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互联网保险场景营销?
1、注重场景类产品的优化与创新
首先,应坚守科技赋能保险价值链的初心,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去分析互联网新兴场景的客户风险和需求,聚焦于开发保险增量市场,力争成为场景保险领域的专家,满足客户在特定场景中的长尾保险需求。
其次,因开发主流产品与传统险企竞争不具备优势,要将目光转向小众、长尾市场,以保险原则为设计依据,走个性化、定制化路线。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一系列新兴产业和市场,同时也在推动传统行业运营模式的革新,应积极利用在保险和互联网领域的双重优势,分析各大行业的风险点,汇集相应的保险保障需求,通过多途径创新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为契合市场发展需求加速产品创新,开发出新的有市场前景的场景化产品。
最后,客户在特定场景中面临的风险往往不止一种,单一且碎片化的产品难以满足客户的综合保障需求。在此情况下,互联网保险公司在产品场景化嵌入时可以对部分保险产品开展形式多样的保险组合,既能满足客户在特定场景中的保险需求,又可以为其提供全面综合的风险保障。
如针对外出旅行场景,可以将意外险、延误险、财产损失险等险种组合起来,为客户外出旅行提供综合保障; 针对网络购物场景,将退货运费险、商品质量险、物流延误险、账户安全险等组合,为客户整个购物流程提供全方位保险支持。
2、 建立科学的定价和风控机制
互联网场景化产品由于经营时间较短,历史数据缺乏,存在较大的定价风险。应利用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去进行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并做好风险防控。可以通过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与用户创造更多的接触点,从而获得用户更真实的个性化信息,从而为产品定价奠定基础。
第三方机构尤其是网络平台往往具有较大的流量,今.日.保.条.积累了大量用户数据,互联网保险公司要积极寻求合作实现数据共享。
对于互联网保险来说,和电商平台合作,掌握客户的购物消费数据; 与出行平台合作,获取客户的出行数据; 与支付公司合作,获取客户的信用数据。有了客户数据的搜集和积累,接下来需要运用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产品定价提供依据,同时也要加强对数据的管理和风险的防范。
应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客户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将多来源、多维度、多形式的数据整合,对用户需求进行探索、分析和刻画,对不同场景的风险点进行逐个分析,核算风险成本,从而实现对不同目标市场和客户人群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实现“千人千价”。
3、选择合适的场景营销渠道
在确定第三方合作平台之前,应综合评估自身的资金、技术、资源等经营情况,并妥善解决合作过程中的信息沟通和利润分配问题。
首先,实现产品和服务的精准对接。互联网保险发展较晚,知名度不高,应该将第三方平台作为场景营销的主要渠道,依托平台的流量和场景实现产品和服务嵌入,结合公司规模和经营理念,在选择合作平台时要考量合作方的性质和特点。
其次,合理布局互联网保险入口。现代年轻人多由微信、微博渠道接触保险或更愿意从这两个渠道去了解保险产品。消费者通过购物平台网购频繁,对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具有较高的信任度,故结合消费者网购场景进行产品推售也是一种重要方式,如退货运费险在付款页作为可选项,扩大消费者与产品的接触面。社交软件以熟人、兴趣、职业等条件打造社交圈,互联网保险为客户提供的健康测试、保险知识讲堂、促销活动等极具吸引力的内容通过这些圈子分享,能够很好地增大客户流量。
最后,妥善解决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的信息沟通和利润分配问题。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应及时交流反馈,对所合作的产品和服务要有明确的认知和理解,对于合作方的资质、特点、文化也要有所了解,注重服务衔接,减少场景营销中不必要的麻烦和冲突,让交流更加顺畅,实现合作共赢。
4、加强流量向消费需求的转化
要把握客户在互联网生态场景中的心理和情感,紧抓促销时机、丰富促销形式,并以此提升客户转化度和忠诚度。要善于把握客户在热点事件中的心理状态,直击客户痛点,激发其情感共鸣,进而刺激购买行为。
首先,洞悉客户心理。要明确公司的产品满足的是消费者的何种需求,这种需求是源于何种心理动机。
其次,场景搭建。在消费者心理洞察的基础之上,进行场景的设置或嵌入,借助场景来将消费者带入到营销所需要的心理状态。
最后,行为引导。要通过刺激消费者心理引导其购买行为,如针对传统节日人们对平安健康、阖家团圆的心理期许,设置场景刺激其风险保障需求,从而实现营销目标。
对于现有客户,应当保持与客户的常态化沟通和交流,在为客户提供保险保障的同时,通过一系列的增值服务来增强用户粘性; 对于潜在客户,要通过信息推送、社群分享等途径来实现从潜在需求到现实需求的转化。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及行业数据共享机制的完善,移动应用的自主服务功能会更加全面,最大程度实现线上线下服务无缝对接,提升客户体验感。同时,要重视不同场景下与消费者之间的接触和沟通,利用社会热点和舆情走向,推行企业文化、价值观念,提升品牌曝光度和影响力,树立正面的企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