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零:中国艺术中的'国际动物'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楚帛书的故事——中美两国调查记 

主讲人:李零

【时间】2016年11月12日(周六)晚19:00-21:00

【地点】深圳图书馆五楼报告厅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福中一路2001号)

*开放式讲座,无需报名,欢迎参加。

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是抗战期间出土的珍贵国宝,它的辗转流传是一段传奇,多年来一直不清楚。楚帛书最初由谁发掘,它的重大价值体现在哪里,出土后是如何从收藏人蔡季襄处落入美国人柯强 (J. H. Cox)之手,后来是怎样转手寄存于美国弗利尔-赛克勒美术馆的?李零教授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调查此事,复原了整个过程。楚帛书的流传是一个由碎片拼成的故事,通过这段故事,我们可以看到1949年以前中国的文物是一个什么样的命运。
李零教授关于考古艺术史方面的新著《万变》在此次演讲上首发。中国的考古资料层出不穷,李零一直用考古资料研究艺术史,成就斐然。而楚帛书流传的故事,其意义更超出其他的文物和考古资料,它可以看作是二十世纪历史的一个见证。
【主讲人介绍】

李零,祖籍山西武乡,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学术研究的重心为“三古”,即考古、古文字、古文献,主要著有《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吴孙子发微》《中国方术考》《入山与出塞》《我们的经典》《花间一壶酒》、《何枝可依》《鸟儿歌唱》等二十余种著作。新著《我们的中国》、《万变》近期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推出。

▲ 李零在卢浮宫观看亚述石刻(吴昊 摄)

在我看来,马是真正的“国际动物”,骆驼也是。当然,还有一些动物,不是用于战争,不是用来驮东西,而是作为珍禽异兽,用于进出口,本地没有,一看就是来自远方,这对判断文化传播很重要。

“国际动物” :

中国艺术中的狮虎形象(节选)

文 | 李零

这里的“国际动物”是什么意思?这不是什么科学术语,只是玩笑话。比如人就是一种 “国际动物”,特别是那些在全球做买卖的人,还有美国、北约派驻海外到处打仗的人。当然也有“国际学者”啦,他们经常飞来飞去,到处开会做演讲。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大家可能会说,鸟和鱼最有资格当“国际动物”。但我关注的“国际动物”,不光活动范围大。要讲活动范围,老鼠、苍蝇、蚊子,谁都比不了。我说的“国际动物”不是它们,而是充当人类交往媒介的动物。在我看来,马是真正的“国际动物”,骆驼也是。当然,还有一些动物,不是用于战争,不是用来驮东西,而是作为珍禽异兽,用于进出口,本地没有,一看就是来自远方,这对判断文化传播很重要。

文化传播,有时很难判断。比如“某某到此一游”,这类糊涂乱画根本用不着传播,人心同理,什么地方的人都可能信笔涂鸦。我们不能看到彼此一样或差不多,就一口咬定,这中间有文化传播。相反,一个地方的发明传到另一个地方,经常被改造,变得面目全非,外来影响和本土因素掺和在一起,很难一清二楚分开来。这种非驴非马的现象,反而可能与传播有关。

用动物形象研究文化传播,我想举中国艺术中的狮虎形象为例。狮虎跟猫狗、金鱼不一样,不是人工培育的结果,原来长什么样,现在还什么样。

狮子是外来动物。中国只有老虎,没有狮子。狮子的形象在中国扎根,经长期改造,早就本土化,没问题。但外来就是外来,不管你对本土文化如何推崇,对本土化的改造如何强调,你还是无法否认,狮子是一种外来动物,跟狮子有关的艺术与外来影响有关。这就像一个欧洲人或非洲人,他们跑到咱们中国来,不管怎么打扮,我们一眼就能认出来。

老虎,情况相反。照理说,绝对本土,但中国有一种虎纹,居然跟伊朗-阿富汗地区的虎纹如出一辙,如果从年代考虑,人家比我们早。

总之,外来的东西可以本土化,本土的东西也可以受外来影响。人家影响我们是这个道理,我们影响人家也是这个道理。内外并不是绝对排斥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个有趣的话题。

