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和平古镇(上)

邵武,地处武夷山南麓、富屯溪畔,史称南武夷,素有“铁城”之称。历史上邵武又称樵川,樵者,因城西有樵岚山也。当地有河流叫樵溪,流出县城北面,北城门叫樵溪门。元朝著名诗人黄清老把自己的诗词著作名之为《樵水集》;明朝永乐进士浮梁知县曾真保著《樵溪鱼叟集》;清朝岁贡杨崇道有《樵居吟》诗集问世。邵武乃闽北重镇,历史悠久,建城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曾为福建八府之一。其历史建制与名称变更如下:

三国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置昭武镇,不久升为昭武县,属建安郡。

晋太康三年(公元291年)因避司马昭之讳改名邵武县。东晋太宁元年更名邵阳县,南朝宋永初元年复名邵武县。

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县,归泉州(州治今福州);十二年(公元592年)复置邵武县,属抚州。

唐武德七年(公元621年)属建州。五代晋天福元年(936年)改名昭武县,五代汉乾佑元年(948)复名邵武。

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属邵武军。

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属邵武路。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属邵武府,沿袭至清代。

1983年撤县设省辖县级邵武市,现由南平市代管。

和平古镇,地处邵武县西南,面积192平方公里,建置始于唐朝,是福建省历史最悠久的古镇之一,也是一处全国罕见的城堡式大村镇,其众多古建筑是中国迄今保留最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群之一。和平古镇是古代邵武通往江西、泰宁、建宁、汀洲的咽喉要道,而且福建出省三道之一的隘道“愁思岭”就在和平境内,因而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自唐代以来,历设里、乡、分县建制。和平古称“禾坪”,意为此地地势平坦,盛产粮食。早在新石器时期,古越先民就在这儿繁衍生息。而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唐代。唐时称“昼锦”,宋为“昼锦乡和平里”。因唐代这里已经人口稠密,形成繁华的街市,故宋以后又称“旧市街”。元承宋制。明为“三十三都”。至万历年间,和平开始修宝塔、建城堡。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设和平分县。

虽然和平古镇早早就进入了我的视野,但是此次前行确属意外。本来计划是要爬江郎山,顺路探访廿八都古镇的。可惜当时天公不作美,又是雨又是雾的,查了下天气预报,果断决定立即开往三百公里外的和平古镇,这也算是自驾游最大的好处吧。

停车场和游客接待中心都位于古镇南门。南门谯楼为三重歇山顶式楼阁,高大雄伟。历史上,经由古镇北部“愁思岭”古隘道出入福建,南门可谓是必经之路。出南门,可经大埠岗到将乐;由将石圩往泰宁、建宁、宁化,进而可达连城、龙岩、漳州等闽西、闽南各地。而从宋代以来,二十都所产竹制纸、笋干等商品也大都由此进入和平,越过“愁思岭”古隘道到达黎川,再由黎川走水路船运至南北方各大城市码头。

其实古镇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城堡的。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由于镇上的大户人家时常遭山贼土匪强扰和掠夺,在黄氏族裔黄显岐、黄若岐首倡下,方始修建和平城堡。城堡周长360丈,占地0.43平方公里。修建和平城堡就地取材,城墙基本用河卵石砌成,别具匠心。城堡辟有四大门、四小门,东西南北四个主城门上建有谯楼,用于瞭望。

现在看到的南门没有小门,后面介绍东门时大家就可一睹原貌。


准备进城。


城门下角有“禁止搬运,保固地方”禁碑一块。据悉,和平古镇有“旧市三禁碑”,除了上面看到的,还有禁止乱设摊点的石碑和狮形山下的护林碑。


城门由石条砌筑而成


古镇这条南北走向的古街就是有着“福建第一街”之美称的和平街,也就是从前的“旧市街”,是古镇千余年来商业繁荣不衰的历史见证。古街全长600余米,宽6-8米,中间以青石板铺筑,两边铺河卵石,街道两旁布满商铺、客栈、酒楼、烟馆、妓院、赌场等等。因北高南低的地形关系,街道随形就势形成“九曲十三弯”,宛如一条腾空欲飞的青龙,气势不凡。


