”,叹息“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然而,现在机会终于来了,难得这位经理有眼光这么看重“文人”,在这么个时候竟让杏雨这样的民办教师一下子“升了值”。这可的确是改变杏雨贫困命运,也是别人求之不得的一个机会呀!
面对这样的机会,这样的诱惑,说杏雨一点不动心那是假的,可杏雨舍不得这个职业,舍不得他的学生,更忘不掉祖辈的愿望,特别是海英妈妈的临终嘱咐与希望,那可是绝对要记住的。所以最终杏雨还是谢绝了经理的一片好意,婉拒了他的恳切相邀,无怨无悔地坚定地守望耕耘在这杏坛。
为了不因家庭经济的贫困所累,也为了能更好地工作和学习,杏雨鼓励晓雪做点买卖,到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去批点蔬菜、水果到村里来卖。他说,这样既没有风险,又可以多少赚点钱把日常开支管下去。由于这会芦席已不大卖得出去了,若做养鸡、养鸭的“专业户”呢,那不仅需要成本和具有一定的风险,而且一个人也忙不过来,得需成等的功夫与精力,显然杏雨有其难而不适合,因此杏雨希望晓雪就在自家门口不远的桥坡下做点小生意。晓雪欣然同意。于是说干就干,晓雪每天下午三四钟就到蔬菜市场去批发反季节的蔬菜,隔上一两天则一大早抑或中午时分则到水果市场去批发水果,都是用脚踏三轮车踏回家来卖的,也就赚个零售差价。有时,杏雨也利用教余帮她购货、运送或看摊,替老婆串个忙。这会儿,社会上已有不少人开始有钱了,一些有了钱的人便有点笑话、嘲讽杏雨。杏雨却不管,他觉得人家说不要面子斯文扫地也罢,讲放弃去赚大钱的事不干,在家“摸小猪**子”(做小生意)也好,只要自己流的是汗水,凭的是良心,赚的是干净钱就行。
还真别说,几个月下来,除吃花用,竟还小有积存呢!李杏雨有钱买书了。这会儿,已不是当初买本字典都难,还得靠湘雪帮抄成语词典那时候了。现在书店里各种各样的书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李杏雨买了许多古今中外的教育理论书籍,有韩愈的《论语注》、朱熹的《童蒙须知》及陶行知、叶圣陶的有关教育论著;还有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布鲁纳的《论教学的若干原则》、赞可夫的《和教师谈话》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重要著作。他从这些大师们的著作中吸取了丰厚的营养,大大开宽了自己的教学视野,也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
他开始撰写自己的教学心得与体会了。他的论文逐渐散见于有关报端杂志,他的“依据语文的特点,以语文的手段教语文”的语文教学观得到了诸多同行和一些教育专家的认可;“引歌诀与故事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教改试验也同样获得了成功。李杏雨终于小有了名气,权威语文教学杂志《语文教学通讯》刊登了他的照片,并把他评为“全国农村语文教学研究会”优秀会员。县教研室主任在全县中小学教研大会上不仅表扬了他,还特别点名让与会的他到台上亮了相。
短短三四年,李杏雨在事业上可以说是跨越式向前发展的,他几乎是一年上了一个台阶。先是论文发表,同时拿到了自学的大专毕业文凭;继之两度被评为县先进教育工作者,出席了全县的先进教师表彰大会;现在他已成为一名**正式党员,并当上了学校教务处的副主任。他终于可以在这方面告慰于海英妈妈了,因为在这方面他真的做出了骄人的成绩。
是的,杏雨获得了如许的荣誉与成功,应该说他将会有更好的发展与更好的前途的。但民办教师的身份决定了他是不会被调到县城重点中学去任教的。即使仍在农村,凭这种身份要想再提升当校长也决非容易。何况,人怕出名猪怕壮,荣誉的背后已有了好多双嫉妒的眼睛在盯着他了。何况,李杏雨喜爱的是书本,身上有着浓厚的书卷气,血脉里更带有他父亲禀直个性的基因,不懂得保护自己,不懂得防范,这样他也就难免要吃亏了,或许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弄得碰壁碰扁了鼻子。
且说这会,国家正对教育拨乱反正,提倡全社会都要尊重教师,还立法设定了教师节;为了庆祝第一个教师节,燕子乡还专门召开了庆祝大会,并确定在庆祝大会上李杏雨代表全乡教师做发言,这本是一个可以让他在领导面前展现自己的机会,遗憾的是他却没有把握好,竟然讲了一些不合时宜的话。当时,主席台上就坐的不仅有乡党委领导班子的所有成员,还有区委书记和县教育局的有关领导,按说这么多领导参会,确实表明了领导对教育的重视,也确实应该表达对领导的衷心感谢。可李杏雨是怎么说的呢?李杏雨上台的开场白便是:
“梦也是,盼也是,我们教师终于梦到并盼到了自己的节日!今天各位首长莅临大会,与我乡全体教师一道共同庆祝这光辉的第一个教师节,我们真的感激涕零。但我们并不需要鲜花茶杯,只要领导不再拖欠发放我们这支队伍中的一个分支——民办教师的薪水;我们也不需要这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只要上课不再吊胆提心,害怕破旧的教室出现险情......”
