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泄泻针灸医案解析

小儿泄泻针灸医案解析

【病案举例】

病例1 

脾胃虚弱,运化失职

张某,男,10个月。本院内一科107房间住院病员。1971年11月13日由本院内一科转针灸治疗。

主诉(代述):患泄泻已5天。因饮食所伤而得。

现病史:泄泻之因是5天前喝牛奶炖鸡蛋糕而得。食后3个小时即出现泄泻,大便日行10~20次,粪便黄色,带有白色乳块,呈水样便,大便时无腹痛表情。腹胀食少,喜食急咽,溲清量少,口干不渴。肝脾肿大,身体瘦弱,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指纹淡细。曾用中西药无效,转针灸治疗。既往病史:数月前因患肺炎收住本院传染科治疗3天病愈,嗣后患泄泻治愈。

辨证:脾胃虚弱,运化失职之泄泻。

治疗:补脾健胃。

取穴:针补阴陵泉、足三里。

效果:一诊后,大便次数减少,便色转绿,小便增多,精神较好;二诊后,基本治愈;三诊痊愈。

 依其病因、症状及指纹和病史,本例系脾胃虚弱,食伤脾胃,运化失职之小儿泄泻病。脾胃素弱,复因饮食失节,损伤脾胃,纳运无权,水谷不化,则大便稀薄,泻下水样,带有奶块,腹胀食少;水液从大便而出,故小便量少;脾胃虚弱,纳运失职,化源不足,是以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身体瘦弱。故针补阴陵泉(健脾制湿)、足三里(补中健脾益胃),施用健脾制湿,补中益胃之法而收效。

病例2 

内伤乳食,夹热内盛

梁某,男,10个月,本院职工家属。1971年8月14日初诊。

主诉(代述):患泄泻已3天。饮食所伤而得。

现病史:3天前因饮食所伤而患泄泻。大便日行10多次,腹胀腹痛,腹痛即泻,泻后痛止,便黄稀薄,气味臭秽,溲黄短少,嗳气时作,不思乳食,精神不振。山根色青,指纹粗紫。体温38.5℃。曾输生理盐水和10%葡萄糖加氯丙嗪,内服酵母片等药无效。

辨证:内伤乳食,夹热邪内盛之泄泻。

治则:消食导滞,通腑泄热。

取穴:针泻天枢、足三里。每日针治1次。

效果:一诊后,大便日行2~3次,粪便由稀变溏,腹胀减轻,体温由38.5℃降至37.8℃,仍不思乳食;二诊治愈。

随访:1971年8月17日,其母亲告知:泄泻、腹痛腹胀和不思乳食治愈,昨天下午体温37.5℃,昨晚体温36.5℃ (腋下)已恢复正常。

1971年11月16日泄泻复发3天,症状同前,用药无效。针泻天枢、足三里,每日针治1次,2次针愈。

 此例系乳食所伤,食阻肠胃,传化失常,故见腹胀腹痛,腹痛即泻,嗳气不食;浊气下泄,则泻后痛止;食滞蕴蒸,热在肠腑,故而粪便色黄臭秽;清浊不分,则大便稀薄,溲黄短少;热邪内盛则发热。故针泻天枢(大肠募穴,泻之以清肠腑热邪,导滞以治腹痛腹胀腹泻)、足三里(通肠和胃,消导积滞,通腑泄热),施用消食导滞,通腑泄热之法而收效。

病例3 

湿热内盛,传化失常

肖某,男,2岁,住南阳县瓦店公社邓官营大队。1971年7月10日初诊。

主诉:(代述):患泄泻已5天。

现病史:5天前开始呕吐泄泻,经当地医生以急性胃肠炎治疗,呕吐治愈,仍泄泻不止。大便日行数次,便稀色黄,腹疼腹胀,饮食减少,口流涎水,小便色黄。舌苔白腻,脉象濡数。每因饮食生冷,

