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关注半导体芯片行业可能会知道,在最近的一两年时间里,“并购”俨然成为了这个领域相当引人注目的关键词。例如Intel用167亿美元收购企业级芯片巨头Altera 、AMD以350亿美元收购另一家企业级芯片巨头赛灵思,又比如NVIDIA前段时间刚刚成功以69亿美元收购高端网络芯片厂商Mellanox,并准备以惊人的400亿美元高价,“拿下”全球最知名的架构设计厂商ARM。在这样的背景下,高通以“区区”14亿美元收购一家成立才不到两年的小公司——NUVIA的消息,或许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关注。但实际上当真正去深入了解了这家“小公司”,并推断这起小规模收购案对于整个行业的影响后,我们不得不说,高通这次的收购可能是做了一件“大事”。
说件好玩的事情,很多人(包括我们三易生活)最初看到高通这起收购案的相关信息时,可能都第一时间将“NUVIA”看错成“NVIDIA”,然后把自己给惊到了。当然,NUVIA不是NVIDIA,他们并不生产GPU,也没有后者那么庞大的体量和悠久的历史。但是这家创业至今仅一年多的公司,其“内涵”却绝不简单。首先,让我们不妨来看NUVIA现在的团队。其CEO Gerard Williams III在此次创业前,曾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担任苹果首席CPU架构师,并负责主持研发了从A7、A8、A9,一直到A14的绝大多数自研芯片。而在那之前,他还曾在ARM供职12年,参与了从ARM9到Cortex-A15的一系列经典CPU架构研发。可以说他几乎经历了主流消费级移动设备CPU的大半发展历程,甚至可以说是引领了其中的技术主流。与此同时,NUVIA的副总裁Manu Gulati则曾是谷歌首席SoC架构师,也曾经在苹果担任首席SoC架构师长达8年时间,负责过A5X、A9、A11、A12X等多款“大核心”处理器的设计。不仅如此,他还曾在博通与AMD等一众芯片大厂供职多年,对于PC处理器和移动处理器都有着丰富的研发经验。除此之外,NUVIA另一位高级副总裁John Bruno也是一位业界大牛。他曾经先后在ATI任职7年、AMD任职8年,苹果任职5年,为ATI开发出了他们最早的移动显卡之一,也曾在AMD负责开发了最早的一代APU设计(请注意,当时还没有推土机架构,初代APU其实性能很不错)。不难看出,即便只是一家初创企业,但NUVIA的核心团队个个都是有着丰富的经验,在PC、移动端、甚至企业级产品上都担当过研发团队的核心。而凭借着这样的“明星领导班子”,NUVIA也吸纳了不少业内顶尖人才的加入,成为了不可忽视的一股“芯片新势力”。
很显然,一帮行业公认的顶级团队聚在一起成立的“初创企业”,要做的当然还是CPU。只不过,NUVIA并不打算仅仅只是设计出更高性能的CPU这么简单,他们的目标是要颠覆现有的CPU设计思路。为此,NUVIA首先选择了ARM最新、还未正式商用的下一代指令集ARM v9作为兼容对象,这意味着基于这一指令集研发出的CPU,至少是直接对标其他厂商2021年甚至2022年产品的水平。其次NUVIA还曾指出,现有移动CPU设计存在两大误区,一是靠拉长流水线来实现高频率(也就是Intel在奔腾4时代犯过的老错误);二是大搞“睿频”,让处理器峰值频率看似很高以达到宣传作用,但实际上长时间使用的时候根本就无法维持高性能释放。正因如此,NUVIA在设计他们的首个自研CPU架构时,首先就考虑到了对现有主流CPU的流水线架构进行“全面检视”。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NUVIA的第一个自研CPU架构“Phoenix”是一种“干净的设计(似乎是暗示着采用短流水线以及没有睿频)”,它专注于最大化提高内存带宽、CPU利用率,以及长期使用时的性能持续输出能力。那么NUVIA的设计出的CPU,到底有多厉害呢?在他们的官网上,我们可以找到一篇专门论述“Phoenix”与其他竞争对手性能与功耗对比的文章。根据NUVIA自己进行,尽可能精准的测试与仿真测算结果显示,“Phoenix”架构比其他所有竞品的峰值性能都高50%-100%,而其功耗还不到5W。并且由于它不存在其他CPU架构那种会随着功耗提高,性能增长速度大幅减慢的问题。因此NUVIA的CPU架构设计实际上可以应用于非常广泛的功耗范围。从小巧的智能手机到个人电脑,再到巨大的服务器和超级计算机,“Phoenix”都能应对,并提供前所未有的高性能与高能效比表现。
