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溯源•《潜水河上的桥和闸》作者 陈万海

潜水河上的桥和闸

作者  陈万海

远古潜水河是我们潜江人的始祖河,潜水在水经注丽道元一文中讲:七十五里不到百里路,上起汉水杨巷下至沱口大官垱,潜水河上有八桥二闸。
潜水河上第一桥通镇桥,百姓又叫脱衣桥,桥址在现在的关户村还留有一石碑,清朝乾隆帝时修建的,碑上记载是当地一姓王氏先辈出资修建的,他为当地百姓行赶刘家场街提供方便做的善事现在还有石碑为证。
潜水河上第一闸为保安闸,保安闸历史并不长,据王新法老人讲:建闸时年在一百二十多年,传说是双河桥一位寡妇捐资修建的。在清朝光绪年间,这女人本来一家做生意很富有的,因年过半百时丧夫,她不懂经营感觉有钱也无用就将家里的积蓄捐出,在潜水榨湾修建一闸,闸修好后为控水患、方便百姓出行都起到极大的作用,她把闸取名为保安闸,意为用保安闸之名保一方平安。这就是今天保安村的由来,从此潜水经保安闸进入西荆河。
阳场石桥的前身是一座木桥。那是解放后的1950年,阳场人为了庆祝建国一周年在潜水河上划龙舟比赛,当时因看比赛人多把木桥压垮了,后来阳场百姓筹资用石头又修建一桥,这桥为方便阳场潜水两堤和两街百姓相通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可想阳场街在远古历史中起到过许多历史性作用。阳场街分两水,东注入荆水后改沔水,史上写沔水接潜水阳场街为开端口,是华容道必经之道,南流入潜水至沱口大官垱进夏水。阳场石桥遗址至今尚在。
马场红壁剅石桥,是清朝光绪年间建桥,有近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当时马场街两岸百姓出行过潜水河很不方便,当时有关屋瓦屋台有钱人叫关肇勋,他家有良田百亩,鸭子两棚,一棚白鸭,一棚黑鸭,在当地算是富户。他捐资修建两桥,一座叫红壁剅桥在潜水河上,一座建在皇装河上叫皇装垱桥,皇装垱桥在现在的浩口幸福村,红壁剅桥在熊口马场村。两石桥至今尚在。
龙湾镇黄桥潜水紧靠返湾湖,潜水上用木材搭有黄桥,方便了两岸百姓。这里是江汉军区诞生地,贺炳炎为司令员。黄桥遗址也还在。
龙湾镇腰河村有一座过街楼桥,潜水经过腰河,当时腰河潜水两岸堤上都是街道,叫南街和北街。因此,两岸为通行方便修过街楼桥连接两街,此桥至今己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过街楼桥现在还有桥基,今年己过九十七岁高龄的老人苏孝英讲,修桥捐资人叫黄文科,苏家浩,付相堂等人,是当时被人广泛传颂的好人。
龙湾镇有龙西石桥,尚在潜水上当地百姓一直在使用。龙西桥后重修了还是在古潜水遗址上。还有郑家桥修建在远古潜水遗址上,龙湾至张金公路桥就是再古郑家桥潜水遗址上修建的。红鸡桥被撤重修,龙湾原三桥都是在古潜水遗址上修建的,今古龙湾一书没有潜水记载说明。
潜水熊氏桥在龙湾红石村,清朝熊氏先辈因念书每天都要在潜水过渡船很不方便,他立志读好书做官后回来在这建桥,后来他真的做官回来修了这座桥,后人为纪念他取名熊氏桥。后来桥被拆,但桥墩现在还在潜水河上。
龙湖闸在沱口大官垱,有遗址七十五里潜水进夏水。据刘贵柱老人讲,龙湖闸名是华南谱取名,华南谱当时是江陵县有文化人的刁绅,龙湖闸至今己有一百四十多年历史了,潜水经龙湖闸入夏水。尚书禹贡中讲,江水别沱。潜沱既道,水经注讲,潜水别沱,名词名句都是讲的大官垱和沱口古遗址。
以上潜水桥和闸,我们潜江历史无记载或者不完整,笔者查阅大量资料后梳理了一下。潜水是潜江人始祖水系,潜江至今无记载,史浅无文的笔者,是为了尽微薄之力告之潜江后人。
历史自然赋予了我们潜江有沱口,为什么叫沱口,由江水和汉水在荆湖相互冲集淤沙泥,沉筑起荆三角州地高坡为我们祖先居住。沱口己经在几千年承担着水患侵扰,独占沙州百姓并取名沱口,从历史追溯,它比荆州还早。荆州是大禹在荆湖治水时在江津州高坡上,有几户百姓时定荆州。
潜水在各历史时期起到过重要的作用,古朝荆州时为,潜沱既道,春秋伍子胥领吴军进犯楚国,是他的复仇之道。东汉时期既公元208年,曹操赤壁战败后撒退时从这里过,司马光称之为华容道。土地革命时期段德昌指挥红军在潜水,沔水,夏水消灭国民党军曾绍辉部取得胜利,大胜之后史称新沟大捷。1932年贺龙率洪湖革命根椐地红军向鄂西转移,是红军转移之道。1945年底,贺炳炎司令员授中央之令率江汉军区北上保卫延安,解放大西北时,是江汉军区北上之道。这就是潜水在历史上的贡献。潜水是五千年先辈们用劳动汗水开挖的一条水系,是一条像征潜江人不畏艰难、不折不扣、勇往直前的水系,凝聚百万潜江人的精神河,以吏为鉴才知兴替,潜江发展的水系多处还有遗址尚存。为我研究潜江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江津沙洲岸定荆州,荆三角地起沱口。潜水直注入夏水,盛唐时为叫潜沱。五载千年风雨过,定有兴盛后来人。