西方人最喜欢的动物

西方人最喜欢的动物,一是老鹰,二是狮子。我们只要看一下他们的国徽,就能明白这一点。

▲ 国徽中的动物

美利坚的国徽是圆牌上画个白头海雕( bald eagle),一爪抓着橄榄枝(代表和平),一爪抓着一束箭(代表战争),很有点胡萝卜加大棒的味道。

俄罗斯的国徽是方盾上画个双头鹰,一个脑袋朝东方,一个脑袋朝西方,左顾右盼,中间是圣乔治。

德意志的国徽是方盾上画个黑老鹰,两个翅膀,肩头往上耸,好像壮汉亮肌肉。

不列颠的国徽是狮子和独角兽( unicorn)一左一右在两边,扶着个椭圆形的牌子,上有皇冠,代表王权,牌面四分,左上角和右下角的三头金色行狮代表英格兰,右上角的一头红色立狮代表苏格兰,左下角的蓝地竖琴代表北爱尔兰,威尔士阙如。

这类徽识,起源是中世纪贵族的族徽(coat of arms)。这种族徽多半画在盾上,一般译作“盾形纹章”,最早可以追到12世纪。

古希腊陶瓶,上面画的盾牌,主要也是老鹰、狮子和格里芬(鹰、狮合体的怪物)。

近东的徽识

欧洲人喜欢老鹰和狮子,这种偏好向上追,还有更古老的源头。

文艺复兴以来,欧洲人认祖归宗,以希腊、罗马为文化源头,但希腊、罗马的源头又是什么?其实是近东。古典学和东方学分不开。

近东艺术,有一种徽很古老,如埃及有一种两个翅膀中间夹个圆盘的徽,翅膀代表老鹰,圆盘代表太阳。这种徽,发展到后来,圆盘变圆环,从圆环中钻出个神像,长得跟地上的人王一模一样。亚述帝国有这种徽,代表亚述的主神,太阳神阿舒尔(Ashur)。波斯帝国也有这种徽,代表祆教(琐罗亚斯德教)的至上神,象征日月、光明和圣火的阿胡拉·马兹达(Ahura—Mazda)。20世纪,人类发明飞机,大家又想起这种徽。世界各国常以这种徽作航空公司或空军的标志。

▲ 近东地区的双翼日盘和日环

狮子在近东艺术中也非常流行,常被用来看大门。这种习俗影响全世界,一直影响到现在,全世界的建筑,到处都用狮子看大门,特别是放值钱东西的地方,比如银行和博物馆。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已知道狮子

中国人什么时候知道狮子,现在还不好说。但至少战国以来,中国人就已知道狮子,至少听说过这种动物。

战国时期,狮子叫狻猊。“狻猊”是外来语,薛爱华读suangi。他构拟的上古音是swân-ngieg。“狮子”也是外来语,薛爱华读sisak。 他说,“这个词是在‘狻猊’传入若干世纪以后从伊朗传入中国的”。今伊朗、阿富汗、中亚各国和印、巴等地的叫法多半以S打头。“ 狻猊”是早期译名,汉代作“师子”,后来才写成“狮子”。“狻猊”和“狮子”都是以S开头的双音节词。“狮”是简称。

中国古书提到狻猊,以下面两条最早。

1《. 穆天子传》卷一:“柏夭曰:‘征鸟使翼,曰……,乌鸢、鸡飞八百里。名兽使足〔曰……〕,狻猊〔日走五百里〕,野马走五百里,邛邛距虚走百里,麋〔走〕二十里。’”郭璞注:“狻猊,师子,亦食虎豹。”

【案】《穆天子传》是汲冢竹书之一,书托周穆王西游,讲西域传闻,属战国

小说。“狻猊”下缺文,古书引用皆作“日走五百里”。

2《. 尔雅·释兽》“:狻麑如猫,食虎豹。”郭璞注“:即师子也,出西域。汉顺帝时疏勒王来献犎牛及师子。《穆天子传》曰:‘狻猊日走五百里。’”狻麑即狻猊。

【案】《尔雅》是雅学第一书,除三篇解释词语,其他十九篇主要讲名物知识。其成书或在汉初,但很多说法可上溯到战国时期,甚至更早。什么是“ 猫”?《释兽》上文的解释是“虎窃毛,谓之猫”。什么叫“窃毛”?郭璞注:“窃,浅也。《诗》曰:‘有猫有虎。’”窃、浅二字为通假字。“窃毛”即浅毛。古人把浅黄叫“窃黄”(参看《左传》昭公十七年:“冬扈窃黄”杜预注,孔颖达疏)。狮子没有花纹,皮毛的颜色是浅黄色或灰白色,偶尔还有白狮子。老虎也有颜色比较浅,甚至作白色者。《南史·刘显传》:“时波斯献生师子,帝问曰:‘师子有何色?’显曰‘黄师子超不及白师子超。’”就是说狮子有两种颜色,白狮子比黄狮子更金贵。

