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玉平:京剧旦角流派唱腔音乐研究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京剧旦角流派唱腔,是京剧传统唱腔进一步性格化的具体表现,是张扬固有腔格底蕴、发挥艺术独创性的产物,它皆以“线性”旋律运动促使唱腔变得更丰满而有新意。20世纪初叶,陈德霖、王瑶卿代表着京剧旦角行当的发展方向,为旦角艺术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在旦角唱腔艺术特色方面对后世产生深刻影响的代表人物,应首推:梅、尚、程、荀四大流派。

  20世纪中叶,梅、尚、程、荀四大流派的崛起,将旦角唱腔音乐推至京剧艺术的顶端,成为后世研习的楷模。

   
  一、梅(兰芳)派唱腔音乐特点 
   
  我们知道,“美”几乎是古典艺术的同义词,因为美的概念和古典艺术都是以“和”为核心
的。纵观中国历代审美意识,以“和”为美的思想最为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精髓。

  梅派唱腔艺术,始终不脱离京剧本体的古典艺术美,它是高度艺术技巧与古典美学思想凝炼的结晶。的确,梅腔极为简洁大方,它不强调某一局部特点,而是在平衡的腔法中追求“大味、大美”的风范,达到了一种超越有限而达于无限的艺术境界。乍听梅腔平易无奇,仔细品味则韵致无尽、奥妙无穷。

  其一,梅腔的旋律线条质朴中见俏丽、妩媚中见大方,因此给人一种和谐酣畅的美感享受;其二,梅腔韵律中既有陈德霖的刚劲口风,又有王瑶卿的柔婉腔法,从而形成了刚柔相济、深长隽永的梅氏风格;其三,梅腔惯用的尾腔自然搭拉下滑落音,使得唱腔线条具有挺拔大方的阳刚之美,它将唱腔装饰得婀娜多姿;其四,梅腔不是以奇异繁腔取胜,而是以平正中和的柔婉之声、不花不险的行腔摆字,构成了曲高和众、不瘟不火、偏于雅、趋于高贵的古韵美妙之声;其五,梅派伴奏体现的是一种笔画匀称、平中出奇的精神。徐兰沅、王少卿二位先生开创的伴奏风格,具有典雅清越、气韵质朴的不凡气度,在腔与琴的旋法搭配方面呈现出繁简相宜、弓法单双适度的布局安排。

关于梅派唱腔艺术,我们还可通过梅派传人和诸位梅派著名琴师的艺术风采予以领略。被世人公认的梅派传人言慧珠最得梅氏的神韵,她的演唱甜润清亮、惟妙惟肖。她学梅派不拘于外在形似,而是对于梅派艺术进行了专心致志的刻苦钻研,在严谨地把握梅派风范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揣摩和发挥,使梅派唱腔艺术平添了几多新意。在梅派艺术的发展史上,曾涌现出几位颇具影响的梅派琴师。他们在保持总体操琴路数相同的前提下,又各显其韵:徐兰沅侧重端庄、圆亮的琴风;王少卿追求浑厚、清新的格调;姜凤山的操琴大气、稳健;黄天麟的操琴庄重中不失俏丽;沈雁西的操琴富于时代感,突出了音乐美的气质;费文治的操琴则是将弓弦托起如同做气功一般,形成了以刚带柔的运弓张力和精巧别致的润腔技巧。

  关于唱腔风格问题,梅兰芳曾经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歌唱音乐结构第一,如同作文、作诗、写字、绘画,讲究布局、章法。所以繁简、单双要安排得当,工尺高低的衔接,好比上下楼梯,必须拾级而登,顺流而下,才能和谐酣畅,要注意避免几个字'怪、乱、俗’。戏是唱给人听的,要让他们听得舒服,就要懂得'和为贵’的道理。昆曲讲究唱出曲情,皮黄就要有味儿。”

   
  二、尚(小云)派唱腔音乐特点 
   
  尚小云文武兼长,昆乱不挡。在数十年的舞台实践中,他不断积累、不断求新,创造了刚劲挺拔、歌舞并重的尚派艺术。力度与唯美,成为尚派独有的唱念舞表理念,从而使他登上“文戏武唱”的艺术高峰。

