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金滩村的“大变迁”,离不开这两个人的坚守

《山海情》中,金滩村的发展,离不开东部沿海地区的帮扶,离不开陈金山、凌教授这样的“贵人”,离不开政策的支持,离不开像杨书记、吴主任这样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本地人的坚守,尤其是马得福和白校长这样的干部。

1、扎根基层的马得福

上级领导来了又走,对口扶贫的干部也是来了又走,只有马得福,从他一上班到如今,他还一直坚守在金滩村。
因为妻子,他或许动了离开的念头,但是他心中一刻也放不下这片土地。
这是他的第二个家。
马得福上班一报道,就被拉着去完成最难的任务,动员涌泉村的居民去吊庄。后来,还是他父亲马喊水和老支书带头,才完成了涌泉村的吊庄指标。
马得福自从参加工作以来,任劳任怨,不管村民有啥事,也不管几点找他,只要能够找到他,他就立刻帮村民去办。
为了能够让村子里通上电,他跑了无数次供电所;为了能够让村子里能够正常供水,他不惜大闹县长的现场会。
后来,麻县长逼着他开双孢菇种植的经验大会,他不惜冒着被处分的危险,把双孢菇滞销的问题告诉了杨书记。
闽宁镇建设遇到问题,他让自己的亲弟弟得宝垫资完成了项目,后面好容易要到了钱,他又委屈自己的弟弟,让别人先零钱,又欠了弟弟的钱。
当初,陈金山要推广种双孢菇,是得福一家家做思想工作,动员他们种菇;后来陈金山让大家去打工,也是他动员大家踊跃报名。
可以说,金滩村能够发展到今天,都是马得福这样的干部没日没夜的付出才换来的。
马得福也从来不觉得辛苦、不觉得累,哪里需要他,他就去哪里。
他很少为自己考虑,内心装着的,是全村人。
上级的好政策,陈金山、凌教授这样的“贵人”,也正是因为马得福这样的干部执行和拥护,才得以推广和实施。
预告片中,他又要去“啃”最硬的那块“骨头”了。
扶贫道路上,因为有无数马得福式的干部,才能把路走向成功。
他们才是最大的“贵人”。

2、教了一辈子书的白校长

剧里虽然没有直接交代,但我们可以推断出,白校长其实并不是涌泉村的人,他或许也曾是个支教老师,为了涌泉村民的教育,他甘愿留了下来。
他是个优秀的老师,不仅教学质量高,还能拉会唱,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不仅如此,他还是整个村子里孩子们的“知心人”。
得宝他们四个人跑出去,是白校长帮忙教育;马得福被麻县长忽悠,他不知道该怎么办,跑到白校长那里咨询。
水花说,她这辈子最好的时光,就是给白校长做学生的那几年。白校长是所有学生心中最无私的人。
或许当初为了孩子们,他愿意留下来,教一辈子书。
看到哪个孩子无法继续学习,他心痛,甚至不惜去拦车,也要拦下他们,让他们继续留在学堂,哪怕留一天都是好的。
他是老师,甚至教育的重要性,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只有读书,才能真正让金滩村的人富裕起来。
他看似没本事,把学校当家,辛苦地过了一辈子。
实际上,他才是金滩村最有眼光的人。要不是他,不会有马得福这样的干部,也培养不出麦苗这样优秀的“打工人”。
马得福心中装的是村民,白校长心中装着的,是他的学生。
他为了让所有的孩子参加演唱比赛,为了给学生们修建操场,不惜卖了电子厂对口帮扶的四台电脑。
他知道他会面临什么样的处分。
但是他并不在乎。就像他说的,我不管什么个人前途,我只在乎我的学生。
或许正是他的这种精神,才让郭闽航留了下来吧。
郭闽航的坚守,让他的精神得以延续。
白校长的坚守,才能够让金滩村发展得更好。因为他的坚守,是教育的坚守。
因为他,村民们才不会是“文盲”,村民才能一代代“开智”,能够拥有比他们父辈更长远的目光,掌握更多的技能。
就像水花对得宝说,我并不比你聪明,只是我上过初中,所以懂得比你多一点。
麦苗出去打工后也发现,知识非常重要,所以她不仅自己报了夜校,也让身边姐妹们去学习。
白校长是我们老师形象的“代言人”,正是老师们的无私付出,才有学生们一个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白校长虽然最后被撤职了,可是他不在乎,因为只要让他继续做老师,比什么都重要。
金滩村这十几年的大变迁,离不开这两个人的坚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