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第二十章 淡泊从容=不思进取?No!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遗(wèi)。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今天老子讲的还是第二十章,接着前面的。老子说“众人皆有余,我独遗”,什么意思呢?这字不应该读“yi”,应该读“wei”,是给予的意思。这话讲的什么意思呢?这句话是老子讲这种悟道的领导者,“我”是虚指,指悟道的领导者,并不是说的老子自己,所以有的人好像说这章是讲老子自己的,是不对的,这是一种文法,老子是讲你没悟道,我悟道,是指悟道的这个人,并不是说我老子自己,指的是悟道的领导者。
如果不这么理解的话,会偏解老子的思想。比如说已故的任继愈老先生,他解这章的时候他是这么讲的,说老子对当时的许多现象看不惯,把众人看得卑鄙庸俗,把自己看得比谁都聪明,而在表面上却说了一些贬低自己的话,说自己低能、糊涂、没有本领,实际是从反面抬高自己,贬低社会上的一般人,他在自我欣赏,最后一句说出了他和别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得了“道”。
大家看如果把这个“我”字讲成老子自己的话,就会进入这种认识里边,说老子贬低别人在抬高自己,还说自己装作不高的样子。我觉得这是没有领会老子在讲什么,老子讲的“我”是指悟道的领导者,是虚指,所谓“俗人”是指没有悟道的领导者,老子这章讲的是这意思。
老子这句话“众人皆有余,我独遗”,什么意思呢?讲到“众人”就是那些没有悟道的领导,但凡这些人到了领导位置上心里想的就是“有余”。什么叫“有余”?不是说的那鱼,“有鱼”,而是我怎么能够多捞一些,我怎么能让自己财产增加,财产变得有余,这是人性的弱点。人如果在动物的时候,本能地会为自己抢夺资源,到了社会性的人以后,我们开始知道要协调,大家在一起生活我们要克制自己欲望,有利益大家一起赚,但是一旦到了领导者的位置上,就容易私心膨胀,因为我是领导,我是公司老板了,所以挣了钱我要多存起来,我要怎么怎么样,为自己考虑,这是人的本性。
老子讲的《道德经》,是从道德品性让大家尽量克服这些缺点,这样你才能让大家追随你,这是领导者法则。那么从制度上也要制约领导者,不要让他多捞等等,所以不同层面有不同层面讲法,老子讲的是修养,所以老子这没讲法律的事,就讲修养。他说这些不懂“道”的领导者,都为自己多捞,“而我独遗”,“遗”是赠与、给予的意思,别人都为自己捞取,让自己财产“有余”,“我”是什么样?悟道的领导者却能够不断地去往外付出,给大家好处,这叫“我独遗”。这个“遗”也有一种解法说是“匮”,匮乏的匮,就别人都有余,我却总是减少,自己什么都没有,我觉得不如讲“我独遗”好,就是这个字,《帛书》甲乙本也是遗漏的遗,这个字是多音字,也读“wei”,遗的意思是给予的意思,是往外付出的意思。
大家会问,为什么您悟道了就会这么想呢?因为悟道的人他懂得一个根本道理,就是我们所需要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活着并不需要那么多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有余和不足,没有大的差别,您作为一个领导者,您说您不足能到什么程度,也不会差到什么程度,那么您捞那么多,您又能怎么样呢?
比如说,我总举这例子,说我们曾经有一个什么某省的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领导,一搜,贪官,家里87套房子,这87套房子您是有余了,这有余对您有意义吗?您能一天晚上住一个吗?不可能的。您能把它变现敞开了花,一天花10万块钱,天天花吗?不可能。您一天吃就三顿饭,一顿饭一碗米饭,您不能吃十碗米饭,您能吃一盘菜,您不可能吃100盘菜,所以这有余对您有用吗?没用。一个房子里现金搞出好几千万来,最后被我们反腐纪委给抓进去了,所以他没有看清这个有余对他毫无意义,结果不断地为自己捞取,有余有余,结果您看犯错误了,为什么他想不通呢?因为他不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道理。
我们讲了“道”的第一个原则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世界是在不断变化中的,我们都只是变化中的一个片断,千万不要执着于自我,不要执着于任何事,我们总想获得、永远拥有。没有什么是永远的,我们人生就百年,整个地球就几十亿年的历史,您觉得跟宇宙比起来都很渺小,所以一切都是瞬间,不要想永远怎么样,您能永远用这个钱吗?您拥有了又怎么样呢?百年以后能带走吗?带不走。所以看不清世界的本质就会这样,就会觉得总想有余。
