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彼岸
曾经很喜欢听陈慧琳的歌《记事本》,
……爱的痛了,痛的哭了,哭的累了日记本里页页执着记载着你的好,像上瘾的毒药她反复骗着我,爱的痛了,痛的哭了,哭的累了矛盾心理总是强求,劝自己要放手闭上眼让你走,烧掉日记重新来过
听完后我忍不住要跳出来告诉人说,喜欢烧日记的还有我。
我从初中开始学着记日记。那时候语文老师叫王曦,很有个性的一个老太太,鼓励我要经常观察生活,记日记。于是从那个时候起开始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到了高中喜欢下届的一个女孩子,于是在日记里更是极尽煽情夸张编巴造魔之能事,把自己一点点无聊而平淡的心理感受渲染得仿佛世界四大文学悲剧一番,而文字更是讲求新奇特,形容词堆砌,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回想起来那可真是一种“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典型。
那时候记日记心理很好玩,怕别人看到。所以记的时候要在课间人少的时候写。但是写出来的以后又惟恐人家不知道,还要做一种炒作,比如用一种不经意的态度叫朋友看到或者故意暴露出来什么的,然后用一种半推半就的暧昧态度启发别人去看。因此这样的日记写出来基本上没有什么真情实感,内心真正的感受是绝对不敢写进去,或者说压根儿也没想过要写进去。日记里的内容可以说就是准备要人看的或者说怕万一有一天被人看到了也没有任何泄露隐私的。完全可以说,当时写日记属于一种形而上学,是为了记日记而记日记,呵呵,有趣的青涩年华。
现在看来那个时候真的是很可笑的,生活内容很贫乏,而且处于青春期的困惑中也没有成年人来指导,更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渠道来获取知识。于是很多时候就靠自己去看书,汲取了很多似是而非的人生观点。包括看到很多文学书里倡导的爱情啊死亡啊忠贞什么的,就觉得世界就应该是这样地简单。可是现在明白这个世界比书上写的要复杂一万倍。那时候也养成了自己悲观的人生观,很多时候陷入可笑的忧郁中而不能自拔。那时候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励志类书籍,结果遇到一点点挫折就把自己想象得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恨不得使自己人间蒸发。
回想往事,更象是从一出戏里面走了出来。所以很多人说他们如何喜欢回到过去,可是我说我从来不想,我觉得成年以后很好,而未成年的过程很迷茫,很多阴影,那时候的我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活,是一种动荡的心情。
写日记也许能使自己感觉到过去有多么真诚什么的,可是我没有这种企望,我的日记中好象从来都是真实和虚构交织在一起,有时候就是一种创作,是不知道看了那本书然后把里面的情感借用过来套在自己头上的产物,没什么真实可言,是令人厌恶的虚伪。
日记们的下场也很惨,那是我毕业后的一天,忽然我心血来潮,把所有的日记本都翻检出来,大大小小也有十来本呢,我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耐心地撕,一页页地撕成碎片,然后抱到楼道垃圾箱旁边,点火开始烧,我就在一旁呆呆地看着它们逐渐变成灰烬。不一会儿,烟积聚起来,搞得楼道里乌烟瘴气的,开始就有人骂。我也不理睬他们,用一根筷子拨弄着一堆纸片,直到这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纸也不是这么好燃烧的,需要足够的空气。热气熏得我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差点流泪,而这个时候我就很希望别人看到,我希望他们以为我在痛苦中埋葬心情,可是我自己知道自己一点也不痛苦,要是有一点痛苦的话那就是火焰把脸烤得有点疼。
后来终于都烧完了,打那儿以后我再没记过任何日记,唯一的收获就是锤炼出半句诗:
旋转的火焰中升起一群黑蝴蝶
展翅飞离了时间的彼岸
关注天舒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