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状呢?

「大爆炸模型」已经彻底战胜了「稳恒态模型」可以这样说,我们不知道宇宙是不是就像大爆炸模型所描述的那样,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发现比这个模型更好的解释,爱因斯坦的静态宇宙是这样的,兹威的光疲劳学说是这样的,霍伊尔的稳恒态宇宙论,以及完全宇宙学原理更是这样,这个关于宇宙创生的理论,我们可以称之为——「标准大爆炸模型」。

「标准大爆炸模型」面临三个难题

标准大爆炸模型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起,逐渐成为了宇宙学研究的范式,但是关于大爆炸的理论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标准的大爆炸模型也并非无懈可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这里面有些问题错误的离谱,完全无法解释,「标准大爆炸模型」主要面临以下三个难题:

第1个难题——奇点问题、宇宙诞生的时刻,它的能量密度和温度都趋于无穷大,时间和空间都被集中于一个无穷小的点,许多物理学家无法解释,既无穷大又无穷小的概念,这个问题可以看作是广义相对论的固有问题,许多人认为广义相对论只是一个经典理论,它不适用于解释宇宙大爆炸时刻的物理现象,就像牛顿定律不适合描述速度接近光速的物体一样,在这样小的尺度上,科学家认为应当用量子力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比如将引力场量子化,但是人们距离得到这个问题的满意答案还相距甚远。

第2个困难——视界问题、物质在宇宙中的分布非常均匀,当宇宙还是一个30万岁的婴儿时期,它所发出的微波背景辐射几乎是各向同性的,所谓的微小起伏只有10的负5次方。现代天文观测也表明,在足够大的尺度上,宇宙中的物质分布的特别均匀,以至于到处看起来都几乎一模一样,这种均匀就会引起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 「视界问题」。如果有一场两个小时的考试,考场中有两个学生的答案一模一样,连错的题目都一样,那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两个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互相对照答案,他们可能通过传纸条的形式进行了交流,这件事情很好理解,因为两个学生在一个考场,监考老师管的不严,他们就会有小动作,但是如果两个学生一个在地球上考试,另一个在三体人的老家「比邻星b」上考试,在考试时间只有两个小时的情况下,两个学生的答案还是一模一样,这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比邻星b」和地球相距4.3光年,即使最快的速度光速到达那里也需要4年多的时间,两个学生是如何传纸条的呢?这个问题可以推广到整个宇宙,宇宙在大尺度上是均匀的,说明这些地方进行了信息的交流,就像两个学生传纸条一样,但是宇宙又是如此之大,即使是最快的光也不可能跑得完,那么相隔数百亿光年的两个地方是怎样完成信息交流的呢?换句话说,宇宙如何进行超光速的信息交流,这就是所谓的「视界问题」。

第3个问题——平坦性问题、我们的宇宙看起来几乎是平坦的,在最大距离尺度上,时空仅有很小的曲率或者没有曲率。首先,什么是宇宙平坦?宇宙是什么形状的?这是任何一位宇宙学家都孜孜不倦想要搞懂的问题,然而也是所有宇宙学家都没有完全搞得懂的问题,他们最多也只能这样告诉你——在大尺度上宇宙是平的,用一句调侃的话来比喻就是,宇宙原来就是一张A4纸。

空间是三维的,为了更好的解释宇宙形状的概念,咱们先去掉一个维度,让宇宙变成一个二维的面,最典型的一个二维形状就是一张平面,比如一张纸,我们在平面上画一个三角形,它的内角和一定是180度。我们在平面上画两条平行线,它们永远都不会相交,也永远不会互相远离,我们称这样的曲率为——「平坦」。

当然平坦不是曲率的唯一一种可能,试想一下:一个球体的表面,在球面上随便找一个点,它在两个垂直的方向弯曲是一致的,这是正曲率。如果在球上画一个三角形,那么它的内角和和平面上就完全不一样了,它的内角和不是一个固定的值并且大于180度。可以试想一下,现在我们在地球的地面上画三个点,一个点是北极,另外两个点分别是:赤道与本初子午线以及西经90度经线的交点,这样的三个点连接以后所形成的三角形,每一个角都是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270度。此外如果我们在球面上画两条平行线,这两条平行线最终会相交于一点,就像所有的经线最终都会相交于南北两极一样,这种表面叫做——「正曲率」。

马鞍形则是另一种不平坦的二维表面,它在任何一个方向上向下弯曲,而在与之垂直的方向上向上弯曲,这样的表面称为——「负曲率」。如果在马鞍形的表面上画一个三角形,那么它的内角相加的和将小于180度,如果在马鞍形上画两条平行线,随着直线的延伸,它们会在两个方向上分叉,彼此之间越来越远。

可以观测的宇宙是三维的,它的曲率和二维也是相同的,也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零曲率」,也可以称之为「平坦」、第二种是「正曲率」,它是一种拥有更高维度的球体、第三种是「负曲率」,比如拥有更高维度的马鞍形的三维空间。

宇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状呢?