古人说:“少所见,多所怪,见橐驼曰马肿背。”(《古诗源》卷一:牟子引古谚)中原地区的人只见过马,没见过骆驼,他们只能拿自己的知识打比方,所以有“马肿背”的曲译。

中国有老虎,没狮子。中国人要想解释狮子,只好借助老虎。《尔雅·释兽》说“狻麑如猫”,这也是打比方。猫是毛色浅淡的虎。狮子,毛色浅淡,没有花纹或斑点,正与这种虎相似。

薛爱华说:“对于唐代的中国人来说,狮子是一种西方来的动物,而老虎则是西方的象征,因而狮子毫无疑问便有着与老虎同样的秉性。”汉长安城出土的四神瓦当,有时会用狮子代替白虎,正是把两者视为相似的动物。

▲ 狮子的早期名称还有一种叫法:豸寽 貎。

上博楚简《三德》篇简18有这样一段话 :

死于杒(刃)下。豸寽貎飤(食)虎,天无不从:好昌天从之,好(丧)天从之;好犮(废)天从之,好长天从之。川(顺)天之时,起地之〔纪〕。

▲ 上博楚简《三德》篇简18

我们不难发现,这里的“ 豸寽貎飤(食)虎”就是《尔雅·释兽》的“狻麑如猫,食虎豹”。这里有趣的是,简文把狮子吃老虎当作一种祥瑞:假如狮子把老虎吃了,老天就会降福于你,你的任何愿望都会得到满足。

“豸寽 貎”,上字是来母字,以L为声母。狮子,希腊语作leon,拉丁语作leo。显然,这是希腊语或拉丁语的音译。

上述两种名字是由两种语言背景不同的人分别介绍给中国人。“通名报姓”之后,狮子正一步步向中国走来。

狮子输入中国的途径

汉代对狮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

一条是讲西域的乌弋山离国,据说物产与罽宾同,“而有桃拔、师子、犀子”(《西域传上》)。

一条是班固赞语,讲西汉盛世,各国向中国进贡,其文曰:“遭值文、景玄默,养民五世,天下殷富,财力有余,士马强盛,故能睹犀布、玳瑁则建珠崖七郡,感枸酱、竹杖则开牂柯、越巂,闻天马、蒲陶则通大宛、安息。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钜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西域传下》)如此说可靠,则西汉已有狮子进口。

狮子输入中国,有明确记载是东汉时期。

1、章帝建初四年(79年)从月氏进口。《后汉书􀁵 班超传》:“初,月氏尝助汉击车师有功,是岁贡奉珍宝、符拔、师子,因求汉公主。”

2. 章帝章和元年(87年)从月氏进口。《后汉书·章帝纪》(章帝章和元年):“是岁,西域长史班超击莎车,大破之。月氏国遣使献扶拔、师子。”《后汉书·西域传》:“章帝章和元年,遣使献师子、符拔。符拔形似麟而无角。”

3. 和帝章和二年(88年)从安息进口。《后汉书·和帝纪》:“冬十月乙亥,以侍中窦宪为车骑将军,伐北匈奴。安息国遣使献师子、扶拔。”

4. 和帝永元十三年(101年)从安息进口。《后汉书·和帝纪》:“冬十一月,安息国遣使献师子及条枝大爵。”《后汉书·西域传》:“十三年,安息王满屈复献师子及条支大鸟,时谓之安息雀。”

5. 顺帝阳嘉二年(133年)从疏勒进口。《后汉书·顺帝纪》:“六月辛未,……疏勒国献师子、封牛。”《后汉书·西域传》:“阳嘉二年,臣磐(疏勒王舅)复献师子、封牛。”

▲ 洛阳孙旗屯出土的墓前翼狮

另外,《后汉书·西域传》还提到条支、大秦也出师子:

条支国,城在山上,周回四十余里。临西海,海水曲环其南及东、北,三面路绝,唯西北隅通陆道。土地暑湿,出师子、犀牛、封牛、孔雀、大雀。大雀,其卵如瓮。

大秦国,一名犁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汉书》云“从条支西行二百余日,近日所出”,则与今书异矣。前世汉使皆自乌弋以还,莫有至条支者也。又云“从安息陆道绕海北行,出西海至大秦,人庶连属,十里一亭,三十里一置,终无盗贼寇警。而道多猛虎、师子,遮害行旅,不百余人,赍兵器,辄为所食。”

