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说2021年新书预告

回顾起曾经的一年,日子有些猝不及防。被巨大事件分割的生活,时间也变得模糊。盘桓在平凡和琐碎里,在此刻是幸运而值得庆幸的。

过去一年,最打动我们的,是那些在庞大事物面前的微小之物,普通的生活里面有最值得被记录的故事,书写者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新一年,还有更多故事即将被书写被记录,不论对象是远处的星辰大海,还是眼前的人间烟火,都值得被阅读,人类也依旧会在这些字与字之间找到共鸣。

2021,继续书写,继续阅读。如斯坦纳所说,读者永远都在。

一切故事,就从这份迟来的不完整书单开始吧。

01

社科类

《罗马传》
[俄]维克托·松金 著
陈磊 译
罗马,西方文明的起源地。歌德曾说:“看到罗马就看到了一切。”罗马被誉为世界最大的“露天历史博物馆”,古希腊式、巴洛克式、哥特式建筑……星罗棋布。阅读罗马建筑,残缺的艺术之美串联起古今罗马的发展史。
两千年时间与数米土层相隔的距离,遥望古罗马,朦胧而迷幻,维克托·松金摒除了这些障碍,透过意大利今日的样貌得见公元纪年前后蒸腾在这片土地上的最初生活,呈现了所有的残酷与伟大,奢华与繁杂。
本书跟随松金对“永恒之城”爱的步伐拜访歌德、拜伦、果戈理、狄更斯、马克·吐温,大师笔下的罗马,或思想深邃,或灵动鲜活。这不是一本简单的城市指南,超脱于你目之所及的建筑及景色,这座城市从神话时代建城起就充满传奇色彩,诸神的传说、勇士的决斗、战争的苍凉、权力的荣耀、文艺复兴的鼎盛,冲突却并存。
《哈德良传:罗马的荣光》
[英]安东尼·埃弗里特 著   
林振华 姜玉雪 译
国内译介的首部哈德良传记
勾画一位皇帝复杂的精神肖像,回首罗马鼎盛时期的战伐与文明
本书为罗马“五贤帝”之一哈德良皇帝的传记。哈德良经历并统治着罗马帝国风雨飘摇的时期,本书生动叙述了他惊心动魄的一生,他给混乱无序、战火四起的罗马帝国带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局面,给罗马经济、社会带来了一段黄金时期和空前繁荣。同时,哈德良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皇帝,在文学、艺术、数学和天文等领域都造诣颇深;他热爱并推崇希腊文化,使希腊艺术在罗马生活中占据着显著位置,对后世影响深远。
《贝克德意志史I
[德]马提亚斯·贝歇尔等 著
任伊乐等 译
德国顶级学术出版社出品
贝克畅销经典知识丛书
本书共分为七册,选取了德意志历史上的七个伟人——欧洲之父卡尔大帝,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军事天才腓特烈大王,铁血宰相俾斯麦,新时代的第一位领袖康拉德·阿登纳,以及世纪人物维利·勃兰特,他们都有着传奇色彩与戏剧性经历,在不同的时期扮演过关键角色。本书透过七人各自的时代横截面,串联起演变的脉络,浮现出流动而绵邈的德意志历史宏景。
《伦敦日记:苏联驻伦敦大使的二战回忆》
[苏联]伊万·迈斯基 著
[英]加布里埃尔·戈罗德茨基 编
全克林、赵文焕 译
本书是由戈罗德茨基编辑整理的二战史料,聚焦于二战中的伦敦的外交活动,收录了苏联驻英大使迈斯基在伦敦从事外交活动过程中留下的日记。迈斯基被丘吉尔称为“外交天才”,他与当时在伦敦的绝大多数政治家都有来往,并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伦敦的国际外交角力过程以及与丘吉尔、劳合·乔治等政治领袖的私人交往,描画出二战期间盟国政治家的群像,为二战期间一系列著名历史事件补充了一个独特视角。本书因大量历史细节的呈现而极具历史现场感,尤为重要的是,编者首度披露了有关中国外交官在伦敦外交场合积极奔走、力抗法西斯的珍贵史料。
《不为人知的美国史》
[美]奥利弗·斯通 著
潘丽君 王祖宁 张波 张朋亮 译
奥斯卡最佳导演获得者奥利弗·斯通代表作
另类解读美国何以崛起,揭开世界霸主的黑暗历史。
