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古镇:深巷传出来的京戏声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新市古镇:深巷传出来的京戏声

作者:张明儿

新市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古镇,它的文化并不仅仅是历史上出过几位国家级的名人,留过几册方志,有过一些影响中外的书画家,更重要的是它能容纳文化百川,使每一件文化事物做到极致。像对治水英雄朱泗的一场浩大祭祀活动,千年传承而始终不渝,就是明证。上几天,一次“羊肉黄酒节”,文化羽翼丰满。今天,笔者从深巷处走过,耳际却飘来了运腔悠远的京戏声,寻声过去,原来“新市书场”有一些“京剧票友”在演出活动。

说真的,艺术欣赏与时令季节关系密切。深秋时分,欣赏京戏的味道,似有天作之合,完美配合到一起。像越剧,最好在春天,百花盛开,蜂蝶嗡嗡,更是韵味千娇百媚。所以,在深秋,当我走在古镇北面的水街深巷,那京戏的运腔之音,在秋风里飘忽,似泣似诉,而京胡与韵鼓的节拍,有一种催促,时光美好,惜其匆匆,感觉韶华如驹,不禁暗自叹息。

走进“新市书场”,哇,人声鼎沸,原来有这么多“老戏骨”“老戏迷”在。这些来自古镇不同地理位置的“老新市”,今天不约而同过来。书场主人沈正强老板忙得不亦乐乎,像是家里办喜事一样热情,而主办这场友情邀请赛的“京剧票友”是年越耄耋的新市人蔡立章先生。我在现场听了他们声情并茂的演唱,内心有一种感动。京戏声音里有一种力量在昂然冲起,就像一棵古树上绽出长长的青绿枝条,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太有冲击力了。

这座“新市书场”古宅,在“京剧票友”唱声与京胡、板鼓、京锣、笙弦之声的夹杂中,显出“大户人家”的贵族气质。我看到演出者气宇轩昂,咬字刚健清雅,以声绘情,清唱韵味酣畅又细腻深邃。而听众一个个端坐倾听,不时报以热烈掌声,艺场气氛活跃。演出的前场、后幕器乐及听众的多面配合,默契成一个整体,真是惊为一绝。这些演唱者虽然没有专业的“唱念做打”和京剧身段体现,但听者听得出神,看得舒服。

“京剧票友”是京剧戏曲界的行话,其意是指会唱戏而不以专业演戏为生的爱好者。新市“京剧票友”的培育由来,应该是有很早历史渊源的。在新市“刘王庙”里有一座戏台,至今还保留着江南戏班的演出记录墙体,那垛墙记录着清朝同治与光绪年间,徽戏、昆剧与京剧在江南运河流域演出的珍贵记录。这里也反射出新市百姓对于京剧戏种的接受信息也是由来已久,经年累月,渐渐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京剧票友”。

千年古镇新市,传统民间文艺形式一直比较多,地方戏种包罗广博,像:评弹、昆腔、滩潢、越剧、三跳,更有金陵塔说唱、快板、杨柳青小调等等传统戏曲。但“京戏”一项算是引入比较晚的一类戏种。但即便是如此,新市的“京剧票友”还是有他们执着而又高尚的艺术追求表现,在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积极创办活动。迄今为止,新市的“京剧票友”历史也已近百年之长了。

说到“京剧票友”的“老戏骨”,目前,新市古镇老人中,应该首推施剑青老师。这位年愈九十多岁、教师出生的京戏爱好者,一说起京戏,便像是打开了话匣子,他回忆起新市“京剧票友”历史,如数家珍:“自二十世纪初,新市开始出现自发性‘京昆剧票房’活动,经历了数代‘京剧票友’的历史。第一代票友是陈竹君、钱凤翔、马掌宝等,演出剧目为《珠帘寨》《捉放曹》《逍遥津》等。第二代票友为施振民、王源泉、钱双福、钱双禄、凌万年、沈荣椅、宓寿世、顾文蔚、魏芝卿、周美光、张慧良、叶颂民、沈夏林、沈阿春、刘开基、陈鸿烈、王永金等。演出剧目为《宝莲灯》《四杰村》《年羹尧》《投军别窑》《宇宙锋》等等。一九三八年初,新市票房始命名为‘新市平剧业余研究社’”。

施剑青老师在回忆到自己参与“京剧票友”活动的岁月,心里充满激动与自豪:“1963年元旦和春节,新市举行过一次盛大的‘京剧票友’活动,当年饰演者为马书槐、杨衷海、李才元、谢云敏、朱伯英、陆宗书、张励君、我、余桂棠、桂昌、周云邦、钟冕等人。剧目为《黄鹤楼》《追韩信》《女起解》《夜战马超》《捉放曹》。1983年国庆会演,以县总工会文工队京剧组为主,由冯柏金主演包拯、我饰陈世美、叶利群饰秦香莲,演出《秦香莲.铡美》一场,获全县一等奖。”

按施剑青老师的排行,现在的“新市老协京剧队”属于第三代。这一批“京剧票友”代表当推蔡松林与李少良两位先生,一位长得像京剧须生,一位则长得像京剧袍带小生。蔡松林先生不仅喜欢唱,更是一位京剧板鼓手,而李少良先生也是京戏迷,又是一位京锣手,两位锣鼓艺技也是修练多年,锣鼓声中有险峻与悠扬韵味。两位先生对新市古镇“京剧票友”的历史传承、组织重建、艺术交流诸方面,为重振新市“京剧票友”形象雄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特别感人的是,身为普通百姓的蔡松林先生,凭着对京剧的喜爱,对新市“京剧票友”历史的了解,对家乡的满腔热爱,他与李少良先生一起,利用工余时间,利用“刘王庙”戏台场地,积极筹措,为新市百姓组织义演,并经常带着“京剧票友”外出交流演出,团里演员所有“行头”服装,都是他们自行购置。有一些重要“行头”,或者一些重要演出及外地艺术团接待,都是蔡松林先生自己掏钱,斥万元巨资,不遗余力地努力支撑“新市老协京剧队”的独立生存。

