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路280号盐业大楼
北京东路280号盐业大楼,位于江西中路与河南中路之间,坐北朝南,东近外滩、北近苏州河、南邻南京东路商圈。该大楼由英商通和洋行设计,建造于1931年。总面积6607平方米,地下室为75平方米,另有1428平方米配套用房。
盐业大楼是一幢五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结构体系大楼。南立面构图中轴对称,入口大门上面有圆环装饰,窗口周围线脚装饰比例协调且有巴洛克风格,檐部出挑,内部吊顶精美,大楼基础为混凝土条形基础;大楼立柱为钢筋混凝土柱,大楼楼板楼梯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大楼后来加了二层。
2005年10月31日,盐业银行大楼被市政府公布为优秀历史建筑。
盐业银行成立于1915年3月,总部设在北京。除了盐业银行大楼外,当初盐业银行还出资在上海建造了著名的国际饭店、四行储蓄会、四行仓库等几栋建筑。建筑风格:简化的新古典主义。由英商通和洋行设计。外观简洁,构图严整。立面装饰集中于底层沿街部位、立面中部及檐口。在建筑外立面采用了“横三纵三”的古典主义划分,外观简洁、构图严整,装饰大部分集中于底层沿街部位、立面中部门窗洞口和檐口以及墙面转角等处。在各分层线脚、窗套、门斗等运用了古典主义的元素。
1915年3月盐业银行在北平由袁世凯表弟张镇芳(总统府顾问)等发起成立。1934年6月迁至上海。1935年总管理处移至上海,行址在北京东路280号。金城银行、盐业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是当时享誉全国的中资银行,金融辐射功能遍及长江以北,合称“北四行”。1949年后,银行先后通过北五行(即北四行及由北四行联营机构改组的联合银行)的“联管”和金融业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盐业银行大楼的1——4层为银行办公地,其地下还有很大的金库;5楼以上则用于租赁。1939年后,因日寇入侵,原在龙华路(今中山南二路)的南洋中学为避战乱,租借盐业大楼5、6层暂作校舍,在此进行教学,曾有近千名南中学子在此学习。南洋中学为沪上名校,师资精良,教学上乘,学生中成为著名学者、专家者亦不乏其人。1945年抗战胜利后,南洋中学开始陆续迁回龙华路校址,到解放后的1952年才完全结束和盐业大楼的关系。但是盐业大楼和教育界的关系却并未结束,解放后,由君毅、文昌、新生、辅仁、光耀、群进、民生、苏民、进修、五育等私立中学合并成的私立五育中学搬进了盐业大楼,1956年该校改为公立,定名为上海市六十七中学。此后这里就成了六十七中学的校舍(从照片上仍可看到大门上方的“上海市第六十七中学”的痕迹)。直至1997年,六十七中学与贵州中学合并后迁出。盐业大楼现已经过整修,据说,不久将建成银行博物馆。
在大楼主立面一层与两层之间有石刻的圆形徽记,能够识别出的图案有龙和凤凰,许多人以为这是中国传统的“龙凤呈祥”图案。而盐业大楼上的徽记到底是什么标志?实际上,这是北洋政府所谓的“十二章国徽”图案。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南京政府临时大总统时,已经将“嘉禾”图案作为国徽。袁世凯篡权后,将首都迁至北京,任北京政府大总统,提出重新设计北洋政府国徽。1912年8月28日,鲁迅、钱稻孙、许寿裳根据袁世凯大总统的要求,为北洋政府设计国徽。
《鲁迅全集》第八卷收录鲁迅先生《致国务院国徽拟图说明书》,阐明了为北洋政府设计“十二章国徽”的概念,脾气倔强的鲁迅先生也难以抗拒袁世凯大总统的指令,但是,他也不能置南京政府已经使用的国徽于不顾,设计了两枚国徽,一枚沿用了南京政府的“嘉禾章”,另一枚则是“十二章国徽”。
建筑平面呈“回”字形,中间设计有两个天井,围绕着天井的每个层面设计为宽敞的廊,天井的顶层有天棚。
1943年南洋中学毕业合影(在屋顶上摄,背景是垦业银行大楼)
1949年前黄浦区境内楼宇经济的考查:
盐业银行大楼(北京东路280号)
三楼:中益贸易公司、菊昌纱号、华成保险公司、联益公司、泰兴织造厂、经济电器厂发行所、祥泰夹板厂、盐业银行证券办事处、寅泰华行、华西兴业公司
四楼:富安纺织公司、森泰申庄、通如崇海启同乡会、达源申庄、鑫丰贸易公司、大有余榨油公司、振华利记纺织公司、永裕商轮公司、茂成公司
五楼:南中办公室、南中康乐室、华孚贸易行、兆孚烟公司、伦敦雅达烟公司、大东行、协升公司、兴业会计师事务所
-
(2014-10-30 15:37:55)
-
(2014-10-29 15:55:42)
-
(2014-10-28 15:35:27)
-
(2014-10-27 16:01:18)
-
(2014-10-26 15:58:31)
-
(2014-10-25 16:51:22)
-
(2014-10-24 15:16:46)
-
(2014-10-23 16:08:55)
-
(2014-10-22 16:52:09)
-
(2014-10-21 16: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