真正的境界该什么样?“我独遗”,我不断地付出,您不断为大家付出。那天我看有一朋友留言,说“罗老师您总讲这比较都是相对的,快和慢没有什么大区别,好坏没有什么大区别。我们觉得想倒是想开了,可是我们年轻人不思进取了怎么办呢?”老子并不是告诉大家不思进取,老子的《道德经》相当于什么呢?我告诉大家打个比方,相当于告诉您跑百米,老子告诉你怎么跑得更快,怎么跑得更快,叫《跑得更快手册》,这《道德经》好比是,《跑得更快手册》告诉你怎么跑得更快呢?老子说不要想那个成绩,不要想我一定要超过谁谁谁,不要想这些事,您就尽力往前跑,轻装前进,跑出自我,跑出精彩来,您就往前跑吧。这样轻装前进,有可能会发挥得更好,您跑得更从容,既享受乐趣又开心,也跑到终点了,可是那个总想别人比我好比我好,我怎么拼命赶过他的,可能中间跌一跟头,或者是跑到头了,可是没有赶上人家,又沮丧了,所以老子告诉您轻装前进跑得更好,所以这叫《跑得更快手册》,老子让您继续往前走,做得更好。怎么能做得更好呢?您轻装前进就会做得更好。
所以老子说您看“我独遗”,这话说的很好,别人都想为自己捞,结果捞的总觉得不够,他心态总是不满足,“我怎么一年才挣20万啊,你看我隔壁那家挣了2000万,急死我了”,您看您挣了20万都要急死了,您说这可惜不可惜,真把自己急死怎么办呢?您20万够多了,所以有比较总是心里觉得不开心,可是“我独遗”是我不在意我得多少,我就为大家付出,不断地赋予、给予大家,为大家付出,那么这种心态会很开心,你为大家付出,大家都感谢你,多开心啊。
您觉得付出都白付出吗?不可能的,您为大家付出,大家都回报,“哎呦,他多为我们做事,所以我们追随他吧,跟着他一起走吧”,大家回报给你更多,与你一起工作,回报更多,结果您比那“有余”还要多,但是您没在意它,我还要给大家利益对吧,所以这种境界做得更从容,而且方向人家很清楚,我是为大家做的,总是有善念在里边,大家还感激你,你也开心,那么成绩也比那个“有余”的好,这是领导者需要有的品性,也是我们普通人需要有的品性。
我们如果总是不足,总觉得只想捞,为自己捞,您只要想到自己,您就会觉得不足,虽然您已经有余了,您还觉得不足,还觉得不开心,因为不够有余,您为大家做怎么样?您一点点做,从容去做,大家回报给你更多,您更有余,但是您却心态愉快,您是为大家去做的,所以着眼点不同,一个是为自己,总是不开心,越有余越不开心,结果容易犯错误;另外一个方向是为大家,行善,越为大家别人越让您有余,但是您没在意,还是为大家,您看总是愉快中越做越好,您说这不是两个方向吗?
所以老子讲的是让大家如何从容地更好做事,但是绝对不是讲不做事,老子这里边一个“遗”字讲的特别好,我独给予大家,不断地付出,这种状态,老子并不是说“众人皆有余”,我什么都不做,我看透了,我知道有余和没余没什么大区别,所以我什么都不做,老子没这么讲,而是“众人皆有余,我独遗”,两个境界一下出来了,就这一句话两个境界老子点的特别透。
我们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您在上班途中听说以后,您会发现但凡每件事发心不同,做这事,您要先想到这事做了,我得到什么好处,我能不能获得什么东西,不获得那我干吗啊,您一想自己,这事您做的时候打了折扣,而且达不到自己要求不开心,达到要求了别人比你做得好了,你还是不开心。
同样做一件事,人家另外一个人想,这事我付出,我有这个能力,我为大家做多好,我能多做点,这为大家多好,您为大家做了,别人能感受不到吗?您这么想,您一定做得很细致、很热情、很开心,别人感受到了,“哎呦,这个小伙子,做事真好”,人家反而能回馈给你更多,您做得也会愉快,又做得更好,您说这同样一件事,一个是想自己,一个是想别人,结果会截然不同,一个开心,一个不开心,一个越做越好,一个越做越不满足。您说为什么不到后边一个“我独遗”的境界呢?
所以老子讲了“众人皆有余,我独遗”,是个人生的大境界,我们有了这个“我独遗”的境界以后,不计回报,我就为大家做,“我独”,是自己,我哪怕就一个人这么做,我都做下去,因为我不在意,我不计回报,我不管大家怎么评价我,我就这么做了,这是孟子讲的“虽千万人,吾往矣”这种精神,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自己就去做了,您的境界是高的,您会幸福的,这是老子讲的这一句话里带的两个境界。
今天朋友们我们就聊到这,明天接着来讲老子《道德经》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智慧了。好的,朋友们,感谢大家,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