上述地点都在丝绸之路的干道上。

▲ 新疆阿斯塔纳墓地出土的舞狮

疏勒,在今新疆喀什,与中国最近。

月氏,始居敦煌、祁连间,被匈奴势力挤压,西迁中亚,一度占据阿姆河流域,大体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一带,在疏勒西。

乌弋山离,以城名。乌弋山离是亚历山大的音译,简称乌弋,东汉又称排特。亚历山大东征,留下若干亚历山大城,它是其中之一。此城当今何地,异说纷纭,但谁都同意,在今阿富汗境内。阿富汗是丝绸之路的三岔口,北去新疆,东去印度,西去伊朗,都得从这儿过。

安息,以王族名,即帕提亚帝国。安息是阿萨息斯的音译。帕提亚的开国之君是阿萨息斯一世。阿萨息斯王朝是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后的伊朗王朝。中国史料说,安息都番兜。番兜是帕提亚的音译。帕提亚为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行省,在伊朗的呼罗珊省和土库曼斯坦,不是城邑名,而是地区名。帕提亚帝国最初就是崛起于这一地区,初都尼萨(在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后迁埃克巴坦纳(在伊朗哈马丹)和泰西封(在伊拉克巴格达)。极盛时,疆域不仅包括伊朗全境,也包括两河流域。中国史料中的安息王满屈,从年代判断,即阿萨息斯王朝的帕科罗斯二世(Pacorus II,90—105年)。

条支,以城名,即琉留西王朝的叙利亚王国。塞琉西王朝是三大希腊化王国之一,领土曾经很大,但四面受敌,最后只剩下叙利亚和土耳其邻近叙利亚的一部分地区。条支是安条克的音译。安条克是塞琉西王朝的首都,在土耳其的安塔基亚,塞琉西亚是其外港。

大秦,在条支西。中亚各国称罗马帝国为大秦,以其类中国。《后汉书·西域传》:“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晋书·四夷传》、《魏书·西域传》、《北史·西域传》说法略同。犁鞬,亦作犁轩,是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公元前30年,埃及是罗马帝国的行省。罗马不出狮子,但埃及出狮子。

▲ 费城大学考古-人类学博物馆藏埃及石狮

汉以后,狮子进口,史不绝书。归纳所有输出地点,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狮子主要是从伊朗、印度,经阿富汗和中亚,最后从新疆,一站一站输入汉地。

《后汉书·西域传》引《汉书》说“前世汉使皆自乌弋以还,莫有至条支者也”。和帝永元九年(97年),甘英出使大秦,尝至条支,临海而返。条支、大秦为丝绸之路远端,离中国最远,但希腊—拉丁系的leon和leo很早就为中国所知。上述引文提醒我们,这绝不是空穴来风。

狮子是外来动物,是外来动物中的珍禽异兽,价值昂贵。

亚述石刻常有王者猎狮的画面,萨珊金银器也有这种画面。有一位伊朗学者问我,你们中国也有这种画面吗?我说没有,狮子对我们太珍贵,千里迢迢,好不容易从你们那边进口一两只,养在皇家苑囿,如果把它射杀,那不太可惜了吗?

中国流行狮子舞

舞狮在中国很流行。前一阵儿,菲律宾搞反华游行,曾当街焚烧中国人舞狮的道具。很多外国人都把舞狮当中国文化的符号。他们的印象来自唐人街。很多中国人也相信,舞狮是中国自己的传统。他们并不知道,狮子是外来动物,舞狮是外来艺术。

舞狮见于中国文献记载,年代很早。如:

1《汉书·礼乐志二》“常从象人四人”,孟康《汉书音义》:“象人,若今戏虾鱼师子者也。”

【案】孟康,三国人。他作《汉书音义》,距今已有1700多年。

2.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一“长秋寺”:“中有三层浮图一所,金盘灵刹,曜诸城内。……四月四日,此像常出,辟邪狮子,导引其前。”

【案】《洛阳伽蓝记》是北魏杨衒之撰,距今已有1400多年。“辟邪狮子,导引其前”,是以狮子为佛像开道,以为狮子可以驱避邪魅,可见舞狮和佛教传入有关。

3. 唐段安节《乐府杂录·龟兹部》:“乐有觱篥笛、拍板、四色鼓、揭羯鼓、鸡楼鼓。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

【案】这种五方狮子舞属龟兹乐舞,可见是从西域传入。五方是四方加中央。

唐陵有四门狮子。四门配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代表四方,陵寝居中央。

4. 五代刘煦《旧唐书·音乐志二》:“《太平乐》,亦谓之五方师子舞。师子鸷兽,出于西南夷、天竺、师子等国。缀毛为之,人居其中,像其俯仰驯狎之容。二人持绳秉拂,为戏弄之状,各立其方色。百四十人歌《太平乐》,舞以足,持绳者服饰作昆仑象。”

