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懂《祭十二郎文》,中年再读泪潸然 愿我们没有韩愈的遗憾
韩愈曾经写过一篇著名的祭文,名为《祭十二郎文》。南宋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苏轼亦评论此文:“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我年轻时候读《祭十二郎文》并没有觉出它何其感人,我的学生在初读此文的时候,大多也毫无感觉。如今我已经是一个标准的中老年人了,孩子已经长大成人,父母虽然健在却已经年迈。在一个下雪的夜晚,我独自坐在书桌前,百无聊赖地拿起《古文观止》,再次读到《祭十二郎文》,却是潸然泪下。有些书,有些文,的的确确是要到一定的年纪,读起来才会特别有感触,特别能感受到温暖和抚慰。
读《祭十二郎文》,我最想告诉天底下的为人父母者、为人子女者,愿你们不要有韩愈那样的遗憾,愿你们彼此好好珍惜。
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儿,名为韩老成。韩愈和他虽是叔侄,却情同手足,两人年岁相差不大,彼此都在幼年时期失去了父亲,从小相依为命,感情深厚。成年后,韩愈为求取仕途,与韩老成分离,十多年间,两人只有数次短暂的相聚而已。韩老成33岁因疾病去世,远在外地做官的韩愈听闻噩耗,悲痛不已,写下了这篇文章。文章中有这样两处文字特别打动我:
“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这段的大意是说:当初,我和你都年轻,总以为虽然暂时分别,终究会长久在一起的。因此我离开你而旅居长安,以寻求微薄的俸禄。假如真的知道会这样,即使让我做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
年轻的时候,因为体力充沛精力旺盛,对人生充满美好的憧憬,许多人往往选择远离父母亲人求学、工作,忙起来的时候很久都无法回一趟家,不忙的时候可能也会放弃回家和父母小聚。因为我们总想着,我还年轻,我有的是时间,等下个月吧,等明年吧,再等等吧,等到有一天我买了房子车子,手里有了足够多的票子,我再回家看望父母也不迟啊。可是,谁能预料“明天”和“意外”谁先来到?就像韩愈,以为年轻时候的分别只是暂时的,未来相聚的时日还有很多,然而,韩愈未曾料到自己还没功成名就衣锦还乡,比自己还要年轻的韩老成却英年早逝了,他说:“假如真的知道会这样,即使让我做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因此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人,总是这样,非要等到失去了,才能体会到锥心的疼痛,可是,悔之晚矣!
为人子女者,尽孝不能等啊!
在文中, 韩愈还提到了一个这样的细节:“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极乎?”韩老成曾经写信告诉韩愈说自己得了软脚病,疼痛剧烈。韩愈认为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他轻描淡写地安慰韩老成说,居住在江南的人,大多会有这个平常的毛病。可是,待到韩老成的死讯传来,韩愈却痛悔不已,他痛责自己没有尽到长辈的责任,以至于延误了侄儿的病情,他怎么能够原谅自己?
多年来我和一位学生家长保持着友好的联系,当年她是我班上家长委员会的负责人,为自己的孩子和全班孩子付出甚多,最后她的孩子如愿考入了上海一所著名的985高校。有一次她向我讲起了一件事情:“老师,很奇怪,我本以为孩子离开我去外地上学,我会舍不得,但是我送完孩子回来,心情异常平静。我看班上别的家长都恋恋不舍,有的孩子妈妈还流泪了。我是不是冷血啊?”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一时语塞无法回答。她接着说:“我想了想,我的平静大概是源于我在孩子需要我的时候,竭尽全力地为他做了一个妈妈应该做的事情,所以,当孩子与我分离,独自飞翔的时候,我是问心无愧的。”
是啊,为人父母者,对待孩子就应该像这位家长这般用心:应该为孩子做的,一点也不少做。好好地呵护他,真切地关心他,给他满满的、毫无负担的爱,让他在慈爱的氛围里健康地成长。我们为孩子付出爱,不求回报,只为自己无怨无悔,问心无愧。
为人父母者,爱子要用心啊!
人生多艰,我们有缘父子、母女一场,就让我们彼此温暖,拥抱当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愿我们都不要有韩愈那样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