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罗江小留籍历史名人池浴德出生地探寻
福安罗江小留籍历史名人池浴德出生地探寻
作者:刘世昌
走访过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村落”福安市罗江街道大留村,沿着古官道往北就是小留村,小留村管辖小留、南洋、桥洋、桥洋湾、田里、半岭、坑里、港头鼻等8个自然村:
步入小留村,驴友们自然会去瞻仰两个池氏宗祠:一为桥洋池氏宗祠,一为小留池氏宗祠。据“池氏族谱网”,桥洋池氏宗祠始建于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坐落赤溪岭边,乾隆丙午年(公元1786年)曾重修。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移建于桥洋村内,1998年重修。小留池氏宗祠位于小留村,始建年代不详,2006年重建:
桥样池氏宗祠
桥样池氏宗祠光绪年间香炉
小留池氏宗祠
小留池氏宗祠
池氏历代人才辈出,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池浴德(公元1539—1617年),他以勤政清廉、秉公行事著称,近年来成为众人缅怀的对象:
池浴德(网络图)
关于池浴德的记载,福安现存最早的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福安县志》第八卷文翰志“碑记”收录《修整学宫记》一文,署名“(明)文选司郎中、邑人,池浴德”,第二卷营缮志“坊表”载“天官上卿坊,万历七年为文选郎中池浴德立。浴德,福安小留人,徙居泉州”。康熙辛酉版县志记载“天官上卿坊万历七年为文选郎中池浴德立浴德县小留人徙居泉州三十年贺学易”,乾隆四十八年版和光绪十年版县志皆载:“天官上卿坊,万历七年为文选郎中池浴德立。浴德,县小留人,徙居泉州。”为何“三十年贺学易”的说法没有被后来的县志采纳?《儒林外史》第七回:“申祥甫也老了,拄着拐仗来贺喜,就同梅三相商议,集上约会分子替荀玫贺学,凑了二三十吊钱。”《现语大词典》解释“贺学”为“祝贺童生通过考试进入县学”,如果池浴德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时13虚岁)入县学,即有“贺学”一事则合符常理。(“易”是否理解为“轻易”或通假为“赐”,或是四书五经的《易经》等呢。)其实,入县学之事远不及中举人、举进士和迁文选郎中,也似乎与天官上卿坊没有必然关联,有画蛇添足之嫌。
另一种推断,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池浴德为四十一岁,迁文选郎中,已“徙居泉州三十年”,那么十二岁之前池浴德就不是生活在厦门同安,可能还是生活在福安。2015年1月厦门大学郭志超教授为《闽海赛江》作序,序文中写道:“自嘉靖以后,池氏家族在道光《厦门志》入传者8人。显方父池浴德,嘉靖年进士,清代《福安县志》有传,将池浴德列入本县名人。其实,池姓迁入厦门己久,永乐年间,赛江小留村人池兆铭任官嘉禾‘中左所’,遂定居厦门。”的确,清道光十九年版《厦门志·卷十二·武功》记载:“池兆铭,其先长溪人。永乐间(公元1403—1424年),从征沙县寇,叙功授永宁卫中左所总旗,遂为厦门人。太常浴德,其裔也。”还有“池兆铭曾孙池宗宝妻厦门郑氏,遂居同安”(池氏族谱网《福建闽东池氏家族源流》),东元居士大作《古代厦门的显赫家族——“池氏家族”》叙述,池宗宝传池旻,池旻传池杨(池春台)。池杨有三子:池浴日(号新洲)、池浴德(号明洲)以及池浴沂(号鹭洲)。可见池宗宝这一辈就已迁居厦门,那么他的曾孙池浴德是否出生于厦门呢?在没有查看宗谱的情况下,难以推断池浴德的出生地。
据清道光十五年版《遂昌县志·官师志·职官》载:“池浴德,同安进士,见传。四十五年。”可见池浴德于嘉靖四十五年任遂昌县令。清光绪三年版《处州府志·职官志·知县》载:“池浴德,同安人,嘉靖丙寅进士。知县事,志操循卓,多异政,如清丈量,设防守,置木皂,泽枯骨等,事未可殚述,因翁丹山稿本创辑县志。擢铨部,士民不忍,舍送至龙游,建曳舟亭,以寄思慕,尸祝西明山,祀名宦,见通志。”清道光十九年版《厦门志·卷十二·官绩》则有详实记载,“池浴德,字仕爵,号明洲,中左所人。嘉靖四十三年甲子举人,明年成进士。授遂昌令。父戒之曰:‘吾家世积德,儿曹努力为清白官。’至则为文誓神,期不负苍生。设防守,置木皂,泽枯骨,多异政。……所著有《空臆录》、《怀绰集》、《居室篇》。年七十九卒。卒日,大星自南坠有声,山鸣三夜,城北大石忽摧,人谓是其应云。祀乡贤。子显京、显方。显方自有传。《闽书》、《府志》、《县志》、《晃岩集》、《处州志》”。官绩记录了池浴德生平事迹包括上任父题联、在任“池半升”、离任民曳舟、无花结廉果等。而各个版本《福安县志》只是寥寥几笔,无法窥见其为官之道。然而,史料的丰富不能绝对表明池浴德为同安人,却折射出同安人对他的敬仰之深。
本人偶得一份相当于今天户籍档案的文献,即当年殿试的“档案”——《嘉靖四十四年进士登科录》。这份登科录记载了嘉靖四十四年所有及第者的籍贯、年岁、出生月日、三代、妻氏、曾经某科乡会试名次等资料。
“池浴德,贯福建泉州府同安县军籍。县学附学生,治《诗经》,字仕爵,行二,年二十七,十一月初十日生。曾祖宗宝,祖旻,父杨,母吕氏,具庆下。兄浴日,弟浴沂、浴云。娶傅氏。福建乡试第二十一名,会试第一百七十八名。”(古时填写履历,父母俱存,书“具庆下”;母亡父在,书“严侍下”;父亡母在,书“慈侍下”;父母俱亡,书“永感下”;祖父母、父母都健在,书“重庆下”。)登科录中的“贯”指的就是一个人的出生地、居住地,从记载可知池浴德出生于厦门同安。他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举进士,而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编修《福安县志》,其中有载池浴德《修整学宫记》一文,未载其举进士事宜,似乎透露出县志纂辑人员对池浴德的了解。光绪版《福安县志》记载池浴德有附注”按《通志》,池浴德,‘列传’并‘选举’均作同安人。‘古迹’池太常墓在同安县鹭门凤凰山。其子作《大同赋》,亦自称同(安)人。惟府志旧志俱作邑小留人,乡贤祠旧有崇祀,岂其后迁于同安欤?今依旧志存之,以备查考”,这一附注实在妙,既不失思辨,又不悖民意。
据民间资料记载,南宋宣议大夫池凤曾辞官,隐于小金村(今小留坑里),儿子池枢也辞官隐居。池凤四世孙池崇迁居小留,为小留肇基祖。从征沙县的池兆铭就是池凤七世孙。由此说来,池浴德祖籍地为福安小留村,出生地为厦门同安。
日常交流中如果被问“你是哪里人”,我们除了从户籍地、出生地和祖籍地的角度来应答外,还可以从宗族(宗祠)血脉的角度作答。闽南地区流传一句俚语“七月半不回无祖”,福安俗语也这么说。设想:他日,池浴德寻根问祖怎能不回安邑呢,怎能说自己不是小留人呢?枝繁叶茂不忘根,血脉相通一家人。“余思桑梓里风教,古道所敦,强缀词以应之云”(《修整学宫记》)之“梓里”言词永留存。
福安自古多人杰,史海钩沉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