【案】这里说五方狮子舞是从“西南夷、天竺、师子等国”传入。“西南夷”指云贵川,“天竺、师子等国”指印度、斯里兰卡。斯里兰卡,古称狮子国。“持绳者服饰作昆仑象”是说舞狮者扮作驯狮的昆仑奴(黑奴)。

▲ 西藏古格王国遗址红庙壁画上表现舞狮的画面

上引文献讲得很清楚,舞狮是从中亚和南亚传入,跟狮子的传入是前后脚。

新疆阿斯塔纳墓地出土过舞狮俑,西藏古格王国遗址红庙壁画也有表现舞狮的画面,可见舞狮在中国西部很流行。其传播,估计是先传新疆、青海、西藏,然后才到中原地区。

中国石刻艺术中的狮子

中国的石刻艺术,汉以前不发达,发达起来,主要在汉武帝凿通西域以后,特别是东汉时期。东汉以来,墓前石刻被制度化,狮子的功能,最初是守护阙门,位置在神道的前端。

山东嘉祥武梁祠石狮,这对石狮最重要,重要在哪里?主要有两点:

一是在整个墓葬布局中位置很清楚,跟石阙、神道、墓碑和祠堂的相对关系很清楚;二是有自名,自己叫“师子”,可以排除是虎豹或其他动物。东汉墓葬,其兆域安排,一般是前阙后墓,中有神道相连,墓前盖个小祠堂(祠内有画像石),祠堂前面立石碑。这对石狮,位置在阙前,谒墓者从外面来,它们正好在入口处迎立。

▲ 武梁祠石阙及平面图

研究石狮,性别鉴定很重要。中国的神道石刻,特别讲究对称性,左右两边的狮子很像,“安能辨我是雄雌”?雌雄之分,首先在生殖器。这对石狮的雌雄位置是,雄狮在左阙前,左足在前,右足在后;雌狮在右阙前,右足在前,左足在后。中国讲左右,一般是背北面南,左东右西,即从阙门里向阙门外看,左手是左,右手是右。如果从谒墓者的视角看,或者从照片的视觉效果看,左右正好相反,雄狮反而在右,雌狮反而在左。其右阙铭文提到“孙宗作师子,直(值)四万”,可见这对石兽确实是狮子。

▲ 武梁祠石狮(左雄右雌)

1959年陕西咸阳市沈家桥出土的石狮,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在现存石狮中保存最完好,雕刻最精美。这对石狮,尾巴粗大,身姿矫健。雄狮有鬣毛,下巴无须,右足前伸,踏幼狮,尾根下可见向后翻卷的雄性生殖器,类似骆驼;雌狮无鬣毛,下巴有须,左足前伸,尾根下有一缝,似是牝户。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二狮的腹部,特意刻出一块长毛的地方,皮毛线很明显,近东艺术的狮子经常有皮毛线。不熟悉狮子的人很容易忽略。

▲ 碑林博物馆藏石狮(上雌下雄)及细部

狮子的形象见于汉代,一开始就被中国化,它有三大特点,可与近东艺术的狮子做比较。

第一,近东艺术的狮子比较写实,无论雄狮,还是雌狮,都是表现真实存在的狮子。中国的狮子,缺乏写生对象,想象的成分很大。想象总要有所参照,最好的参照是老虎。中国的狮子比较虎头虎脑。

第二,近东艺术的狮子,鼻子往往比较小,鼻孔朝下。他们着重刻画的不是鼻子,而是吻部,特别是唇髭,上面提到,唇髭是作花瓣形。中国的狮子不表现唇髭,往往把鼻孔做得很大,前面有个小平面,好像猪鼻,因为昂首挺立,给人的印象是鼻孔朝天。

第三,近东艺术的狮子,下巴没有长须。狮子和人不同,只有髭、鬣,没有须。中国人喜欢长须长髯飘飘然,狮子也做成这副模样。山羊胡子,英文叫goatee,属于须。狮子加长须,是中国式改造,雌雄都可以加。

▲ 土耳其萨马尔城城门守护狮

中国石刻艺术中的翼狮(石麒麟或天禄、辟邪)