  尚小云一生推崇阳刚之气,被王瑶卿称之为“棒”。其“棒”从微观上讲,是出于尚氏对杨小楼的崇拜和借鉴。尚、杨长期同台,尚对杨的一招一式了然在胸,经常在自已的表演中加以借用。其“棒”从宏观上讲,由于尚生性刚烈,注意学习中国的传统武术,因此把武术之“棒”注入到表演中来,首先是灌注于人物的气质之中。这就一扫传统青衣角色的柔弱之气,这种“心里棒”富于积极意义。“心里棒”传达到唱腔上,是能在高处多婉转,却不给人生硬之感;传达到身段、舞蹈、武打上,就显出传统青衣少见的脆快和果决,使观众在精气神上为之一振。论其演唱,尚具有一条脆亮的好嗓子,在充分突出其天赋特长的同时,注重气韵和力度的运用,追求文戏武唱的律动美感,形成了以刚带柔、高亢激昂的尚派唱腔风格。其腔法韵律特点如下:

  其一,出腔冲,行腔直,收腔足,唱来如波涛奔腾,一泄千里;其二,急停与突起的腔型节奏处理,使得唱腔顿挫有致,铿锵有力;其三,攻坚碰硬,险腔迭出,创造性地运用了坠腔、顿腔、勒腔、颤腔;其四,尚腔伴奏除了总体上突出阳刚之气外,在处理勒腔、颤腔时采取了单弓随腔及省略间奏的特殊伴奏方法。这种瞬间的停顿使得唱腔字句凝重,听来别有风味。例如京剧《四郎探母》“盗令”一折,是当年盛极一时的尚派精品。萧太后这个角色自尚小云饰演,一跃而上,大红大紫,唱成绝活儿。其中核心唱段“我主爷金沙滩早把命丧”由[西皮导板·慢板·散板]腔体构成。[慢板]腔段运用了顿腔、坠腔、颤腔、勒腔,几乎集中了尚派唱腔的所有高难技巧,可以说是险腔迭出、色彩斑斓、酣畅淋漓,再现了萧太后的威严气势。

三、程(砚秋)派唱腔音乐特点 
   
  程砚秋以演悲剧驰名于世。特别是他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创出风靡一时的程腔更为世人所称道。初学程腔者,偏于模仿程腔的繁音密腔或一味地闷着嗓子唱,以为闷嗓低唱走繁腔就是程派唱腔风格。其实,程腔不仅是双音密节的行腔路数,而且是高度囊括中西传统音乐的结晶。从本质上说,寓刚于柔(即“棉裹针”一样的唱腔动势)才是程腔底蕴的深刻内涵。正是这个“寓”字,才使程腔阐发出那种对韵律含蓄无尽的美学追求。程派唱腔的旋律走势犹如行云流水;字韵声腔用法紧紧遵循“字为主、腔为宾”、“字宜重、腔宜轻”的字腔结合原则;运气行腔则是以气催声,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因而使听者如醉如痴。

  其一,严格遵循湖广音、中州韵的出字收音规则。程砚秋的出字收音规则,取自老生余派唱腔。程认为:“余派唱腔不尚花哨、新腔不多,以质朴见长,但在音韵上极为考究,严格遵循京剧字韵声腔的规律,韵味隽永醇厚,令人心醉。”在字韵使用上,以字行腔、以腔达意、字易腔变,是程氏规范唱腔的基本准则。

  其二,以气催声的演唱方法。用气息控制声音的波动,犹如一条看不见的“气息长线”始终贯穿于字腔。在此基础上构成了“绷腔法”,托气上提的“尾腔法”,含而不放的“嗽音法”,共鸣位置后移、突出闭口音的“脑后立音法”,以及顿逗腔法、双临音重复等特型技巧。

  其三,把握节奏。程腔的构成,是与舞台节奏紧密连接在一起的。程说:[原板]要紧,[慢板]要快,[快板]要稳,[散板]要准。紧快稳准节奏的辩证关系,是把握程腔“字、韵、腔、情”浑然一体的重要原则。

其四,程腔伴奏。即运用独特的弓指法,将声断意不断、腔断情不断的程腔特点,进行惟妙惟肖的补充、延伸处理。如,运用各种连、带弓法修饰切分腔型,使唱腔更具有音乐推动力;运用双音加密的增强音乐厚度手段,将唱腔中的停顿、气口等部位进行不露痕迹的填补连接;强调里弦“2”音的使用频率,以突出程腔的阴柔、含蓄美。

