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张德生,《记忆中的校园 》始终在脑海盘旋
【作者简介】张德生,吉林省四平市人,年已花甲,仍有一颗好奇心。运动、旅行是最爱,闲暇时用文字记录身边的寻常事,感觉生活就是一首快乐的散文诗。
天安门文学★有温暖有情怀
我的豆蔻年华(一)
记忆中的校园
作者 张德生
阔别四平市第一中学整四十周年,作为七五届毕业的一名学生,我的心情异常激动,往事如絮,许多难以忘怀的画面纷纷飘进我的心理。
岁月如歌,有多少动听的旋律萦绕在我的心灵深处,又有多少感动,铭刻在我的记忆中。回想每一个场景,更多地是甜的,有时它是酸的、苦的。也有时它是枯燥无味或是平平淡淡的。母校的草草木木,母校生活的点点滴滴,唤起我的深情的回忆……!
母校远离嘈杂喧闹市区的东郊,环境幽静秀美,校园大门正北。面向中央大街。大门两侧是一点八米高的红砖墙,其他三面是一米二宽两米高的干打垒墙围成的校园。踏进校园的大门,满目葱茏,松柏错落有致,灌木丛纵横整齐,给人一种幽静,典雅,清凉的感觉。院内红墙灰瓦的教学大楼、东西两侧纵横矗立,四百米标准赛道在校园的东侧。在主教学楼的后面,是两排整齐高大的白杨树,象哨兵一样挺立分列在甬道两旁,在主教学楼和西教学楼间是水房和校办铸造小工厂。宽阔的大礼堂和学生食堂相连,大礼堂的西侧是学校的后勤和马厩,北侧还有一趟教师住宅平房,这就是我记忆中的校园。
我们的校园宽阔寂静,一年四季都变换着不同的景象。
春天来了,脉动的春风吹醒了冬眠的大地。青草开始抽出嫩芽,树上的枝条又着上了绿色,杨絮飞舞,各种春鸟在蔚蓝色的天空下愉快地飞翔争鸣歌唱,已经有早到的燕子在天空上下翻飞穿行。
夏天到了,太阳热烈的亲吻着大地。这时,楼前的树丛和后面两排挺立的串天扬绿叶,形成天然的绿盖屏障,遮挡住炽热的骄阳,让校园变得安谧而庄严。偶尔一场喜雨过后,洁净,清爽,湿润的清淡的空气沁人心脾。校院的操场上没有一个人去踩踏。同学都自觉的走在甬路上,相拥着,说着,笑着,去我们想要去的地方……。
秋天是凉爽的季节,风儿夹着金色的叶片游荡飘落,花草儿也枯萎了,可女同学佩戴的纱巾五颜六色,在送来一阵阵凉爽的秋风中,发巾飘飘,似盛开的花团,冲淡了秋天的凉意。
冬天来了,校园里,披上白皑皑的冬装。房子白了,树木白了,地上白了,太阳出来了,照在雪上,光芒闪耀。一场雪过后,每个班的同学都自觉的地,带上扫雪的用具,清扫自班的分担区,此时,在操场上发出平日里从来没有过劳动的欢笑声,大家说话时哈出的气,都是热腾腾的。银白色的校园,反射刺眼的光线是那样地纯净和不可言说。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校园!
