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出海,比亚迪一马当先

比亚迪近期在加速出海,不过这一次卖的是口罩。

4月20日,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比亚迪近日获得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约70亿人民币的口罩订单,目前加州已向比亚迪支付了第一笔4.95亿美元的货款。
尽管主营业务出现下滑,但东边不亮西边亮,在全球各地“一罩难求”的情况下,比亚迪的口罩生意进行得如火如荼,连巴菲特、孙正义也纷纷发推为比亚迪口罩“站台”。
  01  
比亚迪变身全球最大口罩生产商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比亚迪加入了生产口罩的大军。当时可能没人想到,比亚迪的“副业”会做到这么大。
1月31日,比亚迪成立口罩专项小组,董事长王传福亲自挂帅,坐镇指挥援产口罩的筹备工作。2月17日,比亚迪第一只口罩下线,随后日产量不断上涨。
3月12日,比亚迪宣布其口罩日产能已达500万只。目前,比亚迪拥有300条产线,口罩日产量达到了2000万只,相当于每秒生产231只口罩。
这一数据意味着,比亚迪已经成为目前全球产能最大的口罩生产商。
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知名口罩生产商”比亚迪开始接到来自全球各地的订单。4月,软银集团CEO孙正义发布推特表示,已同比亚迪达成协议,从5月起,比亚迪将向其交付3亿只口罩(1亿个N95,2亿个医用外科口罩)。
与此同时,美国近期开始对中国出口口罩“松绑”,包括比亚迪在内的46家中国口罩生产商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紧急使用授权(EUA)。随后,比亚迪再获大单。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加文·纽瑟姆(Gavin Newsom)在4月8日接受采访时称,加州将花费近10亿美元,每月从比亚迪采购2亿个口罩(1.5亿个N95,5000万个外科手术口罩),这些口罩将分发给加州的医疗保健和急救人员,订单供应将持续到6月底。
比亚迪的口罩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其大股东巴菲特也通过自己的社交账号为其站台。
4月14日,巴菲特晒出一张他佩戴比亚迪生产的口罩的照片。照片中,巴菲特身穿的T恤上写道:“我想要长命百岁,到目前为止一切还好。”照片下则写道:“而现在,我的比亚迪口罩正帮助我达到目标!谢谢!”
2008年,巴菲特以18亿港元认购了比亚迪10%股份。迄今为止,比亚迪仍是巴菲特唯一持有并重仓的中国公司。从这条推文来看,或许也证明了巴菲特对比亚迪口罩生意的看好。
  02  
“口罩出海”是一门好生意吗?
疫情爆发以来,“跨界”卖口罩的不止比亚迪一家
车企当中,五菱、奇瑞都改造了生产线,转产口罩。因汽车隔音棉和口罩的主体部分是同种材料,加上车企大多有高标准的密封车间,转型生产口罩相对容易。
除了车企,中石化、富士康、格力电器等大厂也加入了口罩生产大军,“董明珠卖口罩”也一度引起业界热议。此外,三枪内衣、红豆服饰、水星家纺等服饰家纺厂商,也纷纷紧急申请资质,暂停原有生产计划,连夜转产医用口罩。
这些“跨界”企业中,也不乏把口罩出口海外的,比如红豆。柬埔寨政府订购800万只,新加坡政府订购500万只,法国客商订购3400万只,德国客商订购320万只……红豆近期持续扩产,订单源源不断。据媒体报道,红豆的口罩生产线已排班到6月底。
随着口罩成为全球的必备生活物资,“口罩出海”似乎成了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但对于这条产业链上的众多商家,尤其是小厂商而言,危机已经逐渐显现
首先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口罩用无纺布的需求大增,连带着本来极为“低调”的聚丙烯(简称PP)成为明星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市场的混乱也造成了原材料良莠不齐的情况出现,使口罩生产存在隐患。
另外,口罩出口的认证费用大幅飙升。据《财经》报道,近期民用口罩欧盟CE认证费用从疫情前的几千元上升到目前的超2万元;医用口罩CE认证代办费用,从此前的1.4万元涨至2.3万元左右。
出口物流也出现问题。海关查验升级、空运价格上涨、多家航空和船舶公司停航停线,报关时间也大大拉长,不少货代和报关行已经开始暂停接收一切医用防疫物资产品。
此前,许多小厂出口口罩依赖跨境电商平台。但据外媒消息,亚马逊正在严厉打击违反政策的第三方卖家,删除或阻止了超过100万件相关产品。不过,这些被删除的产品大多牵涉到一个问题,坐地涨价。目前看来,存心“炒货”的群体中,必然会出现“口罩接盘侠”
当然,对于合规生产、手握大单的厂商而言,在全球疫情得到控制之前,“口罩出海”仍是一门不错的生意。
本文由出海瞭望原创出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