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改變,但相信改變
不求改變,但相信改變
內容 / 劉仁州
紀錄 / 鄭宇宏
整理 / 劉曉芸
編輯 / 杜侑霖
我們很容易「希望」或「要求」伴侶、孩子、父母、身邊的人有所改變,希望他們變得更好,希望他們變成我們想要看到的樣子。但這樣的「改變」常常會帶來一種抵抗,對方有可能表面屈服,但背後行事作風是另一套;對方也有可能因此變得頑強,因而引發許許多多的衝突。
追求「改變」,常常讓人感覺到被批評,不管是對他人或是對自己。因為有不滿意的地方,內心裡有好與不好的評價,然後我們會告訴自己、告訴別人要改變。但是一直改變不了,會對自己、會對對方很生氣,那時又會帶來更多的批判,更多的情緒焦慮,更多的抵抗。
不要求改變也就是不批評,不做是非對錯的批判。
如果我的精力、能力、體力、時間、資源不是用來追求改變,那我的生命應該要朝哪個方向努力呢?
我最大的座右銘:「不要求改變,但相信改變。」
我不改變他人或者自己,我把我的精力、能力、體力、時間、資源都用來努力了解、接納、接受。了解、接納、接受對方,也了解、接納、接受自己。遇到我們不能接受的,不要認為是錯的,「不要去要求改變」而是「努力去了解」,然後接受。
但是「要相信改變會自然發生」,伴侶、孩子、父母、身邊的人或是自己,甚至環境、遇到的狀況,都會隨著時間的過去,一定會有所改變,改變會在最恰當的時間自然而然地發生!
不求改變,不代表對方不會改變,對方很可能在你不知道的地方改變。不求改變,也不相信改變,也等於是放棄了。所以很重要的是要「相信」,相信改變會發生。
為什麼一個人會願意改變呢?當這個生命感受到被愛、被接受、被尊重;當這個生命感受到自己是獨特、珍貴、美好的,自然就會想要成長,想要改變。
我們想要「改變」一個人,跟我們想要「了解」一個人,我的思考、我的感覺、我的口氣就會不一樣。
你是渴望「被了解」呢?還是渴望「被要求改變」呢?
如果我的思想模式是「每天都想改變自己」跟「每天我都在努力、盡力地去了解自己」,我對自己是充滿批判還是充滿了解? 如果我們常常把這句話放在心上:「不求改變,但相信改變」,我們生活上的關係自然會漸漸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