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病:合病】7

三阳三阴六病 合病

六经病证,即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
六经病证从病变部位上讲,太阳病主表,阳明病主里,少阳病主半表半里,而三阴病统属于里。
三阳病证以六腑的病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
六经病证从病变的性质与邪正的关系看,三阳病多热,三阴病多寒;三阳病多实、三阴病多虚。
六经病证,是经络脏腑病理变化的反映,而经络脏腑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故某一经的病变,很可能影响到另一经。所以六经病有相互传变的证候。其传变规律有传经、合病、并病、直中等。

三阴三阳六病单一的脉证,在临证中合病者较为多见。

合病从脉证其实也非常简便,如:

太阳、少阳合病的诊断,只需有太阳病的脉证、少阳病的脉证同时并见,即可断定。

如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
外证未去者,此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为太阳病证;
微呕,心下支结为少阳病证。
再从证测脉,当寸部脉浮、关部脉弦,尺脉稍弱,脉证合参,诊断明了,方治即出,将太阳病主方桂枝汤,与少阳病主方小柴胡汤,两方合而为一,即柴胡桂枝汤。

六经合病的诊断、经方合用方法皆可以此类推。

(0)

相关推荐

  • 前人关于六经的认识

    有关<伤寒论>三阴三阳问题研究概況 作者 王琦 陈庚 前人关于六经的认识,大致可归纳为如下诸说 1.经络说. 六经提法始于宋代朱肱.其所著 <类证活人书>第一卷曾指出:治寒伤先 ...

  • 第一节《伤寒论》与《黄帝内经》一脉相承

    <伤寒论>来源于黄帝内经,内经说:太阳病变:张仲景说:太阳病.太阳经病变:出现腰部肿胀和臀部疼痛,这是因为正月指向寅位,主管太阳. 正月阳气向上升发,然而阴寒之气尚盛,阳气暂时只能屈居其后 ...

  • 【《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病证症候群】

    一.太阳纲: 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发热.呕逆--风寒束表 发热恶风寒.头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逆,脉浮紧 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项强.有汗.鼻鸣干呕,脉浮弱 二.少阴纲: 脉微细,但欲寐--真阳不足 ...

  • 【《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病辨证】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其实应该称之为"三阴三阳辨证",即在阴阳学说的基础上,再三分阴阳,将疾病的位置.阶段.过程.性质分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组概念,太 ...

  • 【《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病框架】精解

    <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病框架 第一.太阳病证治  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一.临床表现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

  • 【《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病:太阳病】1

    太阳病 提纲 <伤寒论>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以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等症候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称为太阳病,也是表阳证. 太阳病提纲:提示太阳病主脉象浮,为阳证. 主证对 ...

  • 【《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病:阳明病】2

    阳明病 提纲 <伤寒论>第179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 <伤寒论>第182条:阳明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以脘腹硬满有抵抗.压痛,或者发热.汗自出. ...

  • 【《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病:少阳病】3

    少阳病 提纲 <伤寒论>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以口苦.咽干.目眩等症候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为少阳证,也是半表半里证. 主证对应:口苦,咽干,目眩,兼证见胁下鞕满,干呕不 ...

  • 【《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病:少阴病】5

    少阴病 提纲 <伤寒论>第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病也是表证(表阴证),这是对照太阳病来说的,一般的表证也类似太阳病,但是脉比较微细,同时喜欢躺着,喜卧,困倦. 主证 ...

  • 【《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病:厥阴病】6

    厥阴病 提纲 <伤寒论>第326条: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阴病是以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等症候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为厥阴病, ...

  • 【《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病辩证】

    <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病辩证 1.太阳病 病在表,有三种症状 第一.太阳伤寒 症状是无汗,全身肌肉酸痛,骨节酸痛,就是病在表. 为什么要强调无汗?因为毛孔闭锁掉了,不能流汗,很多汗液走不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