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说也不对,不说也不对,实话实说真的很难
诸葛瑾,字子瑜,是诸葛亮的大哥。比二弟大7岁,生于174年的他,选择为孙权卖命。
心胸宽广,性格温和的诸葛瑾,深得孙权的信任。
在刘备进攻东吴时,有人造谣,诸葛瑾和刘备互通信息。孙权反驳:我和子瑜,可以说是神交,不是旁人可以离间的。
这个时候,应是222年。诸葛瑾和孙权,已经共事22年。
诸葛瑾的说话方式,和张昭有很大区别。
张昭是直来直去,该说的一定要说。
而诸葛瑾则拐着弯说。
他同孙权,无论谈话、劝谏,从不急迫直言,只是稍微表示出自己的倾向,大略道出自己的意图,点到为止。
如果孙权表示不赞同,诸葛瑾就放弃正在聊的话题,转向其他的内容,借用其他事情,用同类事情的看法,来求得孙权的赞同。
这种曲线说服,往往奏效。别人做不通了孙权的思想工作,他能做通了。
有一次,孙权因某件事情,对吴郡太守朱治很生气。朱治曾经举荐孙权为孝廉,孙权平时对他也很敬重。孙权不好意思责备朱治,但心里又生气,火发不出来。
诸葛瑾揣摩到其中缘故,又不敢公开明白地说出口,于是跑到孙权面前写信,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推测分析孙权的内心活动。写完后,他将信呈交孙权,孙权看后很高兴,笑着说:“我的疙瘩让你给解开了。颜渊之德,是要人更为亲爱,难道就是这个意思吧!”
某次,孙权责备校尉殷模,给他定了个谁也想不明白的罪名。很多大臣为殷模求情,孙权更加愤怒,与求情的那些人反复论争,只有诸葛瑾默不作声。
孙权问:“子瑜怎么不说话?”
诸葛瑾离开座席说:“臣下与殷模等人,因故乡沦陷,生灵灭绝,离弃祖坟,携老带幼,披荆斩棘,前来归顺圣明的教化。在流亡中,蒙主公生身养命之福,但是,我们不能自我互相督责砥砺,以报答万分之一的恩德。现在,殷模辜负圣上的恩惠,犯下罪恶。为臣认罪尚来不及,确实不敢说什么。”
孙权听后很为伤感,于是说:“我特为您而赦免他。”
在外人看来,这诸葛瑾活得真累,话不敢说,屁不敢放,活着真没什么意思。
那看看,那些敢说话的人,有什么下场。
虞翻文武全才,性子狂放,说话直率,屡次大胆向孙权进谏,惹得孙权非常不满意,把虞翻流放得远远的。
靠着诸葛瑾向孙权说小话,虞翻才保住性命。
不过,等到孙权登上皇帝宝座,孙权能听进的话,越来越少了。
中书典校郎吕壹,是孙权的心腹,特务头子,极受孙权宠信。他玩权弄法,大臣潘濬、步骘、陆逊不断上书指责吕壹,潘濬甚至打算把吕壹暗杀掉。
后来,吕壹搞事搞到孙权的女婿朱据头上。孙权一调查,发现朱据是清白的,于是说:“连朱据都会被诬告,何况一般的官吏百姓呢?”一怒之下,将吕壹处死。
孙权一边自责,一边责怪别人,他让中书郎袁礼去斥责诸葛瑾、吕岱、朱然、步骘四人:我与你们四人恩犹骨肉,荣福喜戚,相与共之,自己政治上出错,理应上奏劝告,不应置身事外。
这四人怎么回答呢?
诸葛瑾、吕岱、朱然、步骘说:我们几个,都是带兵,不掌握民事,吕壹那些事,陆逊、潘濬应该知道吧。
陆逊、潘濬见到袁礼时,又怎么说呢?
——陆逊、潘濬,脸色大变,一通痛哭,有不自安之心。
袁礼把他看到的,听到的,回去和孙权一讲,孙权也是怅然若失。
敢说不的,不是死,就是流放。听不得反对声音,不采纳不同意见,谁还敢说话?
当最有情商,最有说话艺术的诸葛瑾,都不敢曲线进谏时,实话实说就成为一种奢望。
听不到实话,就不知道实情。而不知道实情,哪怕是圣人,也会不断犯错。
错误累积多了,更大的危险迟早就到来了。
《三国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