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提升:为什么你收藏的内容从来不看?如何才能做到自律
音频版课程链接,让你解放双手,边走边听
https://www.ximalaya.com/gerenchengzhang/3969431/313291411
凡事都有解
导语:当你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喜欢的内容时,是不是会下意识点个收藏的按钮?但是你会反过头再看吗?我相信大多数人不会。那么怎么才能杜绝好内容在收藏夹里“吃灰”呢?
学员有话说
一思老师,您好。
平时在浏览社交媒体的时候,看到好的文章,好的观点,好的视频,我都会点一下收藏,期待日后慢慢研究。
比如,我曾经在微博上收藏了很多的美容小妙招,足足有100多条,我当时觉得很实用,就按了收藏,打算日后慢慢学习,期待自己变身美容小达人。但是后来,我还是该怎么护肤就怎么护肤,那些被我收藏的美容还是静悄悄的躺在收藏夹里。
我也曾经发誓要在自己专业上有所突破,看到相关专业的东西,各种收藏,但是当我有空余时间,我也是用来放松休闲,刷剧逛街,收藏的文章也不曾学习,有很多时候,我甚至忘记自己收藏过这些文章。
在抖音上,我手机了很多美食烹饪视频,当时看的时候觉得简单快捷,发誓要和外卖说拜拜,自己要学着做饭,但是下班后,还是会习惯打开手机,叫外卖,那些美食视频早已被我抛之脑后。
然后,我下次看到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还是会收藏,然后继续忽略。这样都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了,有时候,把收藏夹打开,都会有满满的负罪感。
我想请问一下,如何改掉收藏一下改天再看的坏习惯,怎么才不能让他们在收藏夹继续吃灰呢?
问题解答
这位学员的问题,其实挺普遍的。
不相信的话,大家现在可以打开自己的社交媒体,比如微信,微博,知乎,今日头条,抖音等,看看自己曾经收藏过多少感兴趣的内容。
我相信这个数量会让你大吃一惊,但是这些内容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
我曾经在网络上看到一个视频,主人公是一只小松鼠。有一个农场主屋顶上有一个洞,小松鼠就把他收集的干果,松子扔进去,用来过冬。农场主发现了一场,打开了墙壁,发现一大堆干果,装一车都装不完。
松鼠能吃的干果也好,松子也好,其实是有限的,小小的身躯,真的耗费不了一车的粮食,但是它还是热衷于收集这些粮食。
松鼠是一个特别胆小的动物,有危机感,所以它一辈子都在搜索干果。
这个过程是不是和我们到处收藏内容却没有“消化”很像呢?
曾经的我也是这样。
2014年,移动互联网刚刚开始普及的时候,那时候微信公众号刚开始,我看到一些好的文章,好的内容,我也收藏。
因为那时候我也要开始讲课了,要储备知识,我也收藏了很多,但是我后来也发现,我根本没怎么看过,很多知识我并不是从收藏夹里面学来的。
我们来分析一下收藏的整个过程。
当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感兴趣的内容时,比如一篇深度好文,一个拍的非常好的纪录片,又或者是一个技能教授的视频,我们为什么会收藏呢?
首先,是因为这些内容本身是你感兴趣的,至少在当时激起了你的学习兴趣。
其次,这些内容都是因为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你当时没有心思阅读,或者当时的环境让你暂时不想阅读,或者当时阅读会给你造成一定的压力。
当这两个条件满足的时候,你才会完成收藏这个过程。
收藏这个动作其实是源于我们内心的不安。
当我们看到好的内容时,激起了我们研究的兴趣,至少当时的内容对我们是具有很大价值的,就像人发现宝藏一样。但是互联网世界很纷杂,我们又害怕这个“宝藏”转瞬即逝,消失在互联网的大海里,所以收藏这个动作就是阻止这个“宝藏”的消失。
因为我需要,但是我有害怕它消失,但是当时我消化不了,所以我收藏,这个动作是去满足我们的焦虑情绪,是不是大家点了收藏以后,就会有一种满足感?这就是补偿心里在起作用,虽然我现在看不了,但是以后我随时可以看,它是跑不了的。
虽然收藏好内容有助于我们缓解对知识学习的焦虑情绪,但是收藏了并不代表我们真的吸收了这些知识。
收藏本身意义不算大,我们收藏后如何处理才是学习吸收的重点。
那么,我们究竟怎么做才能缓解我们的焦虑心理,不让好内容在收藏夹里“吃灰”呢?
01
心理暗示 缓解焦虑
当我们看到感兴趣的东西,是因为我们潜意识觉得这个内容是宝贵的,稀缺的,所以我们想要标记它,据为己有。
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很多东西和内容都不是稀缺的。比如当你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好的纪录片,其实,通过各种视频网站,我们都可以找到该纪录片,一些视频网站都有纪录片频道,那里的内容可能甚至比你看到的还要好。
所以当你看到好的内容想要收藏的时候,不妨通过关键字在全网搜索,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样反复几次,我们就会形成这样一个印象,我发现的东西并不是独一份的,我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得到相同的内容甚至更好的内容,这样我们对于知识“宝藏”的急着拥有的焦虑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从而减少我们的收藏次数。
02
趁热打铁 完成知识吸收
俗话说得好,今日事今日毕。
我们平时喜欢收藏,是因为我们在为自己喜欢的内容预留时间,在以后合适的时机再去看。
其实,收藏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是拖延症的一种,我们总是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放到以后去学习,去研究。
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当下去做。
我曾经和大家一样,也经常让好内容中爱收藏夹“吃灰”,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开始“强迫”自己当场消化。
看到一些感兴趣的话题,就会马上去研究,无论是在微信还是微博,我会在全媒体上搜集这些信息。
比如,我偶然在头条上看到 一个关于天体的视频,所以就对天体物理学产生了兴趣,黑洞,白洞,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等,我最近就在看这方面书籍和纪录片。
新闻上看到土耳其叙利亚的战争,我又开始研究中东局势的问题,这两者相结合,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世界观,我们就会思考人类的意义在哪里。
我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一直在变得更丰富,变得更深刻。这就是及时消化的好处,没有当时的立即行动,我就不会像滚雪球式的学习,就没有现在的知识体系。
我们收藏一个内容,是因为这其中的文章戳中了我们的一个点,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发挥最大的优势——好奇。
好奇这个点是稍纵即逝的,当你看到相关内容时,勾起了你强烈的好奇心,我们要学会趁热打铁,在那个时候就要满足它。
就算当时确实没有时间和条件,也尽量给自己写一个备忘录,最好在三天内就把这个事情解决。
发扬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跟我一样去查资料,去研究,就一个问题问到底。
这个行为要持续进行,有了一次这样的经历,有了两次这样的经历,你收藏的欲望就会越来越少,就像绳子打结一样,你及时把结解开,产生死结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你以后的生活学习就会更顺畅。
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是人的惰性和思维问题,当我们不再选择自欺欺人——我总有一天会把它看完的。当我们主动发挥积极能动性——有求知欲,去学习。当我们客服自身的懒惰——试着自律,试着进行高效的学习。
这样的话,收藏夹里的好内容就不会只是“吃灰”,它会内化成我们的知识,丰富我们的知识体系,收藏只是其中的一个方便按钮,而不是我们学习的终点。
音频版课程链接,让你解放双手,边走边听
https://www.ximalaya.com/gerenchengzhang/3969431/3132914
长按加Q群384407987领取免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