“战争是笔大生意?”
军火是他们的股票,政府是他们的客户,最终的消费者既有敌⼈,也有同胞……
短短百年间,美国何以从欧洲老牌帝国的跟班跃居为全球超级大国?纵观20 世纪,美国连续打了多场战争,好战是本性使然?本书却给出惊⼈的答案:战争是发财良机!从两次世界大战中为交战国提供军⽕,到冷战时恶意挑起核竞赛,从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为能源侵略他国,到以反恐之名横行全球……凡是战⽕燃起之地,就有美国做大生意的机遇。
本书基于最新解密文件,以犀利的笔触,对“⼀战”至今17 位美国总统执政时期的外交政策进行深度解读,揭开美国本性中最阴暗的一面。美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躁动百年的帝国又将何去何从?本书给出了最真实的答案。
《1963:变革之年》
[英]罗宾·摩根[英]阿里尔·列夫 著
孙雪 译
本书是英国知名记者罗宾·摩根、阿里尔·列夫合著的口述历史纪录,首度回顾全球青年将流行文化带入新纪元的关键年份:1963年。这一年,太空竞赛进入拉锯战,肯尼迪总统遇刺,马丁·路德·金发表宣言“我有一个梦想”,披头士和鲍勃·迪伦的声音同时风靡世界,漫威漫画公司创作了《X战警》,史上制作成本最高却又饱受批评的电影《埃及艳后》终于首映,英国受制于普罗富莫事件,滚石乐队发行他们首支单曲,新词“披头士热”产生。
这是青年人有史以来第一次具有塑造社会、商业和文化力量的一年,被《时尚》杂志主编戴安娜·弗里兰称为“青年震动之年”,影响遍及音乐、艺术、时尚、政治、电影、文学、新闻等行业,彻底颠覆当代社会。
《爱尔兰简史(1500—2000)》
[爱尔兰]约翰·吉布尼 著    
潘良 译
本书是作者对爱尔兰从新教改革(16世纪)至21世纪初五个世纪历史的简要梳理和回顾,从爱尔兰进入现代时期开始,一直持续到现代,涉及这个岛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经济史。既涵盖了重大的历史事件,包括克伦威尔的征服和殖民、大饥荒以及爱尔兰独立战争,也涉及了与英国的争议、新教改革的影响以及爱尔兰侨民的全球影响力等。
《民族的神话》
[美]帕特里克·J.吉尔里 著 吕昭、杨光 译
中世纪史重量级学者帕特里克·J.吉尔里代表作
⼀部面向公众、志在解构族群民族主义之毒的作品
本书向读者揭示了古代晚期到中世纪早期欧洲族群演化的真实版本,内容囊括从古代希腊到20世纪南非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浪漫主义政治哲学、“科学的”历史学、印欧语⽂学和民族考古学等看似中立客观的学术工具共同创造了滥用和曲解历史的民族主义史学,为族群民族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历史依据。吉尔里不仅考证了古典晚期和中世纪早期欧洲的族群演化,还阐述了民族主义史学在1800年至1900年形成的过程及其产生的灾难性影响。书中涉及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等多种古代和现代语,作者以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巧妙的论证思路,向公众展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变动性,成就了这部轻薄而精妙的学术之作。
《民族主义的起源:从古罗马到现代早期德意志的另类历史》
[瑞士]希尔什 著
李筱 译
另类视角,重述欧洲大历史
原书出版后获得国际史学界的高度评价
与《民族的神话》同时推出,两位重量级学者以各自独到的视角探讨现代学术圈中的热议话题
