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正王叔和序例

​ [王叔和序例,传习已久,中人已深,欲削去之,而坊刻盛行,难掩众目,姑存原文,驳正其失,以定所宗,非故攻击前贤,实不得已之思耳。

阴阳大论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冷洌,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 \引用内经,足见大意,然入一毒字,便开过端。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 \寒邪繇肌肤而入,辛苦之人,邪藏肌肤则有之,若膏粱辈,冬不藏精者,其寒邪且有藏于骨髓者矣,是未可以一端定也。至春变为温病。 \变字下得诞怪骇人。设谓春气既转为温,则病发不当名伤寒,当变其名为温病则正矣。至夏变为暑病。 \此一语尤为无据,盖暑病乃夏月新受之病,岂有冬月伏寒,春时不发,至夏始发之理乎。设谓是气既转为热,外邪当变,名为热病则正矣。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 \此一语更添蛇足,设有冬时伏寒,至春不发,其邪本轻可知,岂有反重于温之理乎,其误始于杨操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病,皆繇冬时触寒所致,非气行之气也。 \内经但言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未尝言夏必病暑也,但夏伤于暑,秋必痎,未尝牵引冬春也,其意盖谓春月之病,始于冬,秋月之病,始于夏耳,此等关头不彻,故以温热病并举,故谓暑重于温。

凡时行者,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 \未明伤寒,先明异气,借客形主,似无不可,但伤寒要领,全不挈出,通篇有客无主,殊不可耳。

夫欲候知四时正气为病,及时行疫气之法,皆当按斗历占之,九月霜降后,宜渐寒,向冬大寒,至正月雨水节后宜解也,所以谓之雨水者,以冰雪解而为雨水故也,至惊蛰二月节后,气渐和暖,向夏大热,至秋便凉,从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凡有触冒霜露,体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也,其冬有非节之暖者,名曰冬温,冬温之毒,与伤寒大异,冬温复有先后,更相重沓,亦有轻重,为治不同,证如后章。 \漫衍己意,明异气之轻重不同,于仲景之文无涉,况所言纰谬。 \证如后章,其意指篇后,温疟、风温、温毒、温疫为言,此无识之最者也,然后来诸家偏奉之为祖,讵非得所托而传信耶,真紫之夺朱,郑声之乱雅乐矣,详辨附序例后。

从立春节后,其中无暴大寒,又不冰雪,而有人壮热为病者,此属春时阳气,发于冬时,伏寒变为温病,于字费解。 \到底说变为温病,真是诐淫生心。

从春分以后,至秋分节前,天有暴寒者,皆为时行寒疫也。 \此正春温夏暑秋湿三气主病之时,何乃全不序及,反重衍夏秋之异气,搅乱经常,岂非三时原无正气主病乎,抑仲景论中原无纲领可求乎,可见医事自晋代已失所宗,何况今日哉。

三月四月,或有暴寒,其时阳气尚弱,为寒所折,病热犹轻,五月六月,阳气已盛,为寒所折,病热则重,七月八月,阳气已衰,为寒所折,病热亦微,其病与温及暑病相似,但治有殊耳。 \以阳气为暴寒,所折,而为病热之轻重,前去暑病重于温,从此左见耳。叔和未尝序明温暑病也,兹云异气病,与温暑病相似,但治有殊,然则温暑病,将何似耶,将何治耶,疏漏多矣。十五日得一气,于四时之中,一时有六气,四六名为二十四气也,然气候亦有应至而不至,或有未应至而至者,或有至而太过者,皆成病气也,但天地动静,阴阳鼓击者,各正一气耳,是以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岔,为冬之怒。 \蔓衍内经不见大意是故冬至之后,一阳爻升,一阴爻降也,夏至之后,一阳气下,一阴气上也。 \此复姤二卦之义,引入序例不切。斯则冬夏二至,阴阳合也,春秋二分,阴阳离也。 \此分至之义,内经谓至则气同,分则气异,何等明显,纔换合离二字,便自骇观。阴阳交易,人变病焉。 \内经谓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何等圆活,纔换交易变病等字,便费解,此变温变暑所自来乎,此君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天之刚柔也。 \内经谓养阳以凉以寒,养阴以温以热,所以然者,从其根故也,妙义合为疏出。小人触冒,必婴暴疹,须知毒烈之气,留在何经,而发何病,详而取之。 \前云寒毒藏于肌肤,此云不知留在何经,而发何病,非故自相矛盾,其意实为温疟、风温、温毒、温疫,作开山祖师也,后人孰辨其为一场懵憧乎。是以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病疟,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此必然之道,可不审明之。 \此伤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