不远就见到一座八字砖雕牌坊门,这就是黄氏宗祠--睦九堂。


说到和平黄氏,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名字--黄峭。黄峭(公元872-953年),字峭山,又名岳,字仁静,号青岗,后裔尊称为峭公或峭山公,锡公的长子,远祖自河南光州固始入闽。据说,黄峭之父从河南到邵武做官时,发现和平的水向西流,非同一般,因此把家安置在和平。其子果真应证了和平风水好,自幼沉宏,有智略,十八岁考上进士,后官至五代后唐工部侍郎。据族谱记载,黄峭为春申君黄歇第四十五世孙,二十四孝故事之一黄香第三十一世孙。黄峭娶妻妾三房(上官氏、吴氏、郑氏),每房都生了七个儿子,共计二十一个。在八十大寿时,他把所有儿子召集起来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命令各房仅留长子侍奉晨昏、尽孝送终,其他十八个儿子各得一匹马与一斗瓜子金,分遣各方,自创家业。并口占《遣子诗》一首赠别:“信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振纲常。足离此境非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朝暮莫忘亲嘱咐,春秋须荐祖蒸尝。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就因他的开拓思想,现在黄峭后裔已遍布世界各大洲,累计达4000多万人(资料数字,个人存疑。可能只要有其DNA的都算上了吧。黄姓为中国第八大姓,人口大约为2700万)。邵武和平古镇已成为联系海内外黄氏后裔和宗亲的重要纽带。

睦九堂为黄峭第八子,也即二房长子黄政后裔所建祠堂。


祠堂应该是重修的,从这只做工粗糙的砖雕狮子就可以看出。


里面改作和平戏院。


进入是一个大天井,前面有戏台


正堂要上几级台阶


正堂做和平家风馆用途。


旁边的院子。后来才知道这已经是另一幢古建--蛰庐的地盘了。


前行不远,即可见到蛰庐。蛰庐建于民国时期,是和平本地著名乡绅李屏山宅第。李屏山曾任江西南丰等县的县长,因觉官场险恶,又遭人陷害,心灰意冷之下,决定回乡定居。屋名“蛰庐”,取意像动物冬眠一般,蛰居不出。李屏山虽然不仕了,但在家乡开办了苍松农场和和平中学,重建了中宇桥,贡献良多。


昼锦里,和平古名。


我最喜欢这些破落的老房子了,原汁原味。


小天井里是二层楼阁,别有洞天啊


巷子尽头是蛰庐侧门。


花费一番口舌,维修房子的大叔终于同意让我参观。里面是一个宽敞的院子。


边上的庭院


正门为青石库门,青石门匾书“蛰庐”二字。


门前还有古井一口


透窗材料似乎是灰泥


入门天井


木雕相对简单


正厅后面是一个狭长天井


旁边的院子,应该是以前房屋倒塌了空出来的


到了适才黄氏宗祠旁边的院子。


走到赵井巷,看陈氏贡元宅。


大门为青砖斗拱门楼,门额石匾刻“贡元”两个大字。此宅为明代探花、都御史陈泰后代宅第,系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岁贡、四年改恩贡的陈纾所建。

路边进入一座民宅偷瞄几眼。

也有这样残破不堪的

往东不远,谢傅巷口见到一座“恩魁”牌坊门。恩魁宅建于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主人为傅嘉训,号师古,乾隆元年恩科第一名,故其门额镌“恩魁”字样。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恩魁的“魁”字少了一撇。据说这是为了显示皇帝至高无上,任何人不得超越;即便是恩科魁首,魁字少一撇也表示谦虚。可惜此宅已毁于火,只剩下大门。


又是路边的普通民宅


转出古镇东南边,又见到一个残存的黄氏宗祠大门。


重回镇中,按标识找到古县臣署。


县臣署前的草坪。

县丞署俗称分县衙门,位于古镇区东南隅的谢傅巷,坐西朝东,现有面积约500余平方米,两进厅,五开间,构架以抬梁式与穿斗式结合。由于和平历史以来就是邵武南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在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设和平分县,置“分县署”和“把总署”,驻兵把守,隶属邵武府治。据说整幢建筑保留了明代建筑遗风,可惜没得进。