翼狮是瑞兽,头上长角、肩上长翅,兼具猫科、牛科和鹰科(或隼科)的特点,简直是一种“三不像”。

▲ 苏萨宫墙上的翼狮

翼狮在中国有两种颇具中国特色的命名。

一种叫“石麒麟”。这是汉以来的俗称。古人这样叫,主要因为麒麟有角,而翼狮也有角。头上长角是犀科、牛科和鹿科动物的特点。中国翼狮有角,那是牛科的角。牛科与犀科不同,角不是长在鼻额上;与鹿科也不同,不分叉。这种瑞兽,一般都是雌雄相向,雄性单角,雌性双角。单角双角,只是以奇偶示阴阳,完全是人为划分,无所取材。它的形象与中国麒麟的“标准像”大不一样。中国的麒麟都是鹿头鹿身,头顶竖独角。古人把这类翼狮叫麒麟,只不过是借用自己的文化概念,用他们熟悉的瑞兽比拟外国的瑞兽,就像他们用老虎比狮子、用马比骆驼。

另一种名称是“天禄”、“辟邪”,这也是汉代就有。“天禄”是老天降福,“辟邪”是驱除邪魅,完全是用中国语言表达中国思想。前者谐音“天鹿”,意在比附麒麟;后者指其功用,则跟镇墓有关。《汉书·西域传上》说乌弋山离出产“桃拔、师子、犀牛”。桃拔,亦作符拔、扶拔。颜师古注引孟康说:“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鹿,两〔角〕者或为辟邪。”其说两用或字,语存犹疑。《后汉书·西域传》:“符拔形似麟而无角。”(《后汉书·班超传》李贤注引《续汉书》同)又与孟康异。而《南齐书·芮芮虏传》“(芮芮)献师子皮裤褶,皮如虎皮,色白毛短。时有贾胡在蜀见之,云此非师子皮,乃扶拔皮也”,则又谓扶拔“皮如虎皮”,非狮子皮,显得扑朔迷离。这种似麟似狮的怪兽,现实不存在,必定混杂了各种想象和讹传。从文献到文献,永远说不清。

▲ 孟津油磨坊村出土的墓前翼狮(雄)

古人说的石麒麟或天禄、辟邪到底什么样,空说无益,还是要看考古发现。它的早期标本主要都在东汉墓前,与狮子引入几乎是同步现象,早于东汉,目前还没有发现。东汉以后,魏晋也好,十六国也好,北朝也好,众所周知,陵寝制度是走下坡路,这种石兽在北方绝版,反而保存在南方,不是南方的其他地方,只限汉族偏安一隅的南京、丹阳一带。六朝陵墓,天禄、辟邪再现于世,属于北人南迁后的怀旧复古,模仿之迹显然。这批石刻,体量巨大,雕刻精美,超过东汉,可惜也是昙花一现。上述石刻表现的是什么动物?答案很清楚:它们是一种头上长角、肩上长翅的狮子。这样的狮子只能是想象中的动物,现实世界不存在。为什么我说上述石刻是想象的狮子,理由有四条:

第一,它们与前面提到的墓前石狮形象颇具共同点,头是狮子头,爪是狮子爪,爪分五趾,有厚掌,光看足就可断定,毫无疑问是以大型猫科动物为主体,不可能是以奇蹄、偶蹄目的动物(犀科奇蹄,牛科、鹿科偶蹄)为主体。

第二,它们与上面提到的墓前石狮功能完全一样,也是用来守护陵墓,跟近东艺术的守护狮一样。虽然经过添油加醋,它头上长角,肩上长翅,但这种艺术夸张,不过是为了增加其神秘性。近东艺术的翼狮,形象正是这个样。

▲ 伊拉克尼努尔塔神庙画像石上的翼狮

第三,狮、虎同属猫科,中国的大型猫科动物只有虎、豹。虎、豹不新鲜。古人相信,狮比虎厉害,翼狮更厉害,特意把它摆在神道前端最显眼的地方。古代神道另有虎,与马、羊为伍,并无特殊地位。我们还可排除它是老虎的可能。

第四,古人相信,老虎有除凶辟邪的作用。狮子比虎、豹更厉害,可以吃掉它们,当然更有这等神力。上引战国竹简说“狻猊食虎,天无不从”,本身就有“天禄”、“辟邪”的寓意。狮子作为瑞兽,瑞兽之瑞在于此。

中国的瑞兽有龙、凤、麒麟等。虽然宋以来,人们为了推崇龙,有所谓“龙生九子”说,开始把狻猊、麒麟等瑞兽统统纳入龙的系统,但这种说法出现很晚。中国的神道石刻从来没有龙。天禄、辟邪类的石刻毫无疑问是以狮子为原型,而不是龙。过去,朱希祖等人说,中国的天禄、辟邪是受外来影响。这个判断,我赞同。我认为他们的定性没有错。

