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海也很美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后台留言,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全文共4146字 | 阅读需9分钟

  非洲也有自己的“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

  前文链接:非洲的河很漂亮

  海洋与非洲古国

  与非洲有关的海洋,主要是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和大西洋。北非虽说属于非洲,但实际上更多地与亚欧相关。所以,我们这里主要围绕红海、印度洋和大西洋展开叙述。

  红海是一道狭长的海,东北非与西南亚于此相望。阿拉伯半岛族群越红海或经亚丁湾向东北非流动,欧亚贸易的一部分也途经这里或在这里交汇。于是,在这里出现了一个枢纽性的商业中心:阿克苏姆。

  大约在公元前后,阿克苏姆已是一个繁荣的商业中心,为地中海—红海—印度洋世界的商人们所熟知。阿克苏姆人用来自非洲内陆的象牙、犀角、龟甲、毛皮、香料、染料、木材、宝石以及活体野兽和奴隶等换取欧亚商贾手中的布匹、服装、油、酒、铁制的武器和工具、铜器、陶器、金器、银器以及玻璃制品等。在这种繁荣贸易的支撑下,到3世纪时,阿克苏姆已成长为一个富强的王国。除深植根基于非洲外,阿克苏姆还立足于也门,扼曼德海峡,控制了红海贸易的咽喉要道。

  公元320年,埃扎纳即阿克苏姆王位。他积极发展经济,扩大贸易,力求控制贸易通道的同时,还竭力扩大和开辟贸易商品来源,为此东征西讨。埃扎纳在位约40年,他使红海南半部成为阿克苏姆的内海,并打开了东北非内陆腹地,由此奠定了阿克苏姆强大的基础。

  阿克苏姆以商业城邦为起点,发展为一个囊括众多相异实体的“大帝国”。6世纪前,阿克苏姆被认作世界强国之一,它控制着包括今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北部、吉布提、阿拉伯半岛南部、苏丹部分地区、索马里部分地区在内的广大领土。阿克苏姆亡后,埃塞俄比亚接续至今,它保存了古老的文明特别是最早时期的基督教的一些形式——甚至“埃塞俄比亚皇帝”也只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才被推翻。

  红海

  印度洋与东非城邦

  通过印度洋,东非与亚洲相连相望。除了地表的毗连外,在这“地表”之上还有一阵助力来往的风。在北印度洋上,从10月至次年3、4月盛行东北季风,从亚洲南部张帆可至东非;而从5月到9月的西南季风,则可带着船只从非洲回到亚洲。亚洲南部如阿拉伯、波斯、印度乃至中南半岛的居民很早就发现这一自然现象并加以利用,操舟往返于亚非,既从事商品的贸易,也进行人员和文化的交流,逐渐在东非沿海塑造出一种独特的混合文明:斯瓦希里文明——“斯瓦希里”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是“海岸”的意思。

  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印度人等带着亚洲的各种手工制品如瓷器、棉布、玻璃制品、漆器、手斧、匕首等来到东非海岸,与非洲人交换黄金、象牙、热带木材、奴隶、兽皮、野生动物等。借助周期性的季风,亚洲南部与东非沿海的贸易往来绵绵不绝。这种贸易还向两端扩展,一端由东非沿海至东南非内陆,从那里获取黄金、象牙、奴隶等;另一端则经中亚或者东南亚向中国延伸,中国既接收如象牙、犀角、龙涎、檀香、活体动物之类的热带非洲产品,也向东非输出丝绸、瓷器。

  稣堡“斯瓦希里”风格的木门,摄于肯尼亚蒙巴萨耶

  与贸易繁荣相伴随的是人员往来的密集和文化交流的密切,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混血的“斯瓦希里人”:斯瓦希里人除了有黑人血统外,还混杂了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乃至马来人、华人的血统;产生了“斯瓦希里语”:斯瓦希里语主要是一种黑人的语言,但有很多外来的词汇,主要是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词汇,也有一些印度语、马来语乃至后来葡萄牙语的东西;斯瓦希里语又有相应的书写文字“斯瓦希里文”:斯瓦希里文先是以阿拉伯字母等拼写,不甚规范,后由英国殖民者推进以拉丁字母拼写并加以规范;还有多种综合亚非元素的斯瓦希里文化形式:比如歌舞,斯瓦希里歌舞吸收了黑人节奏动感的元素,但相对而言更加舒缓柔和;比如建筑,斯瓦希里建筑利用非洲独特的石材、木材和海洋材料等建造适应海岸气候的通透房屋,但又不忘采用阿拉伯或波斯色彩的结构和装饰等。

  斯瓦希里文明框架下的东非沿海地区由一系列城邦组成。可能在7—8世纪时,就已有亚洲的商人在东非沿海作中长期的逗留,主要是一些居住点和商栈。到15世纪末时,东非沿海叫得上名号的城邦已有30多个。我国宋朝人周去非撰《岭外代答》有言“大食国西有巨海,海之西,有国不可胜计”,正是这种诸邦林立状况的写照。在诸城邦中,主要的有摩加迪沙、马林迪、蒙巴萨、帕特、拉木、马菲亚、桑给巴尔、基尔瓦、索法拉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