李杏雨才讲了几句,台下的教师便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然而台上的领导是怎么想的呢?他们有何感受谁也不知道。只是不少领导甚至也包括了台下杏雨学校的校长和来参加大会的各村村干部代表中的魏明仁,他们的脸上都出现了猪肝色。
还算好,这会的乡党委书记是姜兴来,杏雨的爹爹李成儒在运动中曾救过他。不看金面看佛面,姜兴来就是看在李成儒的面子上,也总得会给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书呆子”留点雅量的。
闲话打住,再归正传。我们已经知道,杏雨的的确确记住了他海英妈妈临终要他努力把书教好的嘱咐,不仅没有辜负她的这一希望,而且做得很好。其实,海英的这一希望也是成儒在杏雨刚工作时就向他提出的要求。应该说这一希望与要求是要杏雨在他的教学生涯中始终都得记住的。至于杏雨以后是如何在教学上继续钻研探索,奋力拼搏,而“百尺杆头,更进一步”的,又是如何遭到明枪暗箭的伤害的,则是后话,在此当毋赘言。这里关心的是海英对杏雨的另一个希望,也就是要他“把那件大事办好”的嘱咐,即“查明真相”那件事,杏雨究竟做得如何?“真相”查明了吗?他真的不辱使命了吗?要知端的,待来道个分明。
却说杏雨使命在身,一直未忘。何况,这又成了他海英妈妈的遗愿呢?
自从一九八三年春节季晓寒回来探亲,杏雨当面向她通报了有关情况后,这件事情在晓寒那头便也同样成了她最需完成的重要使命。她不知道她那里与家乡这边关联着这么一个重大玄机;她只知道翠莲县长要来南通开会,想顺便请她在南通监狱查一个人,了解一下有关情况。因事情重要,翠莲县长只说具体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情况为保密起见到时再当面详谈。她同样不知道江水的死因,不知道翠莲县长来南通的路上是被人蓄意谋害致死的;她只是后来得知情况并经晓冬证实翠莲未到南通是因为发生车祸遇难了。所以当她从杏雨的通报中知晓了一切后,自然是震惊万分,悲愤交加,而发誓一定为牺牲的战友去完成他们的遗愿,查明原委,告慰英灵。
待杏雨忙完海英妈妈的后事,正准备约一下晓寒大姐,想在暑假中去南通当面了解一下她调查的情况时,恰巧晓寒也来了信,要他暑假去一下南通。晓寒信中说这一年多来,她因身体不好,一直请了病假,这样她以养病为名,而有时间去查阅了有关档案和作了一些调查,现在已基本弄清了一些问题,因此要杏雨去南通交换意见。
就在暑假到来,杏雨准备赴南通的时候,不想晓寒真的病倒了。她因胃大出血,由南通转上海作进一步的检查。不过还好,在上海检查的结果表明,虽有病变恶化的迹象,但只要做了胃切除,应该是没什么太大的问题的。当时杏雨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可又没有任何办法,毕竟大姐病危,抢救她才是最重要的啊!他知道大姐是为了那件大事累的。为了那件大事,多少人付出了生命和健康的代价呵!
作者简介
杏园挂鞭人李长贯,昵称杏园秋雨。职业与兴趣使然,为全国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员,江苏省写作协会会员。昔教余喜涂鸦,著有长篇小说《杏雨烛泪》,亦常有短文小诗散见于报端杂志;今赋闲书斋,借微信平台,于“杏园乡轩听秋雨”,聊天说地,结远朋近友,快慰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