翼狮类的墓前石刻,东汉标本以河南居多,河南以豫西居多,特别集中在洛阳—南阳一线,如洛阳、伊川、平顶山、南阳,还有许昌,都有发现。洛阳、南阳乃东汉范式所出。河南以外,河北的内邱,山东的临淄、费县,还有四川的雅安、芦山,也有发现,则是流风所被。解放前,这类标本,有不少被盗卖于海外,欧美各大博物馆也有收藏,它们原来在哪里,已缺乏线索,但有些还有传出地点,如吉美博物馆和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人类学博物馆所藏,就传出河北内邱。

▲ 洛阳孙旗屯出土的墓前翼狮(上雄下雌)

六朝墓制带有复古色彩。它接续的是东汉制度,两者颇多共同点。所不同者,是用带西方风格的瓜棱式神道柱代替石阙,二狮立于神道柱前,左右相对 。过去朱偰说,六朝的左右与东汉相反。他说的左右是以谒墓者的视角而定,其实绝大多数并无不同。

▲ 南京六朝萧景墓神道石柱

佛教艺术中的狮子

佛教入华,始于东汉,与狮子入华是前后脚。佛教艺术对狮子形象的普及也有重要推动作用。狮子在中国有三大功能:守门、镇墓、护佛。最后这个功能与佛教有关。狮子常见于佛教造像和造像碑,例子很多,举不胜举,这里只举一件造像碑为例,以见一斑。

如西安市博物院藏造像碑,1978年西安市建国路二十六中校园西南出土,年代为西魏时期。

▲ 西安市博物院藏西魏造像碑

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以来的狮子:卷发和狗化

狮子分雌雄,主要看有没有鬣毛(mane):雄狮有,雌狮没有。鬣毛相当人的长发和鬓髯。汉代狮子,无论雌雄,鬣毛并不突出,有些根本没有,有些虽有,浅而短,很少作连鬓胡子大蓬头相。

中国艺术中的狮子,分行狮和蹲狮两种。早期以狮子守阙,多以行狮夹神道两旁,左右相向,以侧面亮相;晚期以狮子守寝,多以蹲狮守四门,左右并列,以正面亮相。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以来的狮子,其形象与萨珊波斯有同步性,往往卷发,而且狗化。唐代更是这种趋势的定型期。

(一)卷发狮举例

唐乾陵的石狮。唐陵跟东汉不同,不是用狮子或翼狮守阙;跟六朝也不同,不是用翼狮守神道柱。它是用狮子守寝园四门,每门一对共四对。这类门狮多为蹲狮,不是左右相向,而是左右并排。

▲ 唐乾陵的石狮(左雄右雌)

藏王陵的石狮。藏王陵在西藏琼结,吐蕃赞普都松芒布结陵前有一对石狮,也是蹲狮,

也是卷发,跟唐陵的石狮相似。

▲ 藏王陵的石狮(左雄右雌)

(二)狗化狮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三彩狮子。1955年西安王家坟唐墓出土。这种三彩狮子,活脱脱像顽皮的狗。

▲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三彩狮子

临潼博物馆藏三彩狮子。1985年临潼庆山寺遗址出土,与上相同。

中国狮子的标准化

传统狮子的典型标本是清代的狮子。清代的门狮,例子很多,这里可举颐和园东门的门狮为例 。

▲ 颐和园东门的门狮(左雄右雌)

这对铜狮,并排蹲坐,头大身子小,不论雌雄,一律卷发。雄狮,以门的朝向而论,在门左,右脚踩绣球,表现其顽皮。雌狮,以门的朝向而论,在门右,左脚踩幼狮,表现其母爱。雌雄二狮,哪个在门左,哪个在门右,位置同汉代,但踩东西的脚,位置不一样。要说一样,那也是说,来者面对门,看见狮子踩东西的脚都在内侧。

雄狮踩绣球,早期没有,什么时间出现,待考。现存标本,似乎早不过宋金时期 。“绣球”一词主要流行于宋代。当时不但有“抛绣球”、“踢绣球”、“滚绣球”、“射绣球”一类说法,还有以“绣球”命名的词曲和花卉。我怀疑,狮子滚绣球来自狮子舞。舞狮人以绣球戏狮子,是拿绣球当狮子的玩具。猫狗喜欢追逐滚动的球,这一特点被移用于狮子。

雌狮踩幼狮,从一开始就有,但不限雌狮,雄狮也踩。

▲ 中山公园的门狮(左雌右雄)

