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作:作文与生活的距离~~~

我还写过这样一篇文章,忘了什么时候写的,呃。

作文与生活的距离

文/陆生作

打个比方,写作就是打电脑。手指在键盘上输入纷乱的字母,屏幕上输出一句有条理的话。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电脑有它的运算规则。我们拥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它们就是键盘,生活中的各个“字母”由此输入。我们的大脑就是电脑,它用自己的法则来运算,然后有目的、有条理地输出。大脑的运算法则就是思维。写作少不了语言文字,而语言文字是背后是思维。

写作是一种表达,表达是人的本能需求,它既“源于生活”,同时又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把一个孩子的生活比作一个大圆圈,那么,他的写作应该是这个大圆圈怀里的一个小圆圈。写作是贴合生活的、常态化的。可是,很多孩子的写作与生活是脱节的。比如:孩子的作文里出现了“樟树”这个词。他会写能用,却不认识樟树。我们称之为“知而不识”。知识知识,要知道,更要识别。不然,知识就是背上的一个包袱。日子越长,包袱越大,负担越重。俗话讲“技多不压身”,那是因为“技”已化成了能力,成了“身”的一部分。

写作是一种能力。这是很多孩子所欠缺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写作不是生活常态化的写作,而是与生活保持了距离的写作,甚至是脱离了生活的写作,自言自语——缺少读者意识,缺少角色意识,缺少文体意识。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一年不能说话,面对各种表达的需求,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可以拿起笔来,按不同的需求给不同的人写不同的作文——或跨媒介,或论述,或应用,或文学创作。写作就是用笔说话,说有生活底气的话,说让对方听得懂的话。这样的表达是真实有效的表达,是源于生活的常态化表达。

在“源于生活”后边,还有四个字,叫“高于生活”。高于生活,它还是生活。只是,它浓缩了生活,提炼了生活,它是放大镜、望远镜、照妖镜,剥去生活表象,揭示生活内里,它让我们的体验与感知更加真实——细节的真实,逻辑的真实,情感的真实,道理的真实。

写作是孩子的学习任务,更是孩子生活能力的养成。养成即生长,生长必须真实,如一粒种子生根发芽,开枝散叶,直至大树底下好乘凉——此时此刻再回头看写作,我们就会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写作是生活的,它的表面是语言的,它的内里是思维的,它是真实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