直接测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比如,我们可以在我们的空间内画一个三角形,然后测量三角形的内角之和:如果内角和等于180度,那么空间就是「平坦」的、如果内角和大于180度,那么空间就被弯成了一个球的形状·「正曲率」、如果内角和小于180度,那么空间就弯成了一个马鞍的形状· 「负曲率」、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但实际上在这个定理之前我们要加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所处的宇宙是「平坦」的”。历史上还真的有人怀疑过三角形的内角和不是180度,那就是有着数学王子之称的高斯,他曾经专门跑到深山里画三角形,不过这事儿高斯是偷偷摸摸干的,因为他害怕别人发现以后会嘲笑他是神经病。

还有一种方法也可以得知宇宙的曲率,那就是——“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如果空间曲率是正的,那么两条互相平行的线,最终会交叉在一起。反之,如果空间曲率是负的,平行线之间的相互距离就会越来越远。这种平行线的性质会推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如果宇宙是「平坦」的,在假定所有的星系大小都是一致的情况下,宇宙中的星系看上去就严格地服从“近大远小”的规律。如果宇宙不是「平坦」的,那么就会出现这样两种的情况——星系会随着距离的增大,看上去反而越来越大。星系会随着距离的增大,而显著地变小,以至于在距离增大几倍以后,必须放大几十倍才能看得见它们。哈勃望远镜通过长时间的曝光看到了最远300亿光年的星系,他所得到的结论是——“宇宙中的星系既不会随着距离在增大而变大,也不会随着距离的增大显著地变小”。

哈勃这个观测得到的结论比较概括,2014年1月一个名为 “重子振动分光镜勘测(Baryon Oscillation Spectroscopic Survey,简称 BOSS)的观测小组宣布——在大尺度上宇宙空间是异乎寻常的「平坦」。

观测小组的结果是基于这样的一个事实,他们通过观测遥远星系之间的光发现,这些光并没有发生偏折,也就是说宇宙的「曲率」不是等于0,就是非常接近于0,这个时候您可能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也许宇宙的曲率实在是太小了,以至于我们的仪器根本就观测不到呢?

关于这个问题宇宙学家肯定也考虑到了,目前根据普朗克卫星的最新数据,即便宇宙是弯曲的,那么这种弯曲也只能体现在可观测宇宙的400倍之外。因此我们能够得到这样的结论——宇宙要么就是平坦的,要么即便有曲率,这个曲率也非常小。

从理论上讲,宇宙既可能是「平坦」的,也可能是「弯曲」的,由于「平坦」的状态只有一种,而「弯曲」的状态则有无数种从概率的角度来看,应当是处于弯曲的状态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但实际的天文观测却表明我们的宇宙异乎寻常的「平坦」,这就有点奇怪了,为什么宇宙恰恰处于那种可能性最小的「平坦」状态呢?这就是所谓的「平坦」性问题。

也许有人会说宇宙就是「平坦」的,但是科学家不相信这是巧合,科学家认为一定是什么事情发生了才会导致宇宙如此的「平坦」。「标准大爆炸模型」所面临的3个棘手问题,其中第1个「奇点问题」是广义相对论失效的地方,有理论认为可以用量子引力理论来进行分析,但目前还没有满意的结果。而另外两个问题也就是「视界问题」和「平坦性问题」,则让「标准大爆炸模型」一筹莫展。就像一件衣服上有许多破洞,即便衣服再漂亮、再名贵也不会有人愿意穿,因此「标准大爆炸模型」需要一个补丁,这个补丁就是——「暴胀宇宙学说」。

「暴胀宇宙学说」是1980年由美国人艾伦·古斯首先提出来的,古斯最初研究的问题和宇宙起源八竿子也打不着,古斯研究的是一个叫做「磁单极子」的问题,什么是磁单极子问题呢?大家平时肯定见过磁铁,特别是当家里的绣花针找不到的时候,磁铁绝对派得上用场,所有的磁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它一定同时具有南极和北极,即使把一块磁铁从中间一切两半,得到的两块磁铁也会自动地重新产生南极和北极,那么有没有可能存在只有一个南极或者只有一个北极的磁铁呢?理论上是有可能的,麦克斯韦说过,电就是磁,磁就是电,电、磁不分家,电荷是可以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它们可以独立存在,那么单独的南极和北极,也就是磁单极子,按道理讲也应当是存在的。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在1931年利用数学公式预言了「磁单极子」的存在,但理论是理论,现实是现实,在真实的世界中,我们「磁单极子」的毛也找不到。

