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厂记忆,二十七

徐家和费家

我家南边有二户邻居,偏西的是徐达家(和明朝开国大将同名同姓),偏东的是费晓华家。

徐达公公今年98岁,去年我舅舅和小阿姨打听到他的消息,特意去看望了老人家,身体神志都还不错。我记忆中徐达家总是不开门的,偶尔开门也未必是他本尊,在屋子里打扫卫生的人似乎经常变,我都不认识。一年之中大概能看到他一二次,估计都是因为在外地投机倒把被抓后,被遣送回家

。住不了几天,又没了他的身影。

八十年代初,徐达找到我公公,撺掇他一起到江南去卖肉,据说那儿生意好做,能赚钱,当时我公公心心挂念的是做烧饼,一口拒绝。不过那个卖烧饼的营业执照隔了很久才批下来,一直到1985年左右,我公公才开始“合规”地卖烧饼。到后来我公公的喉咙出了状况,家里不让他继续烘烧饼,徐达又来劝说,我公公还真的跟他出去转了一段时间,最后还是回来了。

徐达应该是继承了沙地人喜欢闯荡的基因,不管成与不成,就是要出去,外面的世界永远比身边的世界精彩,我的血液中可能也有这种基因。

徐达家前面是一个小竹园,大概有一百多平方米,竹子都是细细的,不知道是否缘于无人照料。我从来没记得里面长出竹笋,后来在别处看到竹笋,感觉很是新奇。

徐达家和费晓华家之间有一条小弄,我每天上下学都走这条弄子。

费晓华是我小学同学,他父亲叫施安国,母亲叫费作娟,他跟母亲姓,他还有一个弟弟,比我们小了五六岁,一直寄养在乡下某处,极少出现,他弟弟姓施,不清楚什么情况。

施安国叔叔在三厂玻璃厂做供销员,这个厂在新马路,好像没怎么红火过。当年全社会的物资缺乏,有货在手上的比较翘硬,所以销售员很牛,采购员需要找上门去购货,和现在正好相反。当时企业的规模都不大,很多企业干脆就把供应和销售合并在一起,叫供销科,里面的工作人员叫供销员,一般供销员都是那个企业的头面人物,能说会道之外,身体也得好,需要全国各地跑,大多是长途汽车、闷罐子火车、甚至牛车驴车的。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二家的电表接在一起,总表在我家,每到月底。施安国就拿着一叠的纸来我家结算,经过噼里啪啦的计算,他家每个月的用电量基本在4度,我奶奶总是觉得自己家吃亏了,但又算不过、更说不过他,每次都挺郁闷,其实我家每个月也就4、5度电。

如今我家每个月用电量至少100度以上,家里照明的都是节能灯,效率比七八十年代的白炽灯高了几倍几十倍。仰望天空,月朗星稀,连北斗七星都看不清楚,与童年时代的满天星斗不可同日而语。从这二个数字的比较,大概可以知道原因是什么了,我们消耗了太多的能源

节约能源和物资回收利用的口号,在中国大概是从1960年代初开始提的,我们上小学三四年级时达到高峰,当时每个班都有任务,要求达到多少多少的指标,每个班把上交回收物资前几名同学的名字写在黑板报上,当作先进来表扬,当然是按照钱的数额来排序的。

三厂镇的回收站在供销社的后面,那阵子去那个回收站的小朋友可能挺多。靠在路边捡一些废旧纸张纸板,是很难卖到1分钱的,大多数同学是拿家里用完的牙膏壳去换钱,一般的牙膏壳是1分钱,只有芒果牌(?)的牙膏壳可以卖3分钱,不知道为什么,可能那个铝材比较好。

我从奶奶商店里拿到一个大的纸箱,好像卖了有5分钱,超过班上的多数同学。费晓华从玻璃厂的机修车间弄到一小块铜元,有点像镇纸,但没那么粗,大概是4-5厘米的直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他一直不舍得上交,坚持到最后几天才出手,卖了好像有1元左右,瞬间秒杀全年级,但他心痛了好久

我们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康乐棋开始盛行,类似于现在的台球,但击打的是棋子,像中国象棋那样的棋子。康乐棋的桌子很高,球杆需要举到肩膀上,当时觉得这个姿势很正常,后来看到斯诺克、九球的击球动作,才意识到当年打康乐棋的那个姿势很滑稽,像射箭、像射击、像要和别人干架

英国人约翰逊读书极多,他说:“人如果能有其他的消遣,大概都不愿意读书。”这句话恐怕是对的。康乐棋可能是那个年代冒出来的第一个大众消遣,杀伤力极强,很多人被深深吸引过去,感觉在一夜之间大街小巷都是摆康乐棋的摊子。

我家东隔壁的施会计家就有几张桌子,日夜都有人在那儿打康乐棋。费晓华刚开始是在这儿练手的,后来被家里盯上,转移到其他地方。记得大戏院东边的一条巷子里也有些台子,比较隐蔽,听说在那儿打康乐棋的比较多,而且多是逃学威龙,有一阵子费晓华是其中的一份子。

班主任徐美珍老师终于忍不住了,上门去告状,那天我路过时,不知为何被施安国叫进去。已经是尾声,看到费晓华低着头,他父母都铁青着脸,估计要吃生活了,徐老师一走,我赶紧溜了。第二天遇到费晓华,我偷偷问他,被打了几下?他脸一红,说是用鞋底打的,是一下,假如下次再犯,就至少二下了。