泄泻易于复发。

辨证:湿热内盛,传化失常之泄泻。

治则:清利湿热。

取穴:针泻阴陵泉、足三里。隔日针治1次。

效果:一诊后,大便次数及口水减少,腹胀腹痛减轻,饮食增加;二诊治愈。

随访:1971年7月24日,其家长告知孩子的泄泻在此针愈未发。

 本例的病因病机是:湿热蕴郁肠道,气机不畅,传导功能失常,故腹痛泄泻,便稀色黄,腹胀食少;溲黄,口流涎水,舌苔黄腻,脉象濡数等,乃属湿热之征。是以针泻脾经的合水穴阴陵泉(利水祛湿,湿去热自消)和胃经的合土穴足三里(和胃通肠导滞),施用清利肠胃湿热之法而收效。

本例系蕴湿伏热肆虐为害,热乃湿遏积滞所郁而成,故除湿为主,清热次之。因之阴陵泉配足三里泻之,以清利肠胃湿热而收捷效。

病例4 

脾虚夹湿,食滞肠胃

张某,男,1岁,住南阳市七一公社椿树井大队。门诊号14987。

主诉(代述):患腹胀泄泻已5天。

现病史:5天前开始发烧,体温37.9℃,腹泻,给予中药2剂烧退仍泻。5天来腹部膨胀,大便日行10多次,便前腹痛,粪便色黄稀薄,带有乳片,时而粪便色绿,不思饮食。指纹粗紫。伴有下肢痿软。

辨证:脾虚夹湿,食滞肠胃之泄泻。

治则:消食导滞,健脾祛湿。

取穴:一诊、二诊,针泻阴陵泉、足三里,点刺四缝穴;三诊、四诊,针阴陵泉、足三里先少泻后多补,类似参苓白术散之效。

效果:一诊后,泄泻次数减少;二诊后,泄泻治愈;三诊时,泄泻治愈10天后又复发。泻前腹痛,大便日行10多次,粪便绿色。三诊针后泄泻次数减少;四诊痊愈。

随访:3个月后随访,其家长接信后告知泄泻在此针愈未发。

 本例系脾虚夹湿,食滞肠胃之泄泻证候。一诊、二诊针泻阴陵泉(祛湿益脾)、足三里(通肠和胃导滞),点刺四缝穴(消导积滞),施用祛湿消食导滞之法,以治其标实而收效。泄泻治愈后10天复发,是由脾虚夹湿之本未除。故三诊、四诊针穴同上,改用先少泻后多补之法,健壮脾胃以治其本虚,佐以祛湿散滞以治其标实,虚实并治,标本兼顾而愈病。若无一诊、二诊之祛湿消食导滞,湿、食肆虐为害,必碍培本补虚,三诊、四诊之治不会收效。

病例5 

脾肾阳虚,运化失司

王某,男,2岁,住南召县石门乡。1990年4月8日初诊。

主诉(代述):患泄泻已5个月,常反复复发。此次复发已5天,严重已3天。

现病史:5个月前,因饮食所伤而患泄泻,曾经当地医生以伤食泄泻治之,服用中药3剂治愈。嗣后每因饮食所伤而复发,均服用当地医生的中药而愈。此次复发5天,因饮食生冷所致,服前医中药无效,即以小儿腹泻收住当地医院,用抗生素、酵母片、食母生和补液均无效,反而加重,故特来针治。

现在证:泄泻日行6~10次,大便失禁,粪便常随矢气而出。粪便稀薄,完谷不化,腹胀喜按,腹部凉痛,得暖痛减,不思饮食。四肢厥冷,形疲畏寒,身体瘦弱近脱水状。面色白,睡卧露睛,哭无泪涕,精神萎靡,口唇淡白,舌淡苔白,脉象微细。

辨证:脾肾阳虚,运化失司之泄泻。

治则:温补脾肾,益气健中。

取穴:艾灸关元、神阙,针足三里先少泻后多补。每日艾灸2次,每次每穴艾灸20~30分钟。

效果:二诊后,泄泻次数减少,已不失禁;三诊后,腹不凉痛,大便日行4~5次,睡卧已不露睛,腹部不胀,饮食增加,形疲畏寒肢冷明显减轻,脉象沉细,已能在室内玩耍;四诊后,大便日行1~2次,粪便正常,饮食增加,精神尚好,面色、口唇已转淡红,脉象沉细有力;五诊后,泄泻治愈,身体尚在恢复期;六诊巩固疗效。