作者简介:

陈万海,爱好潜江人文历史研究。
陈万海潜江历史研究

申明:本平台部分图片、音乐和歌曲来源于网络,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相关内容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本平台将尽快删除,谢谢您的支持!

关注我们
长按二维码

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0)

相关推荐

  • 河南:探寻开封城摞城

    州桥遗址运河发掘探方 图片来源:河南日报 秋色渐将晚,微风略拂动,走在既熟悉又陌生的开封大街上,悠远的历史感久挥不散.北宋王朝在开封建都长达168年,当时的国都开封城却在盛极之后神秘消失.作为中国历史 ...

  • 让群众安心出行 湖北省1666座桥梁转“危”为安

    清清的龙湾河缓缓流淌,一座35米长.6.5米宽的崭新简支梁桥横跨.桥上,车辆.行人穿行,成为三合村进出的新通道. 这是9月16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潜江市龙湾镇看到的一幕.村民告诉记者,当9月5日此桥 ...

  • 诗词文艺 | 王万春先生之九州吟专辑

    作者简介   王万春,山东青岛.北京卫戌区司令部转业至青岛市公安机关,三级警监退休.长期从事文秘工作,酷爱读书.旅游,常有诗文报刋发表. 七绝.九州吟23首 ◎王万春 梦潇湘二首 (一) 沐雨临风去又 ...

  • 为什么有“温黄熟,台州足”之说

    讲述台州官河上分布的古闸历史 台州官河于五代(公元907-931)年间开凿,大约在吴越王钱镠大兴浙东.浙西水利时所修筑,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它曾经是连接黄岩.太平.路桥.海门各乡镇之间的运输大动 ...

  • 江汉平原三日游攻略

    我和我的家乡 --江汉平原三日游攻略 最近上映了一部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正好与我所策划的"江汉平原"三日游相遇.那里有我儿时的回忆与梦想,也是我的家乡. 江汉平原,气 ...