沿巷道往东行进。


眼前出现一座风格独特的建筑,下面是砖墙,上半部却是木制阁楼。


连小门都做得十分细致。


主角现身了--李氏大夫第,大门是一个豪华砖雕牌坊式门楼,高大威严。

李氏大夫第,建于清同治年间,为奉政大夫、知州李春江,奉直大夫、直隶州州同李奇川的宅府,俗称“李恒盛”(寓为永远繁盛)。大夫第建筑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为四合院式天井院建筑,南侧有木构二层护厝,院内三进厅。此门李氏清晚期曾经有过“一门九大夫”的显赫历史。

八字墙上的砖雕有四幅《三国演义》里的典故“斩颜良”、“华容道”、“长坂坡”、“博望坡”以及“宋太祖千里送京娘”等,其他很多就是寓意吉祥的松、竹、梅、鹤、鹿、麒麟等组合的画面。

八字墙下方的正八边形水磨砖以及万字纹雕刻组合十分少见。


这幅是“松梅竹雀鹿”齐全。

瓶生三戟


龙凤图案雕刻。龙在下、凤在上,是典型的清同治间产物。原因大家也许猜到了,其母为慈禧,同治早期就是由其母垂帘听政的,达八年之久,这凤自然压过龙了。

户对上方雕刻双狮戏球,残存部分可以看见户对石突出部分以木榫连接。


花瓶形状的砖雕漏窗,处处显示出设计者的精妙构思。


李氏大夫第旁边的巷道,可见其进深之深。据说李氏大夫第里面木雕同样精美,可惜又无缘一见。

附近又见一个青砖门楼

走出谢傅巷口,又见一段城墙。

城墙由卵石砌筑,下有花岗石条筑成的门洞,原来已经来到古镇东门,这就是传说中的城门中的小门。


小门内部构造。


从外面观看东门的小门。


继续前行,很快看到东门谯楼。


谯楼支柱


东门谯楼与南门相同,也是三重歇山顶木制楼阁,逐层收分,更显气势雄伟。


门洞石块明显是老构件,形态各异却又丝丝入扣,连接紧密。进去的街道就是古镇的东门街。


城墙由不规则石块和卵石堆砌而成。


同样有“禁止搬运,保固地方”石碑。


城门的门闩孔


继续东行。前面出现的建筑叫“旧市义仓”,是一家地方公益性的义仓。此义仓为廖氏家族的岐山、少山两兄弟秉承其父遗愿,与东门李芳蹊等人首倡并捐巨资和租谷、田地,乡人亦踊跃捐资、捐粮、捐田,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建成。救济对象除了本村贫苦百姓外,也会赈济过往灾民、难民,在灾荒之年发挥巨大作用。同时,义仓有着严格的管理与使用规章制度,光绪年间所编写的《旧市义仓便览》就详细记载了其管理与使用的规条,为研究义仓制度的沿袭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从义仓旁边的楼底通道进入。


出来是古镇里仅存的两座明代古建之一--李宅。李宅是著名抗金民族英雄、“南渡第一宰相”、南宋开朝宰相邵武人李纲第七子李秀后代的宅第,建于晚明时期。


入门是一个卵石铺就的院子


此宅是由两幢中轴线平行、既独立又相联的单进厅合院组成。


有趣的柱础。我估计木柱础才是老构件,石柱础是后期更换的。


李宅前的这条巷子就叫李家巷,这里是李纲后代聚居地。


沿石板路前进。


李家巷接近东门街处,有一座过街门坊--“岁进士”坊,为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岁进士李友杜所立,同治年间重立。据《庆亲里李氏宗族》记载,清代此巷李姓一族出了三名进士,因此此巷也称为“进士巷”。


沿东门街西行


路边的民宅内部


在一条不起眼的巷子里,发现宝贝了--一个残缺的牌坊门楼,属于廖氏家庙。


宗祠的小门


这两字还真难住我了...入弟?


精美的砖雕,有鹊上梅枝、凤凰牡丹与龙凤呈祥。红色的大家应该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吧,特殊年代百姓用泥巴遮住这些砖雕不受破坏...