 本例系泄泻日久,反复复发,致使脾胃虚弱,运化失健。近因饮食生冷,食滞肠胃,更伤脾阳,故出现大便泄泻,粪便稀薄,完谷不化,腹胀喜按,腹部凉痛,得暖痛减,大便失禁等。由脾阳虚衰,发展到脾肾阳虚之危急证候。则见面色白,睡卧露睛,形疲畏寒肢冷,口唇淡白,哭无涕泪,脉象微细等症状。是以艾灸关元(温真阳助脾阳)、神阙(温脾阳,又可温散腹中之寒),针足三里先少泻后多补(先泻以和中,防滞涩,后补可补中健脾益气),共奏温真阳益脾阳,益气健中之法而收效。

【结语】

1.所举病例类比 

5个病例中:

例1是脾胃虚弱,运化失职之病候。针补阴陵泉、足三里,施用健壮脾胃之法而收效。例2是内伤乳食,夹热邪内盛之病候。针泻天枢、足三里,施用消食导滞,通腑泻热之法而收效。例3是湿热内蕴,运化失常之病候。针泻阴陵泉、足三里,施用清利肠腑湿热之法而收效。例4是脾虚夹湿,食滞肠胃之病候。针泻阴陵泉、足三里,点刺四缝穴,先施用祛湿消食导滞之法,以治其标实。然后针阴陵泉、足三里先少泻后多补,施用健壮脾胃之法以治其本虚,佐以祛湿散滞以治其标实而收效。例5是脾肾阳虚,运化失司之病候。针足三里先少泻后多补,艾灸关元、神阙,施用温补脾肾,益气健中之法而收效。

从以上5个病例所用的腧穴来看,仅用了阴陵泉、足三里、天枢、关元、神阙、四缝穴等6个腧穴。其中最常用的是前3个腧穴。由此看来用穴不一定要多,只要用得灵活,补泻法使用得当即可。例如:例1、例3、例4都是选取的阴陵泉、足三里,因为病因病机不同,所以施用的补泻法不同,收到的效果亦不同。

2.所选腧穴 

本病的病位在肠,大肠的募穴天枢为其常用穴,可直接作用于肠腑的病变。泻之通肠散滞;泻之配透天凉,可清肠腑之热;泻之配艾灸或烧山火,温阳散寒导滞;补之可涩肠固肠。虚中夹实者,可先泻后补或先少泻后多补,绝不可峻补,否则易于滞塞。

泄泻之病,多责之于脾胃,故多取补阴陵泉,健脾益气,取补足三里健脾养胃益气;取补脾俞、胃俞,健脾益气养胃。泄泻之病,多因于湿,故多取阴陵泉,补之健脾有益于制湿;泻之祛湿有益于益脾,又益于湿祛热易清;泻之配透天凉,可清利湿热。泄泻之病,多因于食,多针泻足三里配刺四缝穴,消导食滞。泄泻日久,多伤脾阳,或脾肾阳虚,前者艾灸神阙、脾俞,温阳益脾,后者补关元温补真阳以益脾阳。伴有胃腑症状者,配泻中脘和胃导滞,寒者加艾灸,温胃散寒导滞。久泻气脱者,加补合谷益气升陷。

【其他】

1.湿多成五泄 

祖国医学有“湿多成五泄”之说,又有“湿胜则濡泄”,“泄泻者,水湿之所为也”和“脾虚生湿,湿盛则脾困,无湿不作泻”的说法。由此可知,湿胜达到一定程度,可出现泄泻。因于湿而泄泻者,除暑湿(或湿热)、寒湿致泻者外,有饮食不当,脾胃所伤,水谷反化为湿,谷反为滞而生泄泻;又有脾阳不振,不能化湿,因湿而泻。因此,湿盛困脾和脾虚生湿,都可导致泄泻。

