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组建时八个团,各一个字代号,合起来是一句革命口号

新四军组建时编制很奇特,四个纵队下辖八个团,这八个团由14支游击队合编组建,每个团都有一个字的代号。

下面看一下八个团队的代号和战斗序列

一、第1支队第1团

部队代号:保团。

部队来源:湘鄂赣边红军游击队。

团级主官:

团长:傅秋涛上将;

副团长:江渭清(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书记);

参谋长:王怀生(1941年1月,突围负伤被俘,在上饶集中营被杀害。)

政治主任:钟期光上将。

部队发展:

抗战后随陈粟东进,后与6团对调,回到皖南军部。皖南事变中被打散。

二、第1支队第2团

部队代号:持团。

部队来源:湘赣边、赣粤边、赣东北、皖东红军游击队。

团级主官:

团长:张正坤(1941年1月皖南事变负伤被俘,在上饶集中营组织越狱暴动时牺牲);

副团长:刘培善中将;

参谋长:王必成中将;

政治主任:肖国生(1939年3月7日,日军扫荡中牺牲。)

部队发展:

新四军第1师第2旅第4团。

三、第2支队第3团

部队代号:发团。

部队来源:闽西红军游击队,闽赣边汀瑞红军游击队。

团级主官:

团长:黄火星中将;

副团长:邱金声(1939年2月26日,因病去世。)

参谋长:熊梦辉(皖南事变中率部突围,1941年1月在无为县姚家沟中弹牺牲);

政治主任:钟国楚少将。

部队发展:

皖南事变中被打散。

四、第2支队第4团

部队代号:扬团。

部队来源:闽西红9团、闽粤边新编红3团、浙南红军游击队。

团级主官:

团长:卢胜中将;

副团长:叶道志(1938年从抗大派往新四军,7月31日带领3个人携枪出走,准备回129师老部队。被抓回新四军后被处决,1983年追认为烈士。),周桂生(1941年1月13日,皖南事变中掩护军直属队突围中牺牲。)

参谋长:王胜少将;

政治主任:廖海涛(1941年11月27日深夜,日军扫荡中牺牲)。

部队发展:

新四军第1师第3旅第7团。

五、第3支队第5团

部队代号:优团。

部队来源:闽东北、闽北红军游击队。

团级主官:

团长:饶守坤中将。

副团长:曾昭铭(1940年遭国民党扣押杀害)

参谋长:杨元三(牺牲);

政治主任:刘文学少将。

部队发展:

皖南事变中,遭受到严重损失,仅有一部突围到皖中。

六、第3支队第6团

部队代号:良团。

部队来源:闽东红军游击队。

团级主官:

团长:叶飞上将;

副团长:阮英平(1948年牺牲);

参谋长:黄元庆(江西省上饶地委书记);

政治主任:阮英平兼。

部队发展:

第1师第1旅第1团。

一、第4支队第7团

部队代号:传团。

部队来源:红28军第82师第244团和新兵营。

团级主官:

团长:杨克志(1939年5月20日叛逃);

副团长:曹玉福(跟随杨克志叛逃);

参谋长:林英坚(1941年11月26日牺牲);

政治主任:胡继亭(1944年2月12日牺牲)。

部队发展:

第2师第4旅第10团。

八、第4支队第8团

部队代号:统团。

部队来源:桐柏山红军游击队。

团级主官:

团长:周骏鸣(水利部副部长);

副团长:林恺(国家体委办公厅主任);

参谋长:朱茂绪(1945年牺牲);

政治主任:徐祥亨(牺牲)。

部队发展:

新四军第2师第5旅第13团。

这八个团的代号合起来,是一句话:“保持发扬优良传统”。有说法认为,最初有十个团,其实并非如此。

当时国民政府的部队采用德国编制,也就是二二制,一个师辖两个旅,一个旅辖两个团。所以四个支队都是两个团。四支队有3100人,在四个支队中人数最多,也不够两个团的标准编制,也仅是八路军一个团的人数。

1938年,四支队又扩编了第9团和手枪团,其他支队也进行了扩编。但是上述八个团,才是组建时的最老部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