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的重型(中型)颅脑创伤:新的分类建议

中型颅脑损伤也是临床上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Daniel Agustin等人对中重度TBI提出新的分类建议,结果发表在2020年12月的Crit Care Med上。

输12

doi: 10.1097/CCM.0000000000004575

PMID: 32804788

研究背景

颅脑创伤(TBI)通常根据GCS评分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既往大多数研究关注了轻型和重型颅脑损伤。然而,中型颅脑损伤也是临床上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中型TBI患者具有极大的异质性。这部分患者可兼具轻、重型TBI患者的特点,也有独特的表现和风险。能出现出乎意料的临床进展,但及时的干预也能逆转神经功能恶化。但临床上常常因为患者早期表现较轻,同时“中型”的归类容易让人放松警惕,从而不能及时识别病情变化,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本文提出一种结合临床体检和头颅CT影像的分类方法,用于替代传统的“中型”TBI的分类。

中型TBI的流行病学

中型TBI约占入院TBI患者20%,这一比例通常高于重型TBI。青年人中发生率最高,最常见于交通事故和坠落伤。也与颅外损伤、酒精或毒品使用密切相关。总体上,重型颅脑损伤大致有一个“30”的规律30%的患者头颅CT可见损伤灶、30%的患者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和影像学上病灶进展。死亡率约为15%,一半以上的幸存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仅20%完全康复。

中型TBI的分类

1

“中型”这一分类是否合理?

“中型”这一表达方式较为模糊,给人以错觉。涵盖的临床状态非常宽广,可以有或没有颅内损伤病灶。临床上可以出现无法预料的进展、病情显著恶化。此外,有些能够预测与预防的并发症,如脑水肿,在“中型”TBI患者中很肉感一被低估。

因此建议使用“潜在的重型”这一分类来代替“中型”TBI,以引力临床重视,予以足够的重视,密切监测。

2

仅依据GCS进行分类并不充分

对于中型颅脑损伤,仅依靠GCS不足以正确分类。GCS也容易受药物以及全身因素的影响。另外,颌面部损伤或气管插管的患者也难以进行正确的GCS评估。临床上FOUR等评分方法有助于克服GCS的这一缺陷,但并未得到大规模的推广证实。因此,同时结合头颅影像能帮助识别恶化的患者。

3

识别神经功能恶化

中型TBI患者常见早期和延迟的神经功能恶化,典型的表现即“talk and die”神经功能恶化可表现为临床症状改变,如头痛、恶心加重、意识障碍加重、新发定位体征、癫痫、瞳孔改变或者库兴反应;也可出现影像学改变,如新发颅内病灶、脑水肿、中线移位、基底池消失等。

恶化可因颅内(出血、水肿、颅高压等)或全身原因(低血压、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等导致。其中大部分原因都可以识别,并治疗。因此,及时识别神经功能恶化及其危险因素至关重要。

4

神经影像评估

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见首次头颅CT常可发现颅内病灶,在随访的影像上,发现率进一步增加(表1)。

表1. CT能显示病灶类型、部位、大小并可以通过系列检查进行评估。TBI患者采用Marshall CT分级标准进行分类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因此,可以考虑将Marshall CT分级标准纳入“中型“TBI的分类评估。

5

新的分类建议

建议将GCS评分和Marshall CT分级标准相结合,形成一种“信号灯“方法(图1.)。其核心内容是将GCs 9-11分且合并头颅CT异常的患者作为高危患者进行管理。

6

潜在的重型TBI患者的管理

潜在的重型TBI(中型)患者临床上具有一个独特的干预时机,这是由于早期患者往往不存在广泛的脑损伤。而其中一部分患者仍将进展为致命性的重型损伤。这一观点在CRASH-3研究中得以凸显。该研究对12737例GCS≤12或者头颅CT有异常的TBI患者进行随机化,治疗组接受氨甲环酸,对照组接受安慰剂。结果显示,治疗组在轻-中型TBI患者中能显著改善预后,而在重型TBI患者中则没有这一效果。氨甲环酸使用越早(<3h),效果更好。而重型TBI患者没有这一特点。这一研究充分显示了,中型TBI患者经过合理的治疗能改善预后。因此,本文提议的“信号灯“分类系统(图2.)能对TBI患者进行更为细致的分类,使临床医师能根据分类结果进行患者分诊、监测和治疗。

黄灯的患者为

1)GCS 12-13,+Marshall II级

2)GCS 9-11+Marshall I级

3)GCS 9-13+占位病变而无占位效应(无中线移位以及环池消失)。

此类患者需要密切动态神经系统评估以及头颅CT复查,但可以不进入NICU。

红灯患者为

1)GCS 9-13+Marshall III-IV级患者

2)或占位病灶合并显著占位效应(中线移位>5mm或者环池消失)

3)GCS 9-11+Marshall II级。

此类患者需要进入ICU,并遵循严格的神经功能监护方案,包括颅内压监护。占位效应显著的患者应予以清除血肿。

同时,由于TBI患者急性期病情不断变化,可应进行动态评估。

未来方向

这一分级系统的使用有可能增加早期进入ICU的TBI患者数量,并增加住院费用。但有助于早期识别高危患者,从而挽救生命。其临床效益如何,仍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杜倬婴

博士,上海市神经外科急救中心、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颅脑创伤与神经重症团队主治医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