当时文革期间、初,高中在一起,我在四平市第一中学,学习生活了五年,记得在校学生两千余人。因为我们学校建校历史时间长,悠久的校风,良好的传承,文革前的老高中教师占大多数,所以,传统教学还在延续。“治学严谨,因材施教”是母校教学的优良传统。老师以教为纲,各学科都有教研组。教研组里都有本学科的带头人《学术权威》。代数教研组“辛学舜”老师,物理教研组“宋义”老师,语文教研组“李文”老师,几何教研组“仁殿生”老师,化学教研组“李婷杰”老师《南开大学毕业,是我班第一位班主任》等一批教学精英,在主推着学校的素质和发展。在那个年代,我们的校长亲自“一手抓校纪,一手抓教学”。整个校园整洁,师生风纪严明,那个年代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每个教室玻璃明亮完好无损,桌椅整齐。每个学生人人自律,就连上衣的风纪扣都严谨有佳,佩戴的“红卫兵”袖章一律在左小臂以上,整齐划一,这就是我校当年真实校园风貌。学校学习氛围很浓,上午四节课(下午后有一或二节课),还有读报和自习课。 每个班级每个同学都有一种荣誉感,为争夺纪律,卫生和学习成绩得到一面三角小红旗而尽自己的努力和贡献。特别是每当全校师生集聚在操场,每个班,每个年部高亢的歌声,一浪高过一浪缭绕在操场的上空回旋震荡。每个同学都能为本班级年部争得荣耀而尽力。放学前,全校每个年部组织巡查每个班级当天的纪律和卫生情况,做到当天点评打分,班干部都知道今天我们差在哪,明天做什么,一天有序紧凑的学习生活安排已成习惯,在当时我们学校比其它学校的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每届新生入学,校方都要举办一次传统教育,历数学校的荣光来激励着学生自律自己,勤奋学习------。我校在教学上取得的成绩和社会公德口碑在四平地区,时至今天其他学校也是不可超越的。
一个学校的荣光,是来自于它的历史传承和现任校长的人格魅力和管理理念。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学校的一部分教师,擅长抓道德风纪的校长,这个学校的学生一定品德是高尚的,仪表是端庄的。擅长抓课堂教学的校长,教师一定是尽心尽力的,虽然,我们是经过“文革”熏陶的一批学生,同学的文化底子比较浅薄,但我校绝大多数老师,都尽其所能不厌其烦的讲解,学生成绩与其他学校比较也是名列前茅的。校长的人格魅力是巨大的,这样的校长生命是持久的,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所好学校必然有一位好校长,这种影响是长期的。
最让我难忘的事,经常见到我们的校长伫立教学楼窗前,俯视观察校园中师生的动态。无论在微微晨曦的校园中,淡淡暮色街道旁,甚至夏日的骄阳下和冬季的朔风中,你都能看到他结实和自信的身影!默默地站着,肃然地看着来校和归去学校的师生······其实,他无言的伫立无需言语已给师生注入了力量,那就是自律,自尊和自信!我在校的五年里,感觉中的校长是一个睿智的,相当严格的,做事严谨实干的、自信潇洒的,精力旺盛的,妙语连珠的,旁征博引的,具有很强感染力,号召力和煽动力的,是令我敬佩的校长,他的名字叫王永珍。他在我们几届同学的记忆里扎下了深深的根,同时为我们树立起一面镜子。
岁月匆匆,四十年前的校园已荡漾无存,但是,传统的四平市第一中学,它的校风、校纪以及有社会良知为人师表一大批功勋老师,永远铭记在我心里。当年风华正茂的我,如今已是青春不再。然而,我对母校深切的怀念却时时刻刻莹绕在心上。四平市第一中学是很难用笔墨诠释的。就让那首《校园的早晨》作为结束语吧:
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
清晨来到树下读书
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
也照着身旁这棵小树
亲爱的伙伴亲爱的小树
和我共享阳光雨露
请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
直到长成参天大树
天安门文学创作室编辑部人员
总 编:海底月
副总编:韩 晗
【散文小说部 】主编:梦未央
责 编:王艳红
【剧本杂文部】主编:丑 树
【评书朗诵部】主编:小姐姐
【书评赏析部】主编:水 岸
责 编:雨 浓 yuny 丁子苪
投稿须知
本刊所有来稿文责自负,附100字个人简介、联系方式、真实姓名、生活照片,稿件以Word文档发送,否则不予受理。投稿邮箱:zgsgb4@126.com
根据作品质量打赏,10元以内不发放,10元以外,一半赏金作稿酬(10日内结算),其余赏金作为平台运营,请加稿费发放人素素微信j13603499693。自愿参与,适度打赏。
中国诗歌报,简称中诗报,平均日在线创作人员10000多人。作为中国诗歌报所属的天安门文学平台,集文学、文艺、文化三位一体,主要刊发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故事、剧本、摄影、书法、绘画等体裁,欢迎投稿。
中国诗歌报出版的系列纸刊
◆ ◆ ◆ ◆ ◆ ◆ ◆ ◆ ◆ ◆
中国诗歌报(中诗报)平台
中国诗歌报所属天安门文学平台
中国诗歌报所属中诗报朗诵中心
中国诗歌报所属中诗报诗词创研中心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