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胃经1:头维至巨髎
X
手上的阳经是从四肢往身上走,脚上的阳经是身上往四肢末梢走。气血从手阳明大肠经走完了以后,就进入头维穴,也就是足阳明胃经的第一个大穴。
黄帝内经里说“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胃为黄肠。”脾胃是黄色的,所以胃又叫黄肠。
胃是仓廪之官,管仓库,东西进来不好就排掉,所以当胃吃到不好的东西,就开始反胃、恶心想吐。
五味入五脏: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
这里的五味是指天然的原味,比如说柠檬是天然的酸,入肝经,这酸是碱性的,对人体很好。而食物坏掉也是酸味,这就是毒了,同样是酸味,一个是身体会排斥,一个是身体会吸收。
甜味的东西都可入脾胃,像麦芽糖、蔗糖是天然的糖,会入脾胃。而现在市面上的糖是人工精炼糖,吃到身体里会变成酸的,会造成身体负担。
常人的脉是一息四至。所谓一息四至的定义是,摸脉的医生一呼一吸,病人的脉跳四下或五至,因为正常人呼和吸之间都会停一下。摸脉的医生呼吸要正常,不能像狗在喘气,也不能像道家打坐,吐气吐一分钟,这样脉都会不准。吸气胃就动两下,吐气胃跟着动两下。这就是四至到五至的观念。
中医有一句话是“胃是肾之关。”
脾胃是土,肾是水,正常是土克水,如果水病太盛会反侮到土。所以严重的肾脏病、尿毒症,除了极度的晕眩以外,就是恶心,不断的吐,是因为水太重,反侮到胃,并不是有胃病。
足阳明胃经一共有四十五个穴道,其中厉兑、内庭、陷谷、冲阳、解溪、足三里为井荣俞原经合。足阳明胃经是多血多气的经脉。辰时气血流注胃经,也就是早上7点到9 点是胃经在管。所以早上5点到7点大肠经流注上个大号,然后7-9点早餐,这是顺应天时的健康生活习惯。
胃经的气脉是右手的关部。右手的寸关尺分别是:肺和大肠,脾和胃,肾和子宫;左手的寸关尺是:心和小肠,肝和胆,肾和膀胱。
胃脉,实则实脉,脉按着越重,就越弹得越高,这就是实脉,虚脉看着很大,按下去就没有了。这的简单的观念。
中医治病非常看重胃气,尤其是重症的时候,都要优先保证胃气在,胃气不绝人就不会死,胃气一绝人就要走了。
有饥饿感就是有胃气,健康的习惯应该是常人吃七八分饱,生病时吃五分饱,胃会一直在那里蠕动,胃气就会一直在。
头维穴
头维穴是从神庭旁上开四寸半,头发拉起来,在发际这边,正好在凹角的地方进去,可以摸到一个凹洞。这个穴道很少用到。
头维穴是足阳明跟足少阳之会,一般来说也是禁灸的。
下关穴、颊车穴
下关穴:在鬓角处,张口有个洞,闭口就没有了。取穴方法:耳屏向前一寸可触及一高骨,在此高骨下方有一凹陷处即为下关穴。
下关穴的主要治症包括:中耳炎、牙科、下巴脱臼。脱臼时以下关穴为主。针下关穴前先针对侧合谷(止痛)。
下关穴不灸,有头发的穴道都不灸。
颊车穴:上下齿咬紧时,隆起的肌肉为咬肌,在咬肌最高点訵是颊车穴。
治疗面部中风有名的地仓透颊车,病人口歪眼斜,先针健康的一侧(如果右边面部中风,针左边),当然要先下合谷止痛,再做透针,不然会很痛。
过去面部中风的时候,是用鳝鱼血,当场杀一条鳝鱼,把鳝鱼血一涂上去,血一干,拉的力量很强,就把脸拉回来。用鳝鱼血拉脸很有名的,万一歪左边的时候,就涂右边。没鳝鱼血时,就下针,用地仓透颊车。所以,治口张不开。
承泣、四白、巨髎
承泣穴:在眼睛下方、眼框骨头上面一点,穴道不会在骨头的正上方,而是在骨头上面凹的地方,这就是承泣穴。一般来说不下针,扎了眼睛会有瘀血,黑眼圈。
这个穴道用来作诊断的,下眼袋拉开一看,眼翳从下往上升,就知道是足阳明胃经的问题。
四白穴:承泣往下一寸,就是四白。
这些眼睛附近的穴道,都是治疗眼睛、内翳的问题。
巨髎穴:承泣、四白往下,跟水沟平行的地方,就是巨髎穴。
巨髎是手阳明、足阳明、阳跷脉的会穴。巨髎正好是在颧骨下面,这里有动脉,可以下针,但是不能太深。有人拔牙完很痛,我们就在这里下针,效果会很好。
用最多的是治牙痛,还有这边局部的肌肉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