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调学术论坛》学习疏调理论感悟
学习国医大师张震老师气机疏调理论,首先从张震老师气机理论出发,我们作为学术继承人更加应该重视学习和领会老师的核心思想,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及辨证思维,把老师的理论基础及临床经验相结合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气机”是脏腑功能活动的集中表现。“气”是我国古代唯物观念中近似于物质的范畴,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元素”。中医学领域里的气大体是指体内不断运动变化着的精微物质与内脏器官的功能活动。所以古人云“气者人之根本也”,“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见《素问·六节脏象论》)。“机”是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运动的关键,是生物体生命力活动的机能。
张震认为:维系人体生、长、壮、老等系列生命活动之气,是由先天的“人气”(父母所授之肾中元气),后天的“地气”(脾胃受纳的水谷之精气与悍气)与“天气”(由肺吸纳的天气中的清精之气)共同聚合而成者。此种“三合一”之气,在人体内又分化为众多的、各有职司的人体诸气,具有各自的运动方式与规律,最终形成一个相对平衡与协调的多元矛盾统一体。当这三种气,摄入人体以后会进行活动,这叫做阴成形,阳化气。人的形体,皮肉、筋骨、五脏六腑,这是阴气所生;人有功能活动,就是阳气的表现。那么这当中,阳气占有主导的地位。生命的活力让三种气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人体。这些“气”的总根是元气,元气在人体里会进行了进一步的分化。元气储存在肾里边。一般认为肾藏精,藏的就是先天之精,有元阳和元阴。肾中贮存一部分精气后,另一部分它会行走于周身。所以中医学的“气机”基本上可说是人体生命力与脏腑功能活动方式和规律的综合概括。
在生理常态下,人体诸气不断处于协调有序的运动之中。其总体运动规律不外升降、出入、消长与化藏。而人体之气的出入升降,消长化藏等,又是通过脏腑间相互协调的功能活动实现的。升降平衡则气机条畅,化藏平衡则脏腑和谐,消长平衡则形气相得。于是人体之“舌能知五味,目能视五色,口能知五谷,鼻能知香臭,耳能闻五音”。就五脏的共同功能而言,又随其在体腔内所处的位置高低和性质特点而有所不同。一般位高者其气主降,位低者其气主升,从而形成“高下相召,升降相因”的协调平衡的常态。至于脏腑之间的共同特点则是五脏主入,“藏精气而不泻,故满而不能实”,六腑主出,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具体而言:肾水可上溉干心,则心阴得养;心火下降于肾,则肾阳得温。如此则水火交融,坎离既济,则人体阴阳协调。身心交泰,思维敏捷,睡眠正常。肺气以肃降为顺,肝气以升发为常,则人体呼吸平顺,情绪安宁等。脾居中土与胃相伴,职司运化水谷与水湿,为上下气机之枢纽,脾升清阳。胃降浊阴,从而使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功能正常,使人肌肉丰满有力,头脑清快等。若气机郁滞,失其常道,则诸病易生。
张震根据60余年之临床诊疗实践经验体会,认识到疏调人体气机必须以疏利肝气与调护脾肾相结合的治疗原则为基础,同时兼顾其他有关并发证候而统筹处治,并非单纯之疏肝理气解郁所能圆满实现治疗之目的。因此提出以肝为主体,脾肾为两翼之“一体两翼”的基本治疗理念,既可促进肝之疏泄条达功能,又能顾护先后天之本的肾脾气机,再根据实际需要结合其他必要之治法,选用针对性药物组成方剂灵活施治。
“一体两翼”是疏调气机治疗方案的核心,其是以疏调肝气作为治理异常气机之主体,同时将健脾补肾维护后天之本为调摄之两翼做辅助。因为肝为刚脏,体阴用阳,体柔用刚,性主疏泄条达而恶抑郁,可助人体气机之舒展畅行,又主风、主升发,藏血,脏腑经络冲任之血均受自于肝,藏魂能随神往来而主谋虑决断等。脾主运化饮食水谷之精微以奉养全身,化生气血,是维系生命的后天之本。肾主藏精,其间之元气为诸气之根,是人身生命之源,乃先天之本。若脾失健运,水谷精气无源,肾间元气不充,元阴匮乏,水不涵木,肝失濡养则何来正常疏泄之力。所以,健脾可开益气之源,补肾能够滋水养肝,于疏肝之同时宜结合补肾健脾,非单纯之疏肝理气便可一举达到疏调整体气机之目的。
我们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该将这套思维思路继承运用,以梳理肝气为主,同时注重补脾益肾,条畅气机,多临床,多实践,认真辨证分析病因病机,在疏调气机的基础上综合灵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