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词 浅 谈
诗 词 浅 谈 原石
一、诗词的概念
中华诗词是东方文化的一枝奇葩,是薰染中华民族神魄的一种国粹。它滥觞于先民的生活劳动,最初常与歌咏合而为一,故称诗歌;后又与曲词相结合,故亦称诗词。诗在文学诸样式中(散文、小说、戏剧等)起源最早、历史最长,经历了一个从简单、粗糙、宽泛、到规范、严谨、丰富的发展过程。《辞海》中的释义为:文学的一大样式,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像,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苏联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说:“诗是最高的艺术体裁。”我国著名诗人艾青称诗为“文学中的文学”,“文学的顶峰,”有人把诗比为文学皇冠上的明珠……
诗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客观世界在作者头脑里的艺术反映,但又是作者对社会生活的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是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创造的结晶,是真理的声音、历史的回声和时代的号角,是作者心灵的歌、感情的火和思想的光。
二、诗词的特征
1、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直接表达形式——直接性。
2、是通过形象思维表达思想感情的——形象性。
3、是讲究音律节奏和谐规则的韵文——音乐性。
4、是高度概括凝练优雅的语言艺术——浓缩性。
5、是具有分行排列的形体美特点的——规整性。
三、做一个诗人的基本条件
1、首先须是一个无愧于人的人。有人品才有诗品,才能算诗人。要有宽广的胸怀和抱负,志存高远,人品高尚,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即“养气”、“修身”。
2、须具备独特的天赋和才华。非凡的感悟力、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表达力,但更多的要靠后天的学习与培养。兴趣产生动力,爱好培养专长。
3、须善于学习,勤于实践,提高修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人杰。
四、诗词的种类
按产生时间和形式特点大致可分为:
1、古体诗(古风)2、近体诗(格律诗词)3、 新诗(自由诗) 4、民歌、民谣、 5、赋颂、 6、楹联等。下面主要简述格律诗词的有关内容。
(一)古体诗:1、古风类:二言、三言(如《三字经》)、四言(如诗经中的《关雎》《蒹葭》)、五言(西汉后才定型)、六言、七言、八言、九言皆有,常见的为五言、七言,不讲平仄粘对、用韵宽泛。
2、楚辞体:即骚体诗。以用兮的六言为主,如《湘夫人》《九章》、刘邦……
3、乐府体:即乐府诗。好比古之文言民歌,如《有所思》《上邪》《陌上桑》。
(二)近体诗:又叫今体诗,格律诗。其四大要素如下:
1、句式:常见的有五律、五绝、七律、七绝,各有四式。
2、音韵:偶句句尾押平韵,两联之间应相粘,后另分述。
3、平仄:句中平仄要交替,对句平仄须对立,详见举例。
4、对仗:绝句两联不用对仗,律诗八句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两联须用对仗。长律除首尾两联外,均须对仗。对仗的规则:1、上下句平仄相对,2、语法结构相同,3、词性对应相同4、词义相关或相反(忌相同)。
(1)对仗分类:1、从格律上分有工对、宽对、邻对之;2、从内容上分有正对、反对、串对(流水对);3、从句式上分有一句式、复句式、省略句、名词语、错列句。邻对中又有词性不同相对的、似对非对半对的、仅有两字相对的、甚至仅一字相对的。
(2)对仗戒忌:一忌“合掌”,即上下联意义不可重复类同;
二忌两联内容重复类同;应一联写景一联抒情,或一联叙事一联说理……
三忌两联句式完全相同;如:山城依曲渚,古渡入修林。
长日多飞絮,游人爱绿荫。
四忌两联四句将同一类名词叠用;如高适;巫峡猿啼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五忌两联中避免重复使用同一字,严格的说律诗整篇都应忌讳。
5、拗救:一般仄尾句可“一三不论”。遇到孤平要拗救,“孤平”是偶句中除尾韵外仅有一个平声字的“拗”的情况,对此要“救”。对“三平尾” 或“ 三仄尾”也要救,可变格为“平仄平”或“仄平仄”。一般拗救方法有二:
一是当句救:(1)三拗五救:“仄仄平平仄仄平”变为“仄仄仄平平仄平”。(2)五拗六救:“仄仄平平平仄仄”变为“仄仄平平仄平仄”。
二是对句救:(1)上五拗下五救:“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变为“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2)上六拗下五救:“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变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三)词:全称曲子词,别称长短句、诗余等。词的兴起,与音乐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特点有三个方面:
1、从风格上看,有“诗庄词媚”之说。词的风格似应不同于诗的严整、典博与宏肆,它是以精丽、隽永、别致为其本色特征的。
2、从机构上看,词的句法活泼,长短不一。字数少的有十几个字,多的有二百多字;分段有单调(一段)、双调(两段)、三叠(三段)、四叠(四段);另还有摊破(加字)、叠韵(翻番)、减字和偷声(减缩字数)等。同时还有句读现象,即同一调体在总字数一定的情况下,如何断句可有所变化。韵脚不变,仍算同体。
3、从音调上看,因可歌性故有其显著特点。一是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词调,适宜反映不同的声情;词的文情与曲调的声情相合,才能相得益彰,格外动人。二是词的用韵与近体诗相比要宽一些,平仄则更严格。词发展至宋代达到了空前繁荣的新阶段,可谓如日中天、似花放蕊,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风采。
五、近体诗押韵十忌
1、忌出韵:即出格了,不合韵脚。2、忌重韵:重复用同一字韵。
3、忌凑韵:虽合韵,但与全句意义关系不大,勉强凑合。
4、忌倒韵:为迁就韵脚,词语倒装,有些可、有些则不可。
5、忌复韵:用意义相同之字。如芳、香;忧、愁。
6、忌挤韵:即在句中第三字以后用了与韵脚相同的韵。
7、忌别韵:一字多韵者,用此意用彼韵。
8、忌哑韵:用声调不响亮、意义不明显之谓。
9、忌僻韵:用了险韵、难韵,即生僻之字。
10、忌窄韵:用了狭韵,即同一韵部的字少,且多非常用字。
六、创作四准
1、格高:立意要高、要新。宋人刘贡甫说:“诗应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美学家朱光潜说:“诗的境界应在刹那中见终古,在微尘中显大千,在有限中寓无限。”
2、情真:抒情要真、要深。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杜甫说:“有情且赋诗,事迹可两忘。”臧克家说:“诗歌在文艺领域独树一帜,旗帜上高标两个大字:抒情。”