本书讨论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中古渊源,细致梳理了由古罗马时代至近代欧洲各民族意识兴起的历史脉络,勾勒出从西塞罗、加图、伊拉斯谟、但丁到马丁·路德、兰克等⼈⼀脉相承的民族主义思想谱系图。作者认为中古时代所继承的古典遗产——罗马帝国的精神——为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发生做了准备,而且文艺复兴时代的许多⼈文主义者,其实就是最早的民族主义者。书中大量引用了古代、中世纪和现代早期的文献,从公开演说到法律著述、王室敕令、政治诗歌、宗教收册、人文主义史籍和通信,对古典、中世纪和近代之间历史的连续性进行了新的诠释。
《忧虑:一段文学与文化史》
[英]弗朗西斯·奥戈尔曼 著
张雪莹 译
董子云 校
作为一种普遍的人类经验,“忧虑”却鲜少被谈论。本书以全新的方法,分析了“忧虑”这一内在经验,对它的含义、来源,以及它与我们始终相伴之缘由等问题作了文学和哲学上的思考。在书中,作者从词源学的角度追溯了“忧虑”观念的历史,引用了相关文学作品以说明忧虑何以被称为“时代的疾病”,分析了在理性主义和选择理论盛行的现代社会中,为何忧虑注定与我们如影随形。在本书最后的部分,作者列举了忧虑的意义,并尝试从视觉艺术和复调音乐的面向,为应对忧虑提出可能的办法。
《知宋2》
吴钩 著
中国的近代化开启于何时?学界有三种结论,分别为“宋代近世”论者提出的两宋时期,“资本主义萌芽”论者提出的晚明,“冲击—回应”论者提出的晚清。其中最盛行的无疑是最后⼀种。然而吴钩认为,早在唐宋时期,宋朝就已经出现了世界近代化的早春,远⽐世界其他国家要早得多。
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宋代发达的市场经济和货币经济、都市化、政治的文官化、科技的新突破、思想与文化的世俗化、民族国家的成形,以及国际化,等等,力图证明宋朝就是现代的拂晓时辰。同时,吴钩指出,宋朝种种先进的制度,都在宋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裂。
《从废园到燕园》
唐克扬 著
从皇家废园到莘莘学子的梦想之地,北京大学校园的前身经历了怎样的建造过程?
未名湖畔的诗意景观险些被从校园规划的蓝图上永远抹去,博雅塔“中国式外壳”的建造本是一场耗资不菲的实验。“中国建筑复兴”的号召下,对于“什么是真正的中国样式”,燕园的缔造者们争论不休,规划者和实施者的分歧贯穿始终。
在这段往事中,有说着流利英语的国学大师、深爱着中国园林的异国教授、自学成才的工程师、对建筑问题负有责任的化学家,还有号称在内务府干过活的工匠……本书以一手史料、百余幅图片,再现他们的合作、争执、博弈、妥协,以及在东西文化碰撞的时代狂澜中,燕园一步步拥有如今湖光塔影的历程。
《给妈妈当妈妈》
陆晓娅 著
这本随笔中,作者陆晓娅通过35篇陪伴手记,记录了母亲从初现认知症端倪到离世的这段生命历程中,她身为至亲的整个陪伴过程。在这条用温情守护的时间线上,面对罹患认知症、逐渐失去感知力的母亲,作者凭借自身专业的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并更多通过理解、接纳、亲近、呵护与爱,去延缓病魔对母亲的伤害,重建母女间身与心的沟通,修复母女间曾存在的隔阂,抚平母亲童年的创伤。这是一部在女儿与母亲的角色呼唤中,重新诠释“爱”的生命纪实。
《一切终将过去》
[英]朱莉娅·塞缪尔 著
作者是英国黛安娜王妃的挚友,更是乔治⼩王子的教母。
担任⼼理治疗与悲痛辅导师超过 25 年。
切中高压力社会下引发焦虑的问题,能满足压力人群的心理支持需求。
内容真切、有代表性,作者视角开放、具⼈文关怀。
生活充满变化,变化带来的不确定让⼈不安、恐惧。我们想尽办法逃避痛苦,不惜隔绝自我、麻木感官,慢性污染各个方面的感受和能⼒。在自己的诊室作者接待了很多来访者,帮助他们做出调整,接受改变的痛苦,逐渐获得⼼理资源。作者从家庭、爱、工作、健康、身份5个角度(涵盖了人生每⼀阶段会遭遇的典型危机和丧失),以不同案例讲述了⼈们面对危机变化时的真切故事,以及帮助来访者处理困惑、洞察自身经历、解决关系问题、获得勇气、寻找充满希望的新开始的过程。在最后⼀个章节作者提供了可以使用的⼼理工具和技巧。