  程派唱腔风格的形成与三位著名琴师的辅佐是分不开的,即早期的穆铁芬、中期的周长华、晚期的钟世章。三位琴师均为程派伴奏技法的构成做出了历史性的杰出贡献。穆铁芬的伴奏,托腔工整、干净利落、毫无拖泥带水之弊病。这个时期是琴腔摸索风格化的初级阶段,穆铁芬为程腔伴奏方法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周长华的伴奏,确有独到之处。他一反当时盛行的胡琴大拉大扯的运弓方法,而采用了劲头内在、柔中见刚的张力控制操琴方法,弓法突出连续、顿挫技巧,指法突出内弦音色和小拇指的压揉技巧。上述创造性的操琴方法,好似游丝一般引人入胜。可以肯定地说,程派伴奏特点的定型者是周长华。为此,后世是以周氏操琴风范为伴奏程腔的楷模。钟世章的伴奏特点,突出表现为:强化顿逗弓法的使用频率,突出“4、7”偏音在伴腔中的色彩浓度,以及托腔裹调、过门垫头更趋于细腻。 
  
  程派的伴奏在与唱腔配合时,更是将程腔那种腔断情不断的深沉含蓄美感,做了惟妙惟肖的补充与延伸。例如《审头刺汤》中雪艳唱:“谯楼上鼓咚咚人烟寂静”的句尾拖腔,充分体现了程派伴奏的风格特点。关于程派的伴奏风格问题,除了上述所说的相关技巧以外,关键是要掌握运弓的控制力度。

   
  四、荀(慧生)派唱腔音乐特点 
   
  荀慧生的艺术光彩照人,塑造了无数鲜活的戏剧人物形象。遗憾的是多年来荀派的唱念未曾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注重,似乎一提荀派就是特指偏重于表演的花旦而言。确实,号称表情圣手的荀慧生在表演上独具一格,他体态婀娜、扮相俊俏、千娇百媚、动人心扉。然而,荀腔那种胆敢突破陈规、闯入禁区的浓重生活气息,更是构成荀派强大艺术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其演唱板头儿活、腔法多变,他力图把传统腔格激活,以表达剧中人物的特定思想情感。他揣摩戏情戏理十分深入,所创新腔更是五彩缤纷。其中既有活泼多姿、秀丽精巧的欢音旋律,又有深沉细腻、委婉缠绵的悲调腔法。荀腔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是:富于戏剧性,强调生活气息。唱腔节奏上,强调轻重、抑扬、虚实、飞顿的大起大落变化;唱腔韵律上,讲求意境,情真意切,特别是写意式的省略收腔用法更是意味深长。我们可用一个“活”字,浓缩荀派唱腔的精髓。

  那么,荀腔的构成基础是什么?荀腔区别于其他旦角流派的处理方法又是从何而来?肯定地说,无不与河北梆子唱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来河北梆子唱腔多为刚烈之音,所谓燕赵慷慨悲歌,荀慧生先生却能化梆子腔以柔来包含。尤其是借用梆子滚唱行腔方法激活了皮黄唱腔的节奏,从而创造出娇柔美艳、余音不尽的荀派唱腔旋法。其一,变有形为无形的回滑润腔法。荀腔自始至终贯穿一个“柔”字,可称是以柔起腔,以柔转腔,更以柔收腔。最可贵之处是含情而唱,善于藉声腔抒发喜怒哀乐之情。其二,用虚字润腔,深化人物感情。荀腔的虚字惯以“呀、哪、哇、就”等助词构成,此法不仅便于行腔吐字,更是形成荀腔旋法的独特手段。其三,创新腔融化于格律之中,变幻于格律之外。荀腔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因循守旧,因此许多板腔常被运用得更加紧凑和贴近生活节奏,即使是不易变动的[慢板]固定腔格,也被荀腔改造得神韵飞动,而又不曾有丝毫的不适之感。其四,惟妙惟肖的模拟伴奏。为荀腔操琴伴奏,首先在音色、力度方面要贴近娇柔美艳的荀腔气质。荀腔的伴奏不拘泥一弓一音的固定技巧,而以模拟荀腔的娇柔美艳气质突出其演奏特点。伴腔中要紧紧抓住荀腔最具特色的下滑音、回滑音进行着力渲染,过门音乐围绕荀腔多为下旋的趋向展开,从而形成婉转清晰、连绵起伏的柔美伴奏风格。

戏曲界几乎一致认同,荀慧生先生进行的是以现代审美意识观照古典戏曲的探索。为此,科学、系统、完整地归纳荀派艺术中的唱腔真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京剧《御碑亭》尚派伴奏  操琴:费玉平