六边形水磨砖


青石门当


廖氏家庙正面


双龙戏珠


这货是凤?还是仙鹤?


梁底也有雕花


残存的部分,还是能清晰看出祠堂原来的布局。入门后是天井,青石板铺就。


二进厅


三进厅,应该是原来寝堂的地方。


巷子尾部开有两个门


先进入右边的。入门后是天井,厅堂与大门呈垂直方向。


再进入左边这道门,进去后是个小院子。


居然保存的不错。


天井


门扇雕花


二进厅


供桌木雕


三进厅


后面又是小天井


侧面还有厨房,不简单。


继续东门街


又见一座“大夫第”


行升巷里,也有意外收获,又见砖雕斗拱门楼


类似博风板位置的鹊上梅枝砖雕


厉害了我的哥--狮象把门。这狮子的雕工,跟之前黄氏宗祠看到的狮子可谓云泥之别。


看到这幅图是“雀鹿蜂猴”(爵禄封侯)。


破落的“郎官第”


杂草丛中,依稀可想见昔日的荣耀。


前方已经依稀可以看到旧市街了...


一个貌似普通的砖拱券门,砖的排列与组合是那么繁复而精确,妙不可言...

(0)

相关推荐

  • 泉溪瀑林高负氧,邵武度假真时尚。

    泉溪瀑林高负氧,邵武度假真时尚 邵武地处福建省西北部,史称"南武夷",又称"铁城". 这里生态良好.风景优美,是国家级生态市.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q ...

  • 邵武和平古镇印象

                                  和平--最具特色的千年城堡式古镇 和平镇位于闽西北邵武南部,是一座有四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和平古称"禾坪",是一座古城 ...

  •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福建邵武和平镇

    和平镇位于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历史文化悠久,是邵武历史上第一古镇,早在四千年前便有人类繁衍居住. 和平历史上人才辈出,曾出过2名宰相.6名尚书.137名进士,有中国进士之乡的美誉.2005年被列入中国 ...

  • 福建邵武:和平古镇

    和平古镇位于闽北的邵武市境内,是个有着千年历史的的文化古镇.小镇高墙环城,里面街巷交错,有长达500米的青石板古街.数十条卵石巷道.200多幢古民居鳞次栉比,是个"全国罕见的城堡式大村镇&q ...

  • 福建省邵武市小升初真题数学 在比例尺是1∶20000的图上,甲乙两地图上距离4.5cm,甲乙的实际距离是(________)米。

    福建省邵武市小升初真题数学 在比例尺是1∶20000的图上,甲乙两地图上距离4.5cm,甲乙的实际距离是(________)米. 难度系数:一般(0.65)

  • 邵武试院

    宋代段子:我的第一个远足地是闽北的一个城市.1985年夏天,45次特快列车走了36个小时,到达邵武.我还记得那时的震撼场景:从来没有见过的山.水.森林,还有食物.<夷坚志>有很多关于邵武的 ...

  • 惠山古镇上的祠堂建筑

    惠山古镇祠堂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其范围从昭忠祠.惠山寺向南沿黄公祠直到街口,历史上自唐宋至民国末期,共有记载的祠堂及祠堂建筑总数在120以上.可惜许多祠堂年久失修.折毁殆尽.好在仍有不少祠堂至今保存完好 ...

  • 刘邵武先生的调神汤

    发表者:赵东奇 117人已读 调神汤: 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川椒10克.党参30克.大枣10枚.甘草10克:生石膏30克.生牡蛎30克.大黄10克:桂枝10克.车前子30克.水煎服. ...

  • 走进游埠镇洋港村:游埠古镇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走进游埠镇洋港村:游埠古镇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洋港,原名羊港,意为羊能涉水而过的浅水小溪.这里曾经与对岸的洋埠镇仅一溪之隔,两地的羊群可自由过往.建村后羊港雅称为洋港.衢江本不经过洋港,因一场大洪水,洋 ...

  • 相比和平古镇,嵩口古镇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1月22日,我第三次到和平古镇.第一次是在2008年正月初七上班的第一天,去学习如何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二次是在2016年夏天,我们自驾游到了和平古镇,当晚住在那里,观赏了日景夜景,走遍了大街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