今天,“戏迷蔡立章老师京剧演唱会”在“新市书场”成功开演,给新市“京剧票友带来了福音,新市百姓踊跃捧场,像是举办了一次民间艺术盛会。而我脑海里突然闪现明朝新市大文学家陈霆先生诗句:

点滴井桐枝上雨,替人一夕做成秋。

这是一个极大的反差。是的,当年明朝陈霆先生所见的萧瑟新市,与当今市容繁华的新市,又怎么能相提并论呢。而如今,新市“京剧票友”声腔韵味里的古镇新市,当你听到,更有一番别致的怀古情调在心头涌起。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

(0)

相关推荐

  • 往事:老潍城的戏迷有多迷

    北京是京剧的故乡.从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以至于形成了"京戏"算起,到而今,已然二百多年时间.但令当年老艺人始料不及的是,京剧发展到新世纪,会如此热火朝天 ...

  • 仲冬,扬州新闻票房排戏忙

    扬州网讯(通讯员徐萍记者丁鹤林)2020年12月5日上午,扬州新闻票房张甫太.董洪第四次来到市京剧团宿舍,票房顾问.名家徐少安.徐艳芳伉俪要为他们将主演的巜红灯记>刑场再次进行细加工排戏. 明年 ...

  • 穆瑞璋:多才多艺的天津资深票友郭志瑞

    参加6月初在山东乳山市举办的"弘扬国粹.唱响银滩首届全国京剧演唱会"的票友中,有一位来自天津的耄耋老人,引人注目.他就是多才多艺的资深票友郭志瑞先生.郭老1941年生人,大学本科学 ...

  • 【侃京剧】《大典》中的上海京剧票友

    北京的<中国当代京剧票友大典>第三卷出版,至此此书已全部出齐.第一卷刊登票友4600多位,第二卷4584位,第三卷4325位,三卷相加,共计13500多位. 三卷<大典>中,刊 ...

  • 王珮瑜商演上座不足7成,郭德纲发文耐人寻味:京剧辉煌得靠自己

    今年2月15日,也就是农历的正月初四,京剧名家王珮瑜举办了一场京剧商演,表演的曲目为<御碑亭>. 虽说这场戏在众多曲目中算得上是冷门,不过对于许多京剧爱好者来说,还是非常熟悉的. 王珮瑜商 ...

  • 浙江新市古镇行

    曾经看过一次别人拍的新市的照片,觉得新市古镇安静又悠闲.于是自己也携友一行,去了才知道,原来看到的照片是大清早拍摄的,而我们是中午到的,街上已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了. 新市总体给人的感觉比较破旧,而且 ...

  • 上海闸北堂秦牧师,来新市古镇探寻名牧遗迹

    请点击"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 千年古镇新市,历史悠久自不待言.它的深厚基督教历史文化神奇,更是令人叫绝.近日上海闸北堂秦牧师,带着敬仰之心,专程来新市古镇探寻名牧古迹. ...

  • 1200年历史的新市古镇,低调不失韵味,却是旅游的好去处

    现在节假日旅游的时候大家都会遇到一些尴尬,往往发现自己选择了一个目的地,到了以后是人山人海,感觉真的很拥挤,其实这样并不好.就好像乌镇一样,确实很不错,但是人太多,反而德清新市古镇就不一样,和乌镇一样 ...

  • 7月18日【清凉新安江】 ​建德下涯迷雾、浦江通济湖、新市古镇、江南第一家、古法挂面3日摄影采风

    新安江的江雾奇特,变化多 一丝丝.一条条飘来飘去奇形怪状 当雾弥漫了整个江面 突然就有了一层薄薄的白纱 这层白纱慢慢的升腾,慢慢的扩展 逐渐向岸边靠拢 原先清晰可见的对岸的群山 慢慢的隐秘在白纱之中 ...

  • ​新市古镇:收藏了“绛阁乌镇本”书法名帖雕版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新市古镇历代书画美谈(二) 题记: 新市是浙北古镇的历史文化重镇,它的丰厚古代史更是令人刮目相看.缘于它的历 ...

  • 新市古镇史略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新市历史文化,可用以下十大内容来大致概括,简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1.一位英雄. 西晋时期治水英雄朱泗,后 ...

  • 新市古镇“烧香市”:真正的浙北水乡民俗奇观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烧香市"是江南特有的一种集市文化现象,非常普遍.网上有称,江南三大"烧香市":杭州昭庆寺.苏州寒 ...

  • 新市古镇:我的“寺前弄2号”生活(4)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以下部分照片来自网络) 我印象中的"寺前弄2号"童年生活,贫困是它的全部主题.那个时代,底层平民的贫富之差,也并不大. ...

  • 新市古镇:我的“寺前弄2号”生活(3)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图片来自新市镇摄影协会作品) 我的"寺前弄2号",幽深与晦暗是那个时代的特征.唯有煤油灯飘忽着火苗,在我记忆深处明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