古斯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发现——如果宇宙诞生在一个高能量的真空环境里,它就会被巨大的能量推动而向外膨胀,而且这种膨胀一定是指数式的膨胀,也就是「暴胀」。按照这个学说,在大爆炸后10的-35次方秒时,宇宙以惊人的指数率膨胀, 暴胀持续了10的-32次方秒,在这短到不可思议的一瞬间,宇宙的体积至少扩大了10的26次方倍。简而言之,宇宙在我们想象不到的极短时间内膨胀到我们想象不到的极大体积。

在 「暴胀学说」中,宇宙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膨胀了如此之多,远远超过光速,这岂不是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矛盾吗?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不是规定物体的速度极限是光速吗?这点需要跟大家解释一下,在宇宙的「暴胀」中,不是物体发生了移动,而是空间本身的性质变化了,空间本身发生了「暴胀」,「光速极限」这个规则是给物体定制的,空间不受到这个限制。

有了「暴胀」,「磁单极子」问题就变得非常简单了举例说明:当我们带着孩子去游乐园玩抓鱼游戏的时候,如果在盘子里放很多的鱼,让小朋友们用工具打捞,「磁单极子」就好比这些无助的小鱼,当盆子很小的时候,即便动作还不协调的小孩子也能轻而易举地捞到许多小鱼,但是如果这个盆子大到像太平洋那么大,小鱼的数量没有增加,那么这个时候再想打捞到一条小鱼,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找不到「磁单极子」也是同样的道理,在一个发生了「暴胀」的宇宙中,「磁单极子」就好比海里的针,大海捞针的难度可想而知。「暴胀」的好处不只是「磁单极子」问题解决了,平坦性问题和视界问题也迎刃而解。

「暴胀」就好像是一个吹气球的过程,宇宙这个气球被瞬间吹大了10的26次方倍,如果这个气球开始只有氢原子那么大,经过「暴胀」之后的体积就会变得比银河系还要大100万倍,如果最初的气球上有一些凹凸不平的点,但「暴胀」过后所有的突起和凹陷都被无限拉伸,变得完全没有痕迹了,站在气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好像站在平地上一样,这就好比你去采访一个蚂蚁——你:地球是平的吗?蚂蚁:我用我一生走完的所有路向你打包票,地球一定是平的!也许宇宙对于我们而言就像是地面对于蚂蚁一样,即使宇宙和地球不是平坦的,但对我们和蚂蚁来说,是不是平坦已经无所谓了,反正怎么看,宇宙都是平坦的。

「视界问题」在一个「暴胀」的宇宙中也容易得到解释如果宇宙极早期存在一个急速膨胀的时代,那么宇宙就有可能变得异常的均匀和各项同性,在更早的时刻也就是「暴胀」之前,这些区域是可以在同一视界内联系的,它们在那个时候互相交换了信息,随着宇宙空间经历了以超乎光速的膨胀,那些看似遥远的远方,在膨胀之前就已经沟通好变得一模一样了。

举例说明:考场在一瞬间内指数级地增大,使得两个本身距离很近的考生由原来的同桌变成了距离4.3光年那么远,考试完交试卷的时候,如果这两位考生的答案是一模一样的,就容易理解了,是因为他们在 「暴胀」之前就已经作弊了。

尽管 「暴胀学说」本身缺乏强有力的理论依据,也没有得到直接的观测证据,但这个理论它的所到之处可谓是无往不利,一口气就解决了「磁单极子 」问题、「视界问题 」和平坦性问题 」,有人这样比喻「暴胀学说」——当标准大爆炸模型出问题的时候,「暴胀」理论相当于大爆炸模型的局部微创手术,手术的伤口很小,但是却把标准大爆炸模型的病全部都治好了。

在没有更好的理论出现之前,「暴胀」理论真的看起来相当美好,但是美好归美好,一旦将来在理论上和观测上出现对「暴胀宇宙学」不利的证据,相信我们的科学家还是能够迅速抛弃这个理论的,毕竟「暴胀宇宙学」只是一个猜想,只是与观测符合得比较好而已,「大爆炸模型」刚刚开始的一瞬间所发生的事我们谁也说不清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