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往5500万光年外的M87黑洞,为什么相对论说35年即可?
近几天最火的词当属黑洞,科学家们公布了第一张通过直接拍摄得到的黑洞照片。而这个黑洞最近也有了自己的名字,叫做“Powehi”,这是夏威夷语,意为:无限创造的黑暗源泉。
因为黑洞的火热,也使得很多朋友对这种宇宙中的“黑暗天体”产生了无比的好奇。要知道,这颗质量是太阳65亿倍的超大质量黑洞位于M87星系,距离地球足足有5500万光年之远,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如果不考虑宇宙膨胀的影响,这段距离用光来飞行,那么也需要足足5500万年才能走完整段路程。
如此恐怖的数据,为什么文章的标题还说只需35年就能完成呢?难不成人类的飞船能够超光速数倍?超光速自然是不可能的,并且标题还指明了这个35年的数据是在相对论的基础上得来的。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很简单,这个35年是飞船内部的时间,比如说宇航员20岁开始飞行,那么等他到了55岁,便可到达5500万光年外的M87星系黑洞。
如果经常关注相对论的读者,应该都知道在狭义相对论中有一个时间膨胀效应,假如飞船的速度特别快,那么在地球参考系看来,飞船内的时间就流逝的异常缓慢,甚至能一度接近于停滞。
但同样的,在很多科普文章中,都只提到了当速度达到多少时,时间会减缓到什么程度。但却没有指出,这样的结论只是以匀速飞行为前提的,可以看上图的公式,其中v就是飞船的运行速度。
但我们知道对于任何物体来说,除非它不具备静止质量(如光子),否则是不可能不经历加速过程就能达到某某速度的。比如当速度到光速的99%并匀速飞行时,飞船内的时间流逝在地球参考系看来是减缓的,但飞船在之前的那段加速过程呢?
很显然,很多科普文章都没有提到这一点。实际上在关于加速度的问题上,很多人认为提到了加速度就必须联系广义相对论,但实际上广义相对论作为一套引力理论,它与狭义相对论的区别在时空背景的不同,毕竟从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的两个英文名称来看,狭义相对论是可以翻译为特殊相对论,而广义相对论则能翻译为普通相对论,这二者的区别就是所讨论问题时,时空是否弯曲。
而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并不涉及弯曲时空(至少在飞行过程中,可以认为是不涉及弯曲时空的,而到了黑洞周围,那就得考虑了,但这一点在今天这篇文章不会谈起)。因为时空并不弯曲(也就是所谓闵氏时空),那么飞船的加速运动自然可以用狭义相对论所讨论。
那么狭义相对论关于加速运动是如何解决的呢?实际上,这一点早存在洛伦兹变换里了,但作为一篇科普文章,这种天书式的过程就不变写出来了,但它的结论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加速度在不同参考系中有不同的数值。
如何理解呢?比如说匀速前行的一节高铁车厢,里面的乘客在里面从零加速奔跑,对于车厢内的观察者以及地面观察者而言,都可以测算出这位乘客的加速度是多少。一般来说,二者测得的数值应该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并不是,这种差异取决于高铁的速度到底有多快,毕竟光速不可超越。
那么我们这段5500万光年的路程到底该如何飞行呢?很简单,飞船慢慢加速度前行呗,从舒适的角度出发,飞船的加速度可以设置为一个重力加速度,这一点可以很方便的从内部宇航员的身体感受得知,或者用内部的仪器也可以测出来,总之内部人员测出来的值必须稳定在一个重力加速度。
至于燃料的问题,我们就假设人类掌握了某些先进科技,能保证一路上不为燃料发愁,毕竟宇宙很广阔,基本认为是没有阻力的,因此即便飞船不加速,也可以保证不会减速飞行。
那么这段5500万光年的路程,就被分为两段,前半段加速后半段减速,对于飞船内部的人员来说,前半段属于匀加速飞行,后半段属于匀减速飞行,而对于地球参考系来说,前半段是变加速运动(加速度越来越小,随着飞船速度越来越靠近光速,加速度就会逐步接近零),后半段则同理运动。
根据如下公式,我们可以算出地球上流逝的时间(T),以及飞船内部流逝的时间(t);s是飞行路程(只需计算一半路程,即2750万光年)、c是光速
可以发现,最后当飞船抵达M87星系黑洞时,飞船内部才过去了约35年,而地球上却早已过去了5500.0000324万年。
由此可见,即便是加速度仅为一个重力加速度的情况下,所带来的时间减缓效应也是非常明显的。当然了,飞船最后在接近黑洞时,问题的时空背景就不再是闵氏时空的了,毕竟我们要讨讨论的对象可是黑洞啊。
如果将其当做史瓦西黑洞来处理(一种最简单的黑洞模型),随着飞船越来越接近其事件视界,飞船内部的时间也会变得越来越慢,但身处地球的我们,时间并不会有什么改变,这就是引力对时间的影响。
当然了,千辛万苦飞过去可不是送死的,因此飞船势必得离黑洞远远的,即便如此,这样整个一套流程下来,飞船再回到地球时,恐早已物是人非,人类社会估计都早已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