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这“七种武器”,他们成为了癌症幸存者(五)
导 语
当癌症患者拥有对病魔不屈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对骗子和不靠谱疗法的辨识能力、与医生相互信任、不干扰规范治疗、把钱都花在刀刃上、善于检索各种有用信息这六种武器,这样的患者,更可能成为癌症幸存者。
因为他们基本已经绕开了可能遇到的大部分弯路,预后理应相对更好。
但很多时候,抗癌者无可避免会遇到现有治疗方案均已无效,标准疗法毫无办法的窘境。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最后一种武器了。
作者 | 啊不
第七种武器:新药临床试验
令人欣喜的是,小编起初在各个癌症患者互助群中常见到的“参加临床试验就是当小白鼠”这样的观点,现在基本上看不到了。这说明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宣传之下,癌症患者群体中对于新药临床试验有了更好的理解。
当然,这种信任感,也许更多来自于那些从新药临床试验中获得实实在在收益的病友案例。
在如今,患者互助群中常会见到一些患者转来一些新药临床试验的招募信息,他们一般会这样问大家:“这个临床试验我要不要参加?”
评估新药临床试验是否该参加,应该先了解临床试验大体上是怎样的结构。
先来了解一下临床前研究。
所谓临床前研究,就是在试验室里,通过对动物做大量药物试验,评估其有效性之外,还要评估其对神经、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等毒副作用,以及其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部、代谢、排泄等。
这个步骤,往往需要数年的时间,还会有伦理审查委员会、食品药品管理局等机构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督,为的就是尽可能保障人体试验阶段的安全性。
但请注意,会有无数项试验在此阶段数据非常漂亮,并且有时还会被大肆夸张报道甚至对大众产生马上要“攻克癌症”的误导。可人毕竟不是老鼠或其他动物,很多试验动物行,到了人身上就不行。
经过审核批准之后,接下来会进入到新药临床试验的一期、二期、三期和四期阶段。一期主要是药物对人体的安全性和代谢研究,二期主要专注药物疗效和使用剂量研究,三期是用来评价对大范围人群是否同样安全有效,四期则是药物上市后对安全性有效性的追踪。
一般来说越靠后的(如3期)临床试验的安全性相对越高,越早期的(如1期)临床试验的风险相对较高。
此外,入组临床试验可能得到医生更多的关注,在出现问题时,医生也会尽可能提供较好的治疗。患者在入组前,应有充足的知情同意权和决定权,任何时间都可以退出试验组,发现情况不妙可以撤,很自由。
还有一条重要的保障措施叫“排除条件”。通过设置多项排除条件,让不适合入组的患者规避风险,也是一种保护。
有很多患者担心,假如被分到用来对比新药疗效的“安慰剂组”(没有治疗作用的物质),癌症进展了怎么办?
其实上面已经提到,患者有知情权,所以去正规医院入组临床试验基本不会被“忽悠”吃安慰剂却不自知。此外大部分癌症相关的临床试验里,对照组用的都是该病种的标准疗法,也就是已经获批的正经药物方案。
看完了安全保障,接下来就是新药临床试验是否有必要参加的问题。
2019年春节期间,一条“疟原虫治愈癌症”的热点引发了无数癌症患者的关注。当然,也辐射到了小编负责的患者互助群。
一些正在进行规范治疗且有效的患者,也开始跃跃欲试。这就违背了癌症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收益>风险。
上文提到较早期的新药临床试验的风险相对大一些,是因为样本太少、数据不足,安全性和有效性等变数较多,因此入组未必会比当前治疗收益更大。
而疟原虫疗法正是较早期的研究,但由于部分无良媒体的胡诌,把原本一个可能的研究方向,为了蹭热点刷流量将其吹成“能治愈癌症”的良方,导致一些患者,对其抱有过高期待、忽略风险甚至拒绝当前明确有效的标准治疗,这非常危险。
判断一项临床试验是否适合自己,该做的事,是看患者当前有没有能控制住病情的方案,如果有,则不可随便放弃当前完全有效的方案,而去入组一个可能无效的临床试验。这很不划算。
其实,抗癌就是一个不停做减法计算收益和风险的过程
如果是当前已经没有标准治疗方案可用,或当前方案效果很差的患者,那么可以考虑入组临床试验。不过需要了解清楚自己进入新药组或者对照组,各自可能得到的治疗收益是什么,可能发生的风险又是什么,自己评估是否愿意承担这种风险,去搏可能的收益。
一般来说,新药临床试验都免药费和检查费,所以相对来说经济上很合适。不过既然是试验,自然会可能遭遇到药物副作用问题,严重时也可能危及生命,都需要提前了解清楚,不要稀里糊涂入组。
总之,临床试验虽未必是救命稻草,但对那些已经没有其他标准治疗方案可用、或当前疗效非常差的患者来说,却是多出来的一个选择。
下面分别是全球临床试验库以及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的链接,如果想查询自己的疾病当前有哪些临床试验,可以去了解一下。此外,很多医生也会推荐一些临床试验给自己负责的患者,遇到机会应认真了解一下。
来源:公众号-医泉Medt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