狮子狗:从幻想到现实

中国的后宫,皇帝的妈妈和妻妾,难耐宫中寂寞,喜欢养猫狗,念佛经。佛经上有护法狮子,她们幻想,假如能把狮子变成狗,抱在怀里就好了。

▲ 《簪花仕女图》上面的宫廷犬

中国的狗,长相最像狮子的,要数藏獒(Tibetan mastiff)。藏獒太大,性格凶猛,不适合抱在怀里。适合抱在怀里,长相又像狮子的狗是长毛短腿的小型犬,如西藏㹴(Tibetan terrier)、拉萨犬(Lhasa apso)和西施犬(Shih tzu),还有1860年英国人从北京皇宫掠走的北京犬(Pekingese)。这类宫廷犬,俗称狮子狗。有学者考证,北京犬是唐代从康国(撒马尔罕)进贡,唐代叫康国猧子,也叫茀菻狗,来源是拜占庭帝国,反而起源于欧洲。如传为唐周昉画的《簪花仕女图》,上面就有这种宫廷犬 。但这类犬,历史悠久,不是单一品种、同一来源,问题还要做进一步探讨。

*文章节选自《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三联书店 2016年10月刊行)。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与微信后台联系。

— END—

《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李零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10

ISBN: 9787108053503 定价:128.00

(0)

相关推荐

  • 中国不产狮子,为什么会有石狮子和舞狮文化?

    问答音频探究视频辟谣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筱弓<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字数:4522,阅读时间:12分钟 在中国古建筑大门口,经常可以看见一对石狮子,端坐 ...

  • 舜帝陵前的石狮

    在舜帝陵前两侧有许多石狮,据管理人员说,石狮有三百多个,都是来自民间,这些石狮有的是过去的栓马桩,有的是民宅前的镇宅兽,形态不一,造型各异,古朴可爱,随手用相机记录在案,放在博客中以供大家共赏,随便聊 ...

  • 李零 | 我们的中国是这样的中国:《茫茫禹迹》自序

    <茫茫禹迹>自序 李 零 我的专业是什么,有点乱.但说乱也不乱.我这一辈子,从二十来岁到现在,竭四十年之力,全是为了研究中国.什么是中国?这是本书的主题. 17年前,我跟唐晓峰一起策划&l ...

  • 中国艺术中禅境的表现

    禅境的表现 文 / 宗白华 中国艺术家何以不满于纯客观的机械式的模写?因为艺术意境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从直观感相的模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到最高灵境的启示,可以有三层 ...

  • 看中国艺术中的“猴赛雷”

    导言:2016是生肖猴年,猴是自然界中最接近人类的动物,与人类同属哺乳动物中最高级的灵长类.同时,猴作为中国文化中常见的一种动物,其文化形象有很多,比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当然还不能少了 ...

  • 李零:史学中的文学力量

    历史并不仅仅是一种由死人积累的知识,也是一种由活人塑造的体验.--李零 李零,男,祖籍山西武乡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学者.著有<我们的中国>.<孙子古本研究>.<李零自 ...

  • 李零:出土文物中的十二生肖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十二生肖,家喻户晓,好像谁都懂,其实不然,这里面的名堂可大了去.每年过年,我都会想想,今年的动物,它后面有什么故事.这个话题与中国动物有关,与中国方术有关,与我长期 ...

  • 《中国艺术大家》——刘振中的作品欣赏

    进一步推介说明: 刘振中先生参加了2015年12月份由<人民美术出版社>组稿出版的<中国艺术大家>征稿并入编,此书为大八开本,书名是由 书法界泰斗欧阳中石先生题写,刘冰山任主编 ...

  • 画家汪意丰——在中国文化中创作当代艺术

    传承与创新是艺术界常谈常新的话题,两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许多理论家和艺术家认为,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书画领域的"传承"和"创新"有着特殊之处,对之应有更客观准确 ...

  • 中国古建筑中的雕刻艺术,精美绝伦!

    中国的美,无处不在.在雕梁画栋.恢弘大气的皇宫:在曲折幽深.素净淡雅的园林:在青砖灰瓦.雕刻精美的民宅.每当你步入其中,就会发现:最让人感到惊艳的,往往是那些寻常生活中被精心雕刻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 ...

  • 西岭听风 | 中国艺术研究院李晓松山水画主题创作研修班春季写生记

    活 动 详 情 活 动 时 间: 2021年4月18日--4月29日 活 动 地 点: 山东 · 济南长清 活 动 人 员: 李晓松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 李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