搞清楚了NUVIA的梦幻团队以及他们首款自研CPU架构的威力之后,我们就不难意识到,高通选择在现在这个时间点收购NUVIA的意图,以及NUVIA能够带给高通、乃至整个行业的影响了。自研的Kryo CPU架构,让四核的骁龙820性能胜过很多同期八核处理器众所周知,在早期的Cortex-A8、A9、A15时代,高通其实就推出过基于ARM指令集自研的CPU架构Scropion,后来在经典的骁龙600与骁龙800上又更新为Krait架构,并取得了成功。随着智能手机步入64位时代,高通虽在骁龙820/821上也推出过高度自研的Kryo架构,但自骁龙835开始,他们就逐渐从完全自研架构转向了基于ARM的现成设计进行“半定制”,诸如骁龙835使用的Kryo280(原型为Cortex-A73)、骁龙865使用的Kryo585(原型为Cortex-A77),也正是这种半定制的产物。半定制CPU的设计好处很明显,那就是可以缩短研发周期、降低产品成本,同时也有助于降低软件适配难度。但其缺点也无法忽视,一方面,半定制研发意味着处理器的基准性能很难与其他竞争对手拉开太大差距;另一方面来说,这也使得高通的移动平台在产品节奏和性能表现上,受制于了ARM的研发能力。如果ARM的新架构表现出色,那倒是没什么问题,但万一ARM的产品出现问题(比如说真被NVIDIA收购,或者出了什么别的“事故”),那么所有基于ARM现成架构、或是基于其进行半定制研发的移动平台,都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不仅如此,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诸如Cortex-X1与Cortex-A78这些最新的公版移动处理器架构,实际上使用的都还是老旧的ARM V8.2指令集。而苹果最新的A14,使用的其实也是并非最新的ARM V8.6指令集版本。那么问题就来了,ARM最新的指令集版本是什么呢?答案是2020年12月份刚刚公布的ARM V8.7。但根据我们三易生活目前获得的信息表明,ARM准备在2021年推出的CPU新架构“Matterhorn(马特洪峰)”很可能使用的还是2019年发布的ARM V8.6指令集,要到2022年的“Makalu”才有可能真正彻底换代,换用新的(预计2021年就会推出的)ARM V9指令集体系。换句话说,ARM的2021年公版新架构多少会有点“挤牙膏”的意思。
这就意味着,如果高通继续采用现有的“半定制”策略,那么他们将无法在ARM正式公布V9指令集的第一时间就用上它,而是不得不再等一年。但如果他们下定决心放弃使用ARM的半定制架构,而是直接基于新的指令集自研处理器,那么2021年高通就有望将彻底拉开于其他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话说到这里,可能大家已经明白了。没错,高通选择在此刻收购NUVIA,很可能就是看准了其具备直接基于新一代ARM V9指令集,原创研发超高性能与超高能效比CPU架构的能力。试想一下,如果高通能够很快整合NUVIA的现有技术,在2021年底就推出基于自主设计的全新一代CPU,那么这将意味着他们比其他还在使用ARM公版架构(也就是Matterhorn)的竞争对手,将整整领先了一个大的世代。而这将带来怎样的性能优势,自然是不言而喻。不仅如此,大家还记得我们前文中所提到,NUVIA自研架构“Phoenix”的一大特征吗?当为其进一步增加功率时,Phoenix并不会很快迎来性能衰退,而是会呈现出随功耗持续增加的性能曲线。这就意味着它或许不仅可以做成只有数瓦的版本塞进智能手机中,同时也能做出数十瓦的版本用于PC,做出数百瓦的版本用于高性能服务器。而基于ARM指令集的高性能PC处理器,如今正是行业中的一大热门,更不要说服务器CPU曾经也是高通旗下产品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收购NUVIA后,高通很有可能将可以在这两个潜力更大、利润更高的市场中,得到更为显著的回报。当然,如果高通真的依靠收购NUVIA重回高度自研处理器的轨道,那么这对于ARM的定制架构业务而言,显然会造成相当大的打击。更进一步地说,如果高通真能够在2021年就率先发布ARM V9指令集的处理器新品,那么对于三星及联发科等竞争对手而言,他们难道还会甘心继续使用ARM基于旧技术的“Matterhorn”架构吗?
很显然,高通正在汽车芯片领域强势复制他们在手机行业中的成功。
全新升级的华硕天选系列,再次带来了极富竞争力的产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