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工作难点及对策

本期期刊速读内容来自《水土保持应用技术》杂志2020年第6期文章《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工作的成效与思考》,乔恋杰,万君宇,周春波。

乔恋杰( 1991—) ,男,山东莱阳市人,学士,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验收工作。

摘要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是一种全新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方法,该方法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提高监管效率。针对该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成效,分析目前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的主要难点问题,并提出建议与对策,为提高水土保持遥感监管水平提供参考。

正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中央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和下放了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要求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近年来,水利部高度重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工作,要求切实加强水土保持事中事后监管。

2018年,水利部党组明确了“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总思路;并提出了“把工作重心切实转变到监管上来,在监管上强手段,在治理上补短板”的工作总要求。

生产建设项目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是监管的重中之重,需要大力推进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工作,实现监管的“全覆盖、高频次、精细化和规范化”,力争监管到位。

随着科技发展,我国空间遥感技术不断提升,我国的遥感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国内卫星制造能力不断提升,我国已跻身于世界遥感科技的前列。随着“环境”、“资源”、“高分”等一系列卫星的发射,我国对地观测数据的获取能力、处理能力已经得到质的提高,各类型卫星数据产品的数量及质量获得极大提升,为实现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的全覆盖和高频次奠定了基础。

1 监管方法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主要是通过某一特定区域的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出扰动图斑,与该区域内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防治责任范围矢量图进行合规性分析,初步判别出疑似违规的扰动图斑,再经现场复核从而确定违法违规的生产建设项目并进行相应查处。

2 监管成效

2.1 实现监管全覆盖、高频次

根据水利部的部署安排,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工作从2015年开始。经过2015—2016年全国38个示范县信息化监管工作的探索、带动,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推广;

2018年实现了在金沙江干流水电开发集中区、晋陕蒙接壤地区、北部湾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圈核心区等4个重点区域,北京、山东、河南等8个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域范围及其他23个省的23个地市的监管全覆盖,全国覆盖区域达到218万km2;

2019年实现了对除西藏、新疆、东北三省、内蒙古兴安盟、呼伦贝尔盟、赤峰市、通辽市等区域以外的约550万km2区域的监管全覆盖;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推进水土保持监管信息化应用工作的通知》[办水保(2019)198号]要求,

2020年,水利部将组织开展一次覆盖全国的生产建设活动卫星遥感监管,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至少要组织开展1次覆盖全省的生产建设活动水土保持卫星遥感监管;

2021年起,中西部地区、东北三省、北京、天津和河北每年至少组织开展2次,其他省份每年至少组织开展3次。实现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的全覆盖、高频次。

2.2 建立了监管工作新模式

依托2019年水利部组织开展的全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建立了具备“监管流程全覆盖、组织模式全融入、信息上下全贯通、图斑变化全闭环”的信息化协同监管技术模式与体系,以协同解译客户端、移动终端、管理端等多端协同、部、省、市、县上下协同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工作,对数据进行一张图管理,保障数据的有序化、可跟踪化、可追溯化,实现遥感监管工作的敏捷性与有效性的统一。

2.3 提高行业影响力

通过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及时发现并查处违法违规生产建设项目、推动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全面依法履职,实现了从“被动查”到“主动管”的转变。

2019年通过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共认定未批先建、未批先弃项目5.5万个,查处5.3万个,查处数量是2018年的4倍,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提高了公众对水土保持法的认识。

3 监管工作难点

3.1 遥感影像解译质量难以控制

目前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遥感影像解译的方法主要是人工目视解译法,其具有工作量大、效率低的特点,且需要解译人员有丰富的地学知识和工作经验,解译质量受解译人员的经验、对解译区域的熟悉程度等各种因素的的制约,具有很大的主观性,难以把控。

3.2 项目防治责任范围矢量图质量仍待提高

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矢量图与解译出的扰动图斑叠加进行合规性分析,可以初步判别出疑似违法违规项目,减轻现场复核工作任务。目前可以从全国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中获取已批复水土保持方案项目的防治责任范围矢量图。

但目前系统中的大部分生产建设项目存在防治责任范围矢量图上图位置不准确、边界不准确、只上传主体工程矢量图,未上传相关临时用地矢量图、未上传项目防治责任范围矢量图等问题,需要进行人工修正,增加了工作难度。

3.3 部分项目无法进行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图矢量化

对于全国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中无法获取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矢量图的项目,需收集项目纸质图纸进行矢量化,但少部分项目无法收集到防治责任范围图;部分项目虽收集到防治责任范围图,但图纸无拐点坐标、无法明确项目位置,无法进行合规性分析。

3.4 外业复核部分项目获取信息困难

在进行外业复核时,由于项目停工、现场无法进入以及现场找不到熟悉项目的人员等原因,无法明确项目名称、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重要信息,加大了下一步进行违法违规项目查处的难度。

4 建议

4.1 提升智能化手段,提高影像解译质量

目前,计算机遥感影像信息自动提取技术难以满足解译任务在精度和功能上的需求,应针对当前遥感信息智能提取、大数据分析模型构建等重点攻关环节,组织科研院所集中创新研究攻关,实现在技术上的重大突破,统一遥感影像解译标准,提高解译的质量和效率,为信息化能力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4.2 严把水土保持方案评审关,提高防治责任范围图质量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可在相关文件中明确“方案基本信息和防治责任范围矢量图需入库”的要求,并将其作为技术审查的重点。以此来督促方案编制单位将相关资料及时、准确地上报系统,提高生产建设项目防治责任范围矢量图的争取率和入库率。

4.3 规范项目管理,明确项目相关信息

规范生产建设项目的信息公示管理工作,要求建设单位在施工建设期必须设立公示牌,明确项目名称、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等,便于在外业复核时获取相关信息,提高外业复核工作效率。

4.4 探索监管工作新模式,提高监管水平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在2019年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构建适用于自身条件的“上下协同、分工负责、信息共享”工作模式,实现数据一张图,规范数据质量,提高监管工作效率与水平。

5 结语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

水土保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贯彻落实中央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决策部署,“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总基调、总思路,必须加强水土保持监管工作,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力保障。

/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