   
  结语 
   
  研习流派唱腔是继承和发展京剧唱腔音乐的重要内容。面对丰富多彩、腔法各异的唱腔材料,我们不能眼花缭乱。挖掘流派,并非只是搜集一些我们曾经不会的传统唱腔,而是要理性地提炼、梳理它的精髓,必须遵循运用逻辑思维先归纳、后演绎的科学方法。所谓归纳,就是要从大量的唱腔中离析出有特性的音乐旋法进行理性总结,从中寻找构成流派审美曲情的基本要素。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0)

相关推荐

  • 京剧界那些自杀、他杀离世的名角儿

    京剧界有许多的名角儿并非是正常死亡,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他们. 言慧珠 言慧珠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工旦角,宗梅派,梅兰芳大师的弟子,言菊朋大师的爱女. 她扮相艳丽.亭亭玉立,嗓音清亮圆润,又文武兼擅, ...

  • 京剧当代四大青衣

    京剧当代四大青衣 世界上还没有一种文化形式和艺术形式,像中国戏曲这样拥有如此巨大的文化覆盖和渗透的能力.有人说,京剧有帝王气象:可见这份气度令诸多艺术形式望尘莫及. "四大名旦"是 ...

  • 费玉平:杨派唱腔的构成要素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杨派唱腔的构成要素 费玉平 其一,杨倾心余派学余三昧,却不盲目追逐时 尚,而是从余的成功经验中体味深层的内涵.当年 余宗谭的神髓,学而不泥是其特点,这正是杨宝森 渴求的艺术真谛. ...

  • 费玉平:从剖析余派唱腔到经典的十八张半

    <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高超技巧+品格力量是余派唱腔的神髓. 余派--谭鑫培艺术的推进与完善.在谭鑫培身后, 余叔岩以清新.雄健.苍劲的格调再树新风, 从而把谭派艺 ...

  • 最全的裘派唱腔曲谱集:《裘派唱腔琴谱集》(费玉平 王若皓编著)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寻踪裘盛戎(代序) 大回朝 赵氏孤儿 刺王僚 将相和 舍命全交 铫期 捉放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空城计 除三害 断密涧 锁五龙 御果园 白良关 审潘洪 牧虎关 秦香莲 铡判官 ...

  • 林宗禔:如何拉好京剧旦角西皮唱腔?

    一.这段是拉旦角腔和技巧的"开蒙段" 传统的旦角西皮原板腔,实际只有两句腔,分别用在第一句唱词和第二句唱词上,这段就是如此,还有如<打渔杀家>和<风还巢>等 ...

  • 费玉平:散拍子伴奏(怎样伴奏摇、散板)

    费玉平老师在<京胡演奏教程>中说:散拍子即无节拍(京剧称散板),记谱为散节奏形式,用音及句幅可长可短,起止较为自由.其实,散节拍唱腔是音散形不散,因此在为散节拍唱腔伴奏时要牢牢把握散中有形 ...

  • 费玉平:杨派的艺术之路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杨派的艺术之路 费玉平 杨宝森,初学谭鑫培.后研余叔岩,结合自身嗓 音条件创出韵味醇厚.古拙大方的崭新唱法,世称 谭余艺术的普及版---杨派须生艺术.杨宝森以 毕生心血致力于生行 ...

  • 费玉平:杨宝森与余叔岩之比较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杨宝森与余叔岩之比较 费玉平 有关余叔岩.杨宝森的演唱艺术比较,一直是 业内人士的研究课题.曾经有人把余.杨两个流派 的差别归纳为:杨派调门低.节奏慢,而余派反之.其实调门的高低 ...

  • 费玉平:杨宝忠的京胡伴奏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杨宝忠的京胡伴奏 费玉平 杨宝忠幼年酷爱音乐,对谭派.余派和胡琴演 奏有深湛研究.他又嗜西乐,并将小提琴的某些弓 法融于胡琴演奏中. 杨宝忠当年早已名满全国,其操琴可谓别有洞 天 ...

  • 费玉平:努力学好“润腔”,唱戏才“有味儿”

    京剧润腔技术,是呈现京剧唱腔韵味的重要手段.演唱水平的高低,首先在于能否有味儿?而有味儿又全在于润腔?善于润腔者,方才有美听的韵味.以声润腔,以情润腔,是演唱中获得韵味以及特殊表现力的独特技巧.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