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画师殷倩用一幅让人脸红的图画,治好王妃的相思病,心理治疗传奇历史故事。

南北朝画师殷倩用一幅让人脸红的图画,治好王妃的相思病,心理治疗传奇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是一个非常动荡不安的时代,割据王朝之间战火不断,王旗变幻。有一年,潘阳郡与齐明帝之间发生了一场非常有名的战争,战况异常惨烈,最终,在这场战争中,潘阳郡王爷萧锵为齐明帝肖鸾所杀。

八百里急报把消息传入潘阳王宫,潘阳王妃闻讯肝肠欲断,只觉天旋地转,哭的死去活来。潘阳郡王爷与自己恩爱有加、把杯共盏的日子,王妃实在不相信王爷已离她而去,不由悲从中来,从此一病不起。白天以泪洗面,茶饭不思,晚上神情恍惚,苦思无眠,一合眼,潘阳郡王的音容笑貌就出现在眼前,常常在噩梦中惊醒。渐渐相思成疾,日益消瘦,不能自拔。宫廷请了不少医生为王妃诊治,但体患易除,心疾难去,虽然费了了不少周折,竟百无一效。

潘阳王战死,王妃病重的消息迅速传到了王妃的娘家,南康郡太守刘滇不仅是王妃的哥哥,也是潘阳王 的生前好友。得到消息,便速速前来看望妹妹,等到看见王妃,简直目不忍睹,这哪里是那个沉鱼落雁、貌若天仙、平日里能歌善舞、欢声笑语的妹妹,却只见衣衫不整,头发凌乱,双目憔悴,面如死灰,只瘦的皮包骨头,已经奄奄一息。

刘滇看在眼里,疼在心 上,只急得团团转,他左思右想,用什么办法才能治好妹妹的相思病呢?

刘滇百思不得其解,便和众谋士商议,有一位谋士献策说:王妃之病乃思念已故的潘阳王而引起,爱之过深则哀伤成疾,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不妨请一位出色的画师,替王妃画一张潘阳王的画像,以慰哀思,病情也许就会慢慢的好起来,刘滇闻言,感觉虽然没有十分把握,但也有一定道理,不妨一试。

随后刘滇便把当时非常有名的画家殷倩请到家中,给他介绍了王妃得病的情况,请他给王妃画一张潘阳王的画像,还再三叮咛要栩栩如生地画出潘阳王当年的温和慈祥的仪态。

数日后,殷倩作画已毕,边到王府把画交给刘滇,刘滇把画打开一看,不由大惊失色,却见那画上画的是潘阳王生前与其他几个宠妾调笑戏谑的一副丑态,根本没有他叮嘱要画的潘阳王惹人思念的面容,却是一个色眯眯的淫贼模样,刘滇很生气,质问殷倩为什么背其意而行之,说:我妹妹现在已病成那个样子,你却画一幅潘阳王的浪荡丑态给他看,还不把王妃给活活气死。

殷倩听后一点也不生气,从容自如,抚须而笑,说道:"太守相托之事,关乎王妃性命,我岂能不知,又怎能视作儿戏,此画正是我根据王妃病情反复推敲而作,我以身家性命担保定能治愈王妃之病。"

刘滇听殷倩说的斩钉截铁,果断自若,也只好半信半疑,便要马上带画进宫给王妃,殷倩制止道;如若明告此画是我现在所作,效果不佳,太守须得如此这般才行。刘滇听罢,点头称是,便以计而行。

刘滇次日到宫中看望妹妹,却见王妃病态如故,询问病情之后,便有意无意的说起和潘阳王从前的交往之事,这勾起了王妃的相思之情,不由得泪水涟涟。

这时,刘滇忽然像突然想起似的对妹妹说:"我记得曾有人对我讲,说潘阳王有一次夜宴的时候,有一位大学士为王爷画了一幅画像,现在潘阳王已故,音容不见,妹妹何不托人取来,不但能寄托思念之情,说不定对病情好转也能有所帮助。不过为兄听说这个大学士视书画如至宝,不知他是否舍得相赠。"

王妃听说,不由喜上眉梢,急急忙忙派宦官备了一份厚礼,前去那位大学士处求画。

那宦官受命,找到了那位大学士,说明了来意,期初,那大学士只是不肯,后经宦官好言相求,才勉强同意相赠。大家此时自然明白这幅画就是殷倩专为王妃画的那一幅画。王妃听说宦官已把画像取回,急急召见命快快打开来看,却见那宦官吞吞吐吐地说:回娘娘:"这画像虽然确是潘阳王爷的画像,但以奴才看来,娘娘不看也罢。"王妃不明所以,怒从心起,大声呵斥,命把画快快呈上。

王妃接画在手,迅速打开来看,起初看时,脸上是一脸惊愕,第二天看时,只见双眼满身哀怨,第三天看时,心里渐渐的生出一丝淡淡的漠然,不由想道,王爷虽然对自己宠爱有加,但我也不过是他众多女人中的一个,我把潘阳王视为自己的唯一,但很显然,自己绝对不是王爷的唯一。如今王爷已去了这么长时间,我还为他相思成疾,病成这个样子,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从此以后,哀怨代替了相思,心结逐步打开,理智渐渐恢复,病情便慢慢的好起来。没过多长时间,饮食起居便像平常一样,王妃的病真的彻底痊愈了。

刘滇看到妹妹的病真的如殷倩所预料的那样神奇的被治好了,心里当然十分高兴,但还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当他去当面向殷倩致谢时,便顺便向画家讨教,殷倩回答说:"道理其实非常简单,如以太守本意作画,不但无助于疾病的治疗,反而会加重王妃的相思之情,鄙人反其道而行之,此乃以怨抚念,以情胜情,化解了王妃相思之苦,才治好了王妃的病啊。"

太守刘滇听罢,深以为是,不由得钦佩万分。 (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