在治疗方面, 《丹溪心法》认为泄泻“多因于湿,惟分利小水,最为上策”,《景岳全书》指出:“泄泻之病,多见小水不利,水谷分,则泄泻自止。故曰治泻不利小水,非其治也。”强调泄泻多因于湿,利小便则湿祛而泻可止。在临床上根据临证特点,分别施用健脾祛湿、淡渗利湿、清利湿热、温化寒湿和消食导滞佐以祛湿等法。属于脾阳不振、脾胃虚寒和脾肾阳虚之泄泻,可另立治则。施用利小便祛湿止泻之法,还应分别新病、体实,阴津未伤者可利;久病、体虚,阴津不足者不宜贸然分利。分利太过难免招致阴津枯竭。

2.久泻应从脾治 

关于小儿泄泻的病因病理,《幼幼集成》的记载和分析更详,如云:“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化,而为气血以行荣卫。若饮食失节,寒湿

不调,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泄泻作矣。”

泄泻成因,除寒湿、暑湿(或湿热)等致病损伤脾胃外,饮食不当更为多见,上述诸因,仅是发病的外在因素,其根本原因,则与个体脾胃虚弱有关。小儿脏腑柔弱娇嫩,脾常不足,不论感受外邪或内伤乳食,伤脾损胃,升降失调,极易导致泄泻。若治疗不当,或复感外邪,或又伤积滞,脾胃更受克伐;脾胃失健,水谷不化精微,反聚为湿,湿为阴邪,更伤脾阳,湿性黏腻重浊,阻碍气机升降,更虚脾气,致使泄泻迁延不已。脾虚而阳气不能内充,阳气不足,脾的运化功能低下,而致升举无力则下陷,终成泄泻。脾的阳气,又与肾中真阳的温煦密切相关,脾肾阳气相互资生,共同完成温煦肢体,运化水谷精微及气化水液等一系列机能活动。一旦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脾阳不振,无以充养肾阳,形成脾肾阳气俱损而成久泻;同时又因“肾为胃关”,肾阳不足,则关闭不密,而大便下泄。由此可见,泄泻与脾虚的关系密切。因此,在治疗方面,当着重调补脾胃,使用温补脾阳、健脾益气和温补脾肾等法。

基于以上脾虚之机理,脾虚患儿虽有泄泻浮肿等湿盛之证,亦不可单用淡渗利湿之法,复降其气,致使气愈虚病愈重。更不可用寒凉攻下之剂重伤脾胃阳气。临床所见,脾阳不振患儿,因误投寒凉攻伐之品,造成危候难以挽治者,并不鲜见。另外,在施用温补脾阳、健脾益气和温补脾肾之处方中,应注意补虚切勿壅滞。

3.注意要点 

(1)小儿脾常不足,每多诱发泄泻。

其治疗原则与成人相似,但因小儿尤易伤食,故宜注意消食化滞。若治疗不当,耗损气阴而易诱发伤阴或伤阳两种变证,定须严谨度量。

(2)病邪之所以致泄,系因机体抗病能力差,脾胃虚弱之故。

故施治当以顾护正气为要,处处维护整体,调扶脏腑功能,培本以图转机。另外平时注意调摄,治泄期间,忌食油腻厚味和生冷瓜果,以防食复。且须防止受寒淋雨。避免惊恐等精神刺激。

(3)小儿时期的脾虚泄泻或久泻伤及脾肾,产生脾肾阳虚者亦常见之。

若不及时温培,中阳内溃,则必土败木乘,虚风暗动,导致慢脾风危候。死于此者,并不鲜见。在治疗时应特别重视,防患于未然。

4.捏脊法 

小儿慢性泄泻,证属脾胃虚弱,纳运失职,消化不良,以致肠胃功能紊乱者,可施用捏脊法。一则适用于小儿怕针,二则适用于徐徐图之,又为谨守病机,守法治疗,则起沉疴而设。捏脊部位以脾俞、胃俞、肾俞和大肠俞等穴为重点,有益于补益脾肾,调补肠胃功能。