3、味厚:蕴味深厚,余味无穷。诗味亦叫诗趣,清人史震林说:“诗文之道有四:理、事、情、景而已。理有理趣,事有事趣,情有情趣,景有景趣。趣者,生气灵机之谓也。”
4、语工:用语工切,优雅新美。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王安石曾提出,写诗填词要用“诗家语。”即语言应具有形象性、色彩性、动作性、自然性等特点。
七、立意四则
1、要雄浑高远,忌狭促琐碎。 2、要敦厚深刻,忌浅露轻薄。
3、要委婉跌宕,忌平铺直白。 4、要清新雅致,忌陈腐芜杂。
八、开篇八法
1、以写景始:如杜甫的《秦州杂诗》“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2、以叙事始:如杜甫的《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3、以抒情始:如李摆的《醉镜》“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4、以议论始:如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5、以史实始:如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6、以追忆始: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7、以设问始:有两种,其一如崔颢的《长干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8、以感叹始:如李白的《蜀道难》“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九、结尾八法
1、结句点题法:结尾处归拢诗意,点题收束。如: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自题宕出法:即“放开一步,或宕出远神。”看似无关,却自有深意。
如刘禹锡《蜀先主庙》: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国妓,来舞魏宫前。
3、以象做结法:结尾处显示人的姿态神情、言语口吻能增强生活气息与亲切感,从而深化了主旨。所谓“豹尾绕额”是也。如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如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以事做结法:多用典故结束全篇。如李白《送友人入蜀》: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如熊东遨的“明朝逢卫八,杯酒尽我狂。”(卫奉杜酒,杜赠卫诗典故)
5、以理做结法:如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
6、以景做结法:如韦应物《闻雁》胡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枝,高斋闻雁来。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7、以情做结法: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以比做结法:如李商隐《登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十、绝句布局八法
绝句是古典诗词中最常写、最易学、最难精的诗体。难就难在字数少,要想……这每一个字都要充分利用,信息量要越多越好,要情感深挚、兴会淋漓、以少总多、言近意远,令人一唱三叹,一咂百感,才是绝句中的精品。
1、起承转合法:按事物的发展顺序,感情波澜的自然起伏或事理的内在逻辑往下写。起---始,承---展,转---开拓新意,合---结束全篇。
2、并列对合法:用两组对仗句分别写四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四个方面,如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承对合用法:如韦应物《登楼寄王卿》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4、对比法:把性质相反的两件事或情况迥异的两中景写在一首绝句中,常用的有悲喜对比、今昔对比、贫富对比、盛衰对比、贵贱对比、劳逸对比等。 如王播的《题惠照寺》: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
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5、先景(事)后议法: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6、先议后景(事)法:如刘禺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7、末句寓情于景法:如元稹的“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8、倒叙突出重点法: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十、创作三境(金字塔原理) 1、技术层面:押韵、对仗、粘连、拗救等。
孙中山先生:“中国诗之美,逾越各国。如三百篇以逮唐宋名家,有一韵数句,可演为
彼方数千百言而不尽者。或以格律为束缚,不知能者以是益见工巧。”
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先生:“中国诗之美,逾 英国荷迦慈《美的分析》:“变化在产生美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十、创作三境孙中山先生:“中国诗之美,逾 2、艺术层面:意象意境、语言风格、谋篇布局等。
袁枚《随园诗话》:“凡人作诗,一题到手,必有一种供给应付之语,老生常谈,不召自来。若作家,必如谢绝泛交,尽行麾去,然后心精独运,自出性裁。及其成后,又必浑成精当,无斧凿痕,方称合作。”
黑格尔说:“为了避免平凡,尽量在貌似不伦不类的事物中,找出相关的特征,从而把相隔最远的东西出人意外地组合在一起。”
如四川黄俊卿《茶馆》:春风满座溢清香,海论山谈聚四方。药石醍醐评国事,牢骚块垒涤诗肠。无须心悸金箍紧,再没人揪辫子长。为问何来天地阔?邓公关闭一言堂。
上海杨逸明《咏葱》:指纤腰细影娉婷,身贱心高未可轻。何惧赴汤成碎末,不辞投釜斗膻腥。性情难改辛而辣,风气堪称白且清。调入佳肴凭品味,有香如故慰生平。
3、哲学层面:立意,体现见识、襟怀、思想。
巴尔扎克说:“艺术作品就是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大量的思想。”
沈德潜《说诗粹语》“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十二、文思三通——想象的重要性
1、视通:1、范仲淹《岳阳楼记》2、李白的《蜀道难》3、高适的《燕歌行》……
2、思通:1、杜牧《阿房宫赋》距1200多年…2、卢照邻《长安古意》距200多年前
3、魂通:1、屈原《离骚》、《九歌》2、陶潜《桃花源记》3、李贺《梦天》《浩歌》……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致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