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忌长傲多言,宜心态平和

读《曾国藩家书》,有两封写给弟弟的信,一封为《言凶德有二端》, 一封为《注意平和二字》。在这两封信中,曾国藩都教导弟弟,要注重人性修养,学会为人处事。

01

曾国藩说:“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导致失败的凶德有两个,一个是长傲,一个是多言。

所谓长傲,就是性情高傲,一幅盛气凌人的样子。有了这种傲慢,就可能导致说话尖酸刻薄,言语嚣张,从而得罪人。

所谓多言,就是话比较多,唠里唠叨,啰里啰嗦,一幅话痨的样子。该说话的时候说,不该说话的时候也说,让人听着心烦。

古人云:言多必失,就是说如果说话多了,就会管不住自己的嘴,把不该说的话说出去,从而产生失误和误会。

这两点,实际上是有才学的读书人常有的通病,他们仗着自己有些才华,就喜欢对一些事情随意发表意见,对某些人随意指责批评。

这样的做法,在过去与官场格格不入,在现在与社会也很难融合。

过去的官场其实是一个社交场,讲究的是忍耐和谦让,那些傲慢尖刻的人是当不好官的。

现在的社会也是人际交往的地方,讲究真诚、善良、谦虚、平和。那种总想凌驾于别人之上的做法,始终是没有市场的。

02

“凡傲之凌物,不必定以言语加人,有以神气凌之者矣,有以面色凌之者矣。”

那些有才华的人,很容易有傲慢的毛病。一旦产生了傲慢情绪,就会立刻表现在神情和面色上,与人相处时很容易得罪人。通常我们会用“恃才傲物”、“傲慢无理”等词语来形容这些人。

而多言更是许多灾祸的源头,“祸从口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言为心声,口是心的大门。一般来说,嘴里说出来的话就是心中所想的事。如果这个大门没有把好,心中的秘密就会很容易泄露出去,或者会给别人带来困扰。

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在特定的场合,哪些话可以说,哪些话不能说,而可以说的话还要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说出来效果会更好。

俗话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很多时候,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听起来,理解并不相同,产生的后果也不一样。所以,我们一定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引火烧身。

曾国藩深刻反省了自己在官场上的得与失,认为自己就有长傲和多言的毛病,因此到处得罪人,给自己种下了许多祸根。所以他告诫弟弟们要时刻注意这两点。

03

在另一封信中,曾国藩劝弟弟为人处世时心态要平和,同时也是在勉励他自己。

“温弟丰神较峻,与兄之伉直简憺虽微有不同,而其难于谐世,则殊途而同归。”这句话是说,曾氏兄弟虽然性格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难于谐世”,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心中就会抑郁,开始怨天尤人。

其实这一点,不仅曾氏兄弟有,我们现在许多人都有这个毛病。

“大抵胸多抑郁,怨天尤人,不特不可以涉世,亦非所以养德;不特无以养德,亦非所以保身。中年以后,则肝肾交受其病。盖郁而不畅,则伤木;心火上烁,则伤水。余今日之目疾及夜不成寐,其由来不外乎此。”

因为心情抑郁,会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曾国藩对这一点深有体会。

自从他回乡为父居丧以来,一方面为父亲的离世感到悲痛,另一方面又为朝廷的冷酷无情感到郁闷和气愤,这使得他虽然没有公事来烦心,却是心血两亏,整夜失眠。

所以他劝弟弟:“故于两弟时时以平和二字相勖,幸勿视为老生常谈,至要至嘱。”

他希望弟弟们能够以此为戒,不要重蹈覆辙。在遇到任何事情时,都要保持冷静、平和的心态,这样不但有利于为人处世,也有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

04

心情对身体健康有着很大影响。人在生气和悲伤时,就会产生心情抑郁,这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

人一旦心气平和,身体就会充满元气,元气充沛就会使五脏六腑功能增强。这样一来,整个身体就会充满活力,心情也会变得更加舒畅。

所以,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到心态平和、与世无争。

人人都知道养生重在养心,然而时刻保持平和的心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做起,不论遇到什么烦恼的事情,都不要立刻动心,而是要冷静地思考和分析,平和地接受和接纳。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外在的事物都不能影响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05

从曾国藩的信,让我们知道,不管是为人处世,还是修身养性,都要时刻约束自己的言行,放宽自己的心胸,陶冶自己的情操,修炼自己的品行。

做人要忌讳长傲和多言,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掌握自己的说话分寸,学会在适当的场合说适当的话,做到不多言、不尖刻,学会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谨防恃才傲物、祸从口出。

做人更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求全责备,不钻牛角尖,不自寻烦恼,不杞人忧天。如果真能做到这样,那就真的有大修为了。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修身、修性、修心的过程。不断学习、不断反省、不断思考,不断感悟,就一定会愈来愈成熟,愈来愈成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