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子》王弼注|第32章

第三十二章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道無形不繫常,不可名,以無名為常。故曰道常無名也。樸之為物,以無為心也,亦無名,故將得道莫若守樸,夫智者可以能臣也,勇者可以武使也,巧者可以事役也,力者可以重任也,樸之為物,憒然不偏,近於無有,故曰,莫能臣也。抱樸無為,不以物累其真,不以欲害其神,則物自賓而道自得也。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言天地相合,則甘露不求而自降;我守其真性無為,則民不令而自均也。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始制,謂樸散始為官長之時也。始制官長,不可不立名分以定尊卑,故始制有名也,過此以往將爭錐刀之末,故曰,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也,遂任名以號物,則失治之母,故知止所以不殆也。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

川谷之以求江與海,非江海召之,不召不求而自歸者,世行道於天下者,不令而自均,不求而自得,故曰,猶川谷之與江海也。

(0)

相关推荐

  • 德经之四、反动弱用,道无德有

    帛书校订本: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生于无. 白话通译本: 物极必反,归根复命,是道的动态特征.守柔处弱,冲而不盈是道的功能表现.天下万物生于有形有(名):但归根到底是生 ...

  • 德经之二五、道不离身,可保己身

    帛书校订本: 道者,万物之注(主)也.善人之宝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人弃之不善也.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共之璧,以先四马,不若坐而进此.古之所以贵此者,何也?不胃求以 ...

  • 《老子》~读书摘要

    《老子》~读书摘要

  • 读《老子》王弼注|第81章(完结)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實在質也. 美言不信. 本在樸也.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 極在一也. 博者不知.聖人不積, 無私自有,唯善是與,任物而已. 既以為人己愈有, 物所尊也. 既以與人己愈 ...

  • 读《老子》王弼注|第80章

    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 國既小,民又寡,尚可使反古,況國大民眾乎,故舉小國而言也.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言使民雖有什伯之器而無所用,何患不足也. 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使民不用,惟身是寶,不貪貨賂,故各 ...

  • 读《老子》王弼注|第79章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餘怨, 不明理其契以致大怨已至而德和之,其傷不復,故有餘怨也. 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 左契防怨之所由生也. 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 有德之人念思其契,不念怨生而後責於人 ...

  • 读《老子》王弼注|第78章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 以,用也.其謂水也,言用水之柔弱無物,可以易之也. 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 ...

  • 读《老子》王弼注|第77章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 與天地合德,乃能包之,如天之道.如人之量,則各有其身,不得相均,如惟無身無私乎,自然 ...

  • 读《老子》王弼注|第76章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 強兵以暴於天下者,物之所惡也,故必不得勝. 木強則兵. 物所加也. 強大處下, 木 ...

  • 读《老子》王弼注|第75章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言民之所以僻,治之所以亂,皆由上不由其下也,民從上也.

  • 读《老子》王弼注|第74章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詭異亂群謂之奇也. 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傷其手矣. 為逆順者之所惡忿也,不仁 ...

  • 读《老子》王弼注|第73章

    第七十三章 勇於敢則殺, 必不得其死也. 勇於不敢則活. 必齊命也. 此兩者,或利或害. 俱勇而所施者異,利害不同,故曰,或利或害也. 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 孰,誰也.言誰能知天下之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