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都不改,凭什么你让我改”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嗯,听完你讲述自己的状况,我理解为什么你会出现现在的不开心,不过我想问的是,现在你希望的解决方向是什么,是改变对方,还是自己有所改变呢?”
“错都在他身上,但是他不肯听我的,我付钱找你,就是希望你教教我怎么改变他呀。”
“嗯,我理解你的想法。而如果我说‘我觉得你也有改变的需要’,不知道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不知道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可能你也会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地吼出一句“是我付钱找的你,凭什么让我改不让他改,错又不在我身上”。
当然了,虽然我不是那种讨人喜欢的人,但也不是不近人情到“故意惹人厌”,之所以这样问,其实也是想看看这位朋友对当下的状况是否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解,而这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人家想要什么,你直接就说就行了嘛,还管那么多干嘛?”
确实,我可以投其所好的仅仅按照他提出的诉求,说一些具备一定效果的方法,可这其实并不好。
平时,也会遇到一些希望我能跟他家孩子聊聊,从而使孩子有所改变的家长。
当然,从我的角度,我非常理解家长的用心,以及希望孩子能越来越好的初衷,但是,每当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也都会说:“孩子在很多时候,只是这个家庭存在问题的镜子。我跟他交流交流,这肯定可以,也有可能能起到一些作用。但是,如果他回到家里照样被曾经影响他的因素影响着,那请问,你觉得他的改变能稳定吗?”
也不是说没有可能,除非孩子完全脱离父母,去在新的环境中生存,并且经历一定的训练,让孩子能拥有一个新的、相对坚定的内在,这样在重回原生家庭后,才能免受曾经的一些影响。而这,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做到的。
可能是源于生存压力确实比较大与承认自己需要改变太困难,所以,当一些家长朋友听到这样的回复时,内心就开始犹豫起来,就好像在传递着“我愿意为孩子的改变买单,但对于我自己身上那些需要改变的,我还是硬抗吧”。
而在一开始的问题中,其实也有类似的迹象。
“我们真的是在为别人好吗”,这是我在遇到类似状况时思考的一个问题。
“所以,按照你的写作风格,你接下来会说‘这并不是在为别人好’,是吗?”
感谢你的关注。不过在这里,它当然也包括了为他人操心、为他人好的层面,只是并没有很多罢了。
就比如,当我们与另一半由甜蜜进入平淡期的时候,会突然发现另一半身上有一些对感情的存续,以及他自己个人发展不利的因素,这让我对两个人的未来,以及他的未来充满担心,所以,要么自己想办法说服他做出一些改变,要么请教别人“在这个时候可以怎么做,才能让对方有所改变”。
而又像“正在玩手机的孩子没有一点焦虑,只有开心,站在旁边看着孩子玩手机的家长却忧心忡忡”一样,即便我们把内心的想法告诉了另一半、即便我们引经据典的强调了这些的重要性,另一半也未必会有多大的触动。
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是为了让自己不焦虑、不担心,才想着去干涉另一半的发展、去想要影响孩子的人生。
同理,一开始的聊天中,我们也是想要自己别那么难受、想要对方按照自己期待的那种方式对自己好、想要对方充分的理解自己,才希望改变的是对方。
当然,也就像刚刚我说的,这里是肯定存在着为关系、为对方的考虑的。
无论是亲子关系,还是亲密关系,它能否延续下去都在于这段关系是否相对和谐。如果我的诉求始终不能得到满足,那和谐也就不存在了。
而为了维持这段关系、为了让自己的付出不至于白费,我们选择了“对方只要改变自己,就能满足我们的诉求”这样的方式,希望借此恢复相对和谐。
从理论上看,这当然是说得通的。
但是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我们往往是单线的、局限的。也就是,这个理论虽然说得通,但它只考虑了我们有诉求,而没考虑“对方也有诉求”、“我是否满足了对方的诉求”、“对方按照自己的方式努力,其实也很希望得到我们的认可”等因素。
“他都已经拥有我了,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可能会有朋友这样想。但他和你一样只是一个普通人,也希望得到一些“不是你,但来源于你的东西”。
但有时候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一点,所以,这个问题往往就变成了“我觉得对方有错,对方很委屈,觉得自己没错”。
看样子,改变自己对我们来说真的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甚至于连谈都不愿意谈、想都不愿意往这个方面想。
这时候的我们,已经不再去关注事情本身,而是“我的对错”有没有被尊重。
但生活中的很多时候,讲“对错”,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