02

文艺类

《山花对海树》
韩今谅 著
《小红花》《灰里焰》《倒春寒》《兰花草》《长生林》《推冰人》,如同一个个不知名的词牌,引出一阕阕浅吟低唱,这里没有成王败寇,没有一波三折,只有跟你我一样的路人甲乙,过着跟你我一样的昨夜今朝。
本书收录了韩今谅的六则短篇小说。六段生活,六个视角,多少毅然曾是枉然,多少愕然终得释然,不同的爱恨羁绊,相似的孤独坚忍。愿读者阅尽其中诸般况味,也更珍重自己的喜怒哀愁。
《廊桥夜话》
张翎 著
“一个没有离开过家的人,是没有故土的。”《廊桥夜话》是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得主、著名海外华文作家张翎最新创作的小说,首次发表于《十月》杂志,甫一发表便被《小说月报》《中华文学选刊》《长江文艺》争相转载。五进士村,位于浙南和闽北的交界处,它有与众不同的绿,也有难以挣脱的穷。杨家三代儿媳的进门,都与“瞒”和“骗”脱不开关系。李月娇趁着夜色,逃跑过两次,但两次都是自己回来的,为了一双儿女阿贵和阿意,从此心无旁骛,变成了阿贵妈。她的婆婆年轻时,十年内跑了三次,正因为她确定再美的山水也镇不住一个“穷”,所以格外仔细地盯住儿媳,掌控着家。阿珠,从越南来,不断以谎言自保,可回乡已是奢望。“廊桥”既是中心地标,又是核心意象,它连缀起历史、现时和未来。张翎以她特有的方式叙述着对于生活的谛听、审视和思索,撰就了一部令人深思的现实主义力作。
《给聪明孩子的故事与诗》
[美]哈罗德·布鲁姆 选编
黄橙 戎佩珏 熊亚芳 译
戎林海 审校
本书分“春”“夏”“秋”“冬”四卷,精选了布鲁姆教授从5岁反复阅读到70岁的⽂学经典,包括深具启迪和娱乐性的41个故事、传说和83首诗歌。所选内容大多是⼗九世纪或更早的作品,既涵盖诸如莎士比亚、马克·吐温、惠特曼、济慈、伊索、屠格涅夫等名家名作,也有不少颇有逸趣的佚名作品。这本书集合了那些最好最敞开⼼扉的幻想、叙述、抒情以及思索,“给予孩⼦更清楚的自我”的同时,也让每个年龄段的读者都可有所收获。
《眩晕》
[德]温弗里德·塞巴尔德 著
徐迟 译
本书是塞巴尔德的小说处女作,中文世界首次引进;既是塞巴尔德不竭的灵感之泉,也是其小说风格的源起,往后每一部作品都是它的分身和改写。
本书由四章组成,各章分别围绕着一个孤独的叙述者展开,他们都踏上了古怪而令人不安的旅程。在旅行中,“我”撞见了各种分身、尾随者、历史鬼魂,不断与神秘的猎人格拉胡斯相遇,还隐约与不同时空的司汤达和卡夫卡共享了相似的惊恐和困顿……这是最贴近塞巴尔德本人的“存在之书”:从具体的历史主题抽身,用长焦镜头拉向个体与记忆的对峙,通过一贯的虚实结合、图文并置,书写存在的冷峻本质。
《鲍勃·迪伦诗歌集:1961—2012》(典藏版)
鲍勃·迪伦 著
全新三卷精装典藏版,中英对照,更添精注详注;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囊括迪伦逾半世纪创作经典;
集结15位华语诗界×乐界优秀译者,呈献千面迪伦之歌!
美国著名音乐人鲍勃·迪伦五十载漫长创作生涯,凝练赋形以三百余首歌词。十五位译者联袂迻译,是中文诗歌创作者对迪伦的集体致敬。
此次推出的典藏版,是编辑继八册平装本之后,征采整理与迪伦歌曲相关的所有新故旧典、逸闻轶事、文献资料,编写成注,使美国历史、文化和文学与迪伦的诗歌相对话,相呼应,为中文世界的读者理解迪伦在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的“新的诗性表达”增补详释。
《罪之瞳》
[英]克里斯托弗·里克斯 著
姜涛 译
本书是英国文学批评家克里斯托弗·里克斯关于美国音乐家、诗人鲍勃·迪伦的论著。本书以“七宗罪、四枢德和三超德”为大框架,将41首歌曲归入这些纷呈的主题之下,论证了迪伦诗性上的天才,并将之提升到与丁尼生、莎士比亚和弥尔顿等经典作家比肩的地位。这本作为迪伦研究、美国民谣音乐研究和二十世纪美国观念史等学科提供了新鲜、全面的一手观点,对于外国文学研究相关专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大美汉字》
徐超 著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解读汉字的本源和演变
收录百幅古汉字书法作品 展现作者在书法、⽂化研究等方面的综合成果