当年我看会中国象棋后,在同龄人里找不到对手,就教会了费晓华,一开始让他车马炮,后来让一个车。黄蕾加入后,他会一些套路,我们三个互不让子,互有胜负。到初中时,我就不是黄蕾的对手了,他大概可以让我一个车。到后来海门人开始搓麻将打长牌,听说费晓华和黄蕾分别是三厂和海门的老千,我感觉他们从小就擅长棋牌,上手很快,而且钻得很深

,这个我好像做不到。

费晓华高中毕业后,好像分配在常乐变电所,一直到现在,去年他打电话给我,生活得很滋润,在钟楼对面还开了一家药店。看来老兄弟们该聚聚了。

(0)

相关推荐

  • 二步妙棋 让界龙腾飞

    二步妙棋  让界龙腾飞 (报告文学) 陆雨欣 下棋的人都知道,如果你走了一步臭棋,步步被动,丢车丢马不说,步步紧逼,最后陷入一败涂地的境地:而如果你在关键时刻走了一步妙棋,不但盘活了全局,然后步步主动 ...

  • 今天堂哥来我家借车,公公碍着面子,差一点...

    今天堂哥来我家借车,公公碍着面子,差一点张口借给他,我把这个事拦下来了,堂哥不开心了,公公也很难为情-- 今天一大早,堂哥就来到我家,坐堂屋给我公公婆婆聊天.大伯大娘叫的特别好听,还关心身体健康,还说 ...

  • 劳改家正传(44)【长篇连载】

    三十六.想自由反而失去了自由 故事简介: 上世纪九十年代,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H监狱里面流传着一个来年要把监狱撤销,并把所有在押犯全部转移到煤矿挖煤赚钱的的流言,在犯人中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有个别犯 ...

  • 公公婆婆进城,我家像鬼子进村……

    上期文章:谁说我只会跳广场舞 作者:徐俊霞 公众号:齐鲁海风(ID:haishangfeng2016) 读者小菊来信说: 冬天家里来了暖气,公公婆婆从乡下来我家小住! 这下我家可热闹了,公公有脚气,进 ...

  • 杀妻灭子疑云 | 9,凤凰男,还是渣男?

    这是一个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故事.如有冒犯,绝非故意. 09 二十多年后,提起李爱农与老丈人喝酒这一幕,费小宁满脸的不屑,她说:"那时候我就觉得李爱农虚情假意." 李爱农失踪案一直毫 ...

  • 药罐子公公竟然打起了我家小孩的主意

     分分钟看"裆下事",全在这里了   由于种种原因, 现在我已基本上不去公婆家了. 但是孩子和孩子他爸随时随地可以去的. 晚上,在家里,二宝突然问:爸,妈,咱家有多少钱?爸妈能挣多 ...

  • 三厂记忆,十七

    躲猫猫 前几年发生过荒唐的躲猫猫事件,躲猫猫是一个游戏,还有一个游戏叫捉迷藏,是把一个人的眼睛蒙起来,去找其他人,所以也叫摸瞎子,这二个游戏有时候被混为一谈,但很可能是不同的二个游戏.摸瞎子我们小时候 ...

  • 三厂记忆,三十二

    雪狗和高新 前进中学的北墙外有几户人家,记得最东边的是雪狗家.雪狗家是父子二个,好像姓朱,我一直不清楚雪狗是父亲还是儿子,就当是父亲的名字吧. 我进过雪狗家,那间小小的堂屋北向,采光差,室内很暗,真正 ...

  • 三厂记忆,二十九

    南河沿.学农 前进中学向南,住了几位同学,周娟.范寒光.陈明辉,周娟家比较靠近前进中学,范寒光和陈明辉住在更南面一点.陈明辉现在是海门某银行领导,他讨了管红心做娘子,他家住在轧花厂:范寒光不知道是否轧 ...

  • 三厂记忆,二十八

    忆苦思甜 曹伟家南边.我家西南边的邻居是一个大院子,住着二户人家,叫什么我彻底忘了,离我家近的那户有二个孩子,儿子好像叫鹿鹿,比我小四五岁,我上初中后他刚上小学,女儿还要小一点,没什么印象了.另一家全 ...

  • 三厂记忆,二十六

    本节根据海门中学83届初三(4)班同学的回忆汇集而成,来自于陈晓东.施霞.黄健新.周娟.季晓梅.徐海鹰.黄亚辉等同学的回忆. 百货商店.缝纫店和照相馆 三厂钟楼对面是百货商店,是三厂镇最大的商店.当时 ...

  • 三厂记忆,二十五

    神医神药 从菜场再往西,今天都是菜市路,我觉得以前西边一段是花园街,三厂镇中心小学丙班的学生来自这条街道.我们同一届的施霞.高海燕住在附近,但不明白为什么张青和王卫东也是丙班的,他们都住在北面的工房街 ...

  • 三厂记忆,二十四

    粮票油票 轧面房隔一个小巷子是菜场的地盘,菜场是后来修的,原来比较简陋.修好后,菜场的主体在路南,路北是办公室.仓库,路就是今天的菜市路. 有一次过年时,镇上发了一些年货券,可以选择茶食.肉.鱼,或者 ...

  • 三厂记忆,二十三

    蒸年糕 三厂钟楼对面的那条路,现在叫钟楼路,一直从钟楼大门通到最南边,我小时候不是这样的,在那个理发点的西北一点,有一排东西向的房子,和今天的菜市路平行,把中心街隔断的.我同学龚正杰家就住在这排房子的 ...

  • 三厂记忆,二十二

    剃头匠 新剃头,新剃头,弗打三记触霉头.这句童谣流传比较广,大概是小时候惧怕理发的原因之一. 吕家往北,隔了三四户人家,在这一列房子的北端,有一个理发点.我记不清楚,这家就是理发的呢,还是租给某个剃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