  • 北京也曾有一条穿城而过的河流,但是被深藏地下几十年 | 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玉河段

    今日签到:序号174 2021年1月29日,星期五,北京 雾霾指数:62,黄色 [心尧爱北京]x [心尧爱拍照]

  • 赏游大运河“玉河故道”遗址

    积水潭,即什刹海(西海.后海.前海的统称)原为京杭大运河终点港.走在后海乃至前海,会看到多处标有大运河--什刹海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牌.8月17日那天,走到金锭桥,我们便不再转前海南岸行走,好奇 ...

  • 潜江溯源•《​剅河场的记忆》作者 陈万海

    剅河场的记忆 作者 陈万海 剅河是竟陵县潜江县时的一条己有几千年的内陆河流,从竟陵到张义咀进古西荆河路程也只仅有近三十里.   它途径河岭.红桥.施家场.思相台.鸭巴台.昌家台.剅河场.杨家河.王家台 ...

  • 潜江溯源•《​西晋东晋南北朝的竟陵》作者 陈万海

    西晋东晋南北朝的竟陵 作者 陈万海 西晋东晋是自三国后武帝司马炎开始,即公元265年至290年,在位25年.   魏国,自文帝曹丕,从公元220年至元帝曹奂265年结束,魏国45年.   吴国,自大帝 ...

  • 潜江溯源•《司令员在返湾湖的日子》作者 陈万海

    司令员在返湾湖的日子 作者 陈万海 在抗日战争的1943年,党中央在一次会议上分析,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战场上必然失败的结论,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日本统治区所取得的抗战胜利果实,会不会被国民党军 ...

  • 潜江溯源•《​返湾湖的来历》作者 陈万海

    返湾湖的来历 作者 陈万海 返湾湖之说,是从六百多年前经近海湖百姓口口相传而来的一段故事,主人公是蒋玉莲美女这一绝产生的.这一历史故事的传说是真人真事. 故事发生在元朝末年顺帝时期湖广省潜江县长安乡陈 ...

  • 潜江溯源•《邑治蚌湖》作者 陈万海

    邑治蚌湖 作者 陈万海 邑治蚌湖在潜江西北边,楚国时期是一条商业街有近千人地,它离汉水有8里多远的滩地,滩上有一条从邑镇汉水杨口经陶家潭向东经长托垸到蚌湖街的河,百姓叫蚌湖河,水经注记载是为杨水至竟陵 ...

  • 文学原创 ·《返湾湖晚景》作者:张舒心 李玟思

      首届"德风-金牌"杯诗文赛作品展     (散文部分) 返湾湖晚景 德风学校 高一(4)班  张舒心 李玟思 我家住在返湾湖湿地公园,公园的一水一草熟悉我的足音,陶冶我的性情, ...

  • 潜江溯源•《三首诗映照潜江历史》作者 陈万海

    三首诗映照潜江历史 作者 陈万海 我们潜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历史辉煌灿烂.潜江本是一个充满文化自信.人杰地灵的地方. 这里,我想只用三首古人写潜江的诗,来从几个侧面映照我们潜江历史.先从 ...

  • 潜江溯源•《江汉独秀竟陵城》作者 陈万海

    江汉独秀竟陵城 作者 陈万海 江汉起源于远古荆湖,竟陵来自于楚国初置.可以说,竟陵在楚国江汉时期独树一旗.在中华历史发展进程中,突显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作出过灿烂辉煌的历史贡献,素颜天光,彩云江汉间. ...

  • 潜江溯源•《​竟陵历史旅游资源》作者 陈万海

    竟陵历史旅游资源 作者 陈万海 潜江要把旅游资源利用好,不能没有潜江这块土地上的竟陵历史地名. 竟陵地名从公元前600多年前就以使用,一直沿用至唐朝唐大中,李忱帝.时至公元846年,竟陵地名改为白洑, ...

  • 潜江溯源•《​我家门前有条潜沙路》作者 陈万海

    我家门前有条潜沙路 作者 陈万海 解放前,我们高家场在抗战时期修了一条潜沙公路,听老人们讲,只修了路没有看见走过车. 小时我也看到过这条路,它紧靠高场小学门前过,向西不远向南转弯到现在,高场办事处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