对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知名设计师倾力打造 精美手工线装珍藏本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解汉字⽂化,所选汉字多与中国⼈的生活密切相关,包括住所、器民、工具以及生活方式、风土⼈情等。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题为“古汉字入门浅谈”,为全书的导论;下编题为“⼀百个古汉字浅解”,每个字条均附有精美的金文书法作品,让读者能够在了解汉字的演变与发展的同时,感受汉字之美。
《对岸的诱惑》
赵毅衡 著
拨转时间的指针,跳脱地理的束缚
碧眼与黑瞳的遥相对望
诱发重洋之外的疑惑、憧憬与想象
本书描写了二十世纪上半叶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近五⼗位重要⼈物,如徐志摩、傅斯年、闻⼀多、庄士敦、高佩罗、狄金森……俨然⼀部中西文化交流史。二十世纪中国⼈到西方,多是去做学生,例如徐志摩去做曼殊菲尔的学生;而西方⼈到中国,多是来做老师,例如庄士敦来做溥仪的老师。⼀教⼀学,便将近代西方的特产——“现代性”引⼊中国。中国的现代意识,可以说是“学得性现代意识”,不是中国文化的自然发展。因此,西方现代性与中国传统⽂化之间必然发生冲撞。这些冲撞,在书中描写的⼈物身上得以体现。
《有个半岛叫欧洲》
赵毅衡 著
大西洋上,被冠以“大陆”之名的半岛
里面的各国,貌合神离,纷繁迥异
将异域旅居践行成在场的社会观察
作者在美国居住了十年,在欧洲居住了二十年之久,在作者的眼中,美国比欧洲“后现代”,而中国很多方面不如欧洲“现代”,另⼀些方面比美国更“后现代”。在比对了三个地方的文化差异之后,作者将自己对欧洲的观察以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见的是过路观察者所未能见,识的是书斋学者所未能识,文字灵动飘逸,笔底带着感情。作者认为,欧洲与美国虽然共称西方却大有不同,与中国远隔万里却在同一大陆。世界多元,理解欧洲才能理解世界。
《沙漠与沙》
赵毅衡 著
当代文坛罕见的学者型⼩说
以元⼩说的策略,追寻被历史“谋杀”的意义
赵毅衡⼩说作品首次完整结集
本书完整收录赵毅衡所有⼩说作品,旨在展现著名学者学术之外的创作才情,既包括其中篇⼩说代表作《居士林的阿辽沙》《沙漠与沙》,也收录了《妓与侠》《夜与港湾》《开局》《山河寂寞》等短篇佳构。作者⽂笔凝练,视角独特,⼩说作品与其叙述理论完美融合,别有⼀番境界。
《沈祖棻全集》
沈祖棻 著 张春晓 主编
现代女词⼈、学者沈祖棻
朱自清颂为“现代李清照”,叶嘉莹称为“集⼤成的作者”
新旧文学俱有成就,诗词赏析作品长销不衰
全集修订增补,收⼊从未公开日记,再现风华
全集共分五卷,收录沈祖棻历年创作著述成果并有所增订,呈现其创作与治学全貌。其中增⼊逾 20 万字日记,言笑风神如睹。沈祖棻在旧体诗词和古典文学研究上造诣深厚,对于中国格律新诗的创建和完善有着重要影响。其文学作品端雅真挚,投射出个⼈命运与世事更易;诗词赏析作品只眼独具,乃习学者的上佳门径。
《听其自然》
贺秋帆  著
本书为作者在《爱乐》杂志谈论西方古典音乐的文章结集,分四辑:指挥家系列、弦乐名家系列、波兰钢琴家系列和散章。作者具备深厚的音乐素养,涉猎广博,眼光独到,在书中结合音乐家生平细谈其风格特色,尤着重评析诸唱片版本,不乏国内鲜为人知甚至首次推介者。本书为爱乐人士提供了一份丰赡的音乐指南,更以酣畅老辣之笔,引人深入古典音乐之妙境。

BOOK

最后,我们还有一本重点好书重版出来!
《纷争的年代:当代西方思想寻踪2003—2012》(重版)
刘擎 著
现在,一如这些纷争,是历史造就的;
未来,一如这些纷争,是我们造就的。
无论东方,或是西方,真正的困难在于“我们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却不清楚“我们想要什么”,也许,这是一个觉醒的时刻了。
本书为刘擎教授对西方知识界2003—2012年重要事件与人物的回顾综述和评论。第一部分汇集了2003—2012年西方思想界重要事件综述,展现了西方思想变化动态的多个方面及更为开阔的背景,为读者展现了西方思想发展与变迁,体现了西方思想界的脉络和发展趋势,具有“当代思想史”的史料价值。第二部分通过与四位当代著名政治理论家(桑德尔、贝拉米、里拉与米勒)的访谈,再现当代西方政治思想界的辩论焦点和各种立场,在观点的交锋中突显了中西思想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BOOK

2021年,期待春来,更期待一起邂逅更多好书,成为更好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