5.经验参考便色而认证 

所诊小儿腹泻,多从粪便颜色辨认该病之属寒属热是虚是实。特别是久泻屡治无效的患儿,更为重视。如云:黄色便属热属实共认之,无可非议,但以绿色便认为属于湿热则错矣。所遇凡是绿色便以湿热泄泻治之,不效反重,前来就诊者,屡见不鲜。绿色便多属寒、寒湿、虚寒或寒热错杂等。是因乳食偏凉,或腹部受寒,阳气受损;或患儿素体脾胃阳虚,纳运失司,乳食失于温煦、腐化,水谷精微不能升清,便色未及变黄,而合污下泻之故。

临床经验是:便色淡白或夹绿色,多属脾胃阳虚;粪便色绿或黄绿各半,其黄色淡,多属寒湿;便色深绿无黄,多属虚寒;粪便色黄,多属热,热胜于湿则黄褐,湿胜于热则淡黄:绿多黄少,其黄色淡,多偏寒;黄多绿少,其色俱淡,多偏湿;黄多绿少,黄深绿淡,多偏热;时黄时绿,变化不定,或黄绿相兼,多为寒热错杂。

(0)

相关推荐

  • 又中毒?广东一幼儿园242名幼儿食物中毒就医|小儿腹泻中医怎么治疗

    中医学苑 xyzych1988 本文选自学苑出版社<葛根汤>,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广东一幼儿园242名幼儿食物中毒就医  致病因子疑为沙门氏 ...

  • 王乐亭针灸临证处方:疳积、小儿泄泻

    疳积 疳积是以腹部膨隆,毛发稀疏,萎黄消瘦等为特征.多由饮食不节,断乳过早.喂养不当.病后失调.药物攻伐太过及虫积等因素,使脾胃受损,津液灼伤,不能消磨水谷,久之积滞生热,迁延成疳证. [取穴] 处方 ...

  • 【医案解析】陆某,男,28岁,丁丁不能勃...

    [医案解析]陆某,男,28岁,丁丁不能勃起 诊见:忧郁不乐,胆怯恐惧,夜寐易惊,全身乏力,面色欠华,阴茎痿软不振,龟头时觉发热,舌淡红,苔薄白,脉左关弦细. 脉证合参乃肝气虚弱,不能调畅敷荣,相火郁于 ...

  • 小儿泄泻的刮痧疗法

    导读: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泻出水样便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胃肠道疾病.临床表现为轻者便次不多,大便稀如糊状或蛋花样,稍有发热或不发热,无呕吐,饮食及精神状态尚可:重者则便次较频,每曰可达次 ...

  • 温病纵横:气分证候诊治之热邪在肺及医案解析

    气分证治 一.证候特点 气分证候是温热邪气在里的阶段.其受邪途径,或由卫分传来:或温热邪气直入气分:或因伏邪内发而致.它是正邪相争于里,从而影响脏腑功能活动,使之处于亢奋状态而引起的一类证候.气分证候 ...

  • “十二针灸口诀” 解析

    “十二针灸口诀” 解析

  • 【医案解析】郭某,男,32岁,自述夫妻生...

    [医案解析]郭某,男,32岁,自述夫妻生活不理想,之前只是时间短的问题,但最近半年来房事不仅仅时间短还出现勃起软弱无力. 郭某本身并没有些明显的症状,比如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畏寒怕冷等情况.问诊后,发 ...

  • 急症针灸医案三则,这些干货知识,你必须学!

    针灸应用于急症抢救的医案三则,认真阅读,对你的临床治疗大有裨益 急症针灸医案三则 作者/刘智斌 郭遂成 高新彦 -1- 昏迷 [殷克敬医案] 马某,女,2岁,1977年9月12日就诊.患儿贪玩不慎,从 ...

  • 飞腾八法●附针灸医案

    飞腾八法,是以奇经八脉和八脉交会穴为基础,以八卦统八穴,以时干为八穴的代号和开穴的依据,属于道家时间针法的一种. 飞腾八法是受东汉道家魏伯阳<周易参同契>的启发而发明的.取名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