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镶蓝旗旗主二贝勒阿敏之死

被皇太极幽禁而死。

努尔哈赤带领建州女真在白山黑水之间崛起之后,很快统一了女真三部,并在东北地区建立了后金政权。既然已经立国,自然面临着继承人的问题。在努尔哈赤最为看好的长子褚英、次子代善令他失望之后,努尔哈赤在他人生的最后几年里,建立起了一个颇具军事民主意味的“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

这个也被称为“八王主政”的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主要意思是:后金政权由八个和硕贝勒共同掌握,八个和硕贝勒甚至有推举和罢黜新汗的权力。因此,实际上,这八个和硕贝勒,也就所谓的八王,是后金的真正掌权者。

而这八个和硕贝勒中,尤其以有“四大贝勒”之称的四人兵力最强、资历最深、实力最大。这四大贝勒的分别为:担任正红旗旗主的大贝勒代善,担任镶蓝旗旗主的二贝勒阿敏,担任正蓝旗旗主的三贝勒莽古尔泰,和担任正白旗旗主、后又被推举为新汗的四贝勒皇太极。同时,统领其他四旗、也被称为小贝勒的旗主,分别为为阿济格、豪格、多尔衮、多铎。

八个手握大权贝勒,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六个人是努尔哈赤的亲生儿子,豪格则是新汗皇太极的长子,同时也是努尔哈赤的孙子。只有镶蓝旗旗主、二贝勒阿敏是八旗旗主中唯一一个“外人”。

阿敏只是努尔哈赤的侄子,与努尔哈赤的关系,比皇太极他们远很多。在后金这个有浓重奴隶制作风在军事集团中,掌握大权却又是“外人”的身份,也注定了阿敏不可能有多好的结局。

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他是努尔哈赤的同母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舒尔哈齐在努尔哈赤崛起之前,一直是努尔哈赤最亲密的兄弟。努尔哈赤少年时代,由于10岁丧母,继母对他十分刻薄,分家之后努尔哈赤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此时唯一跟着他的,只有他的同母弟舒尔哈齐。

努尔哈赤以13副铠甲起兵之后,舒尔哈齐一马当先,为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卓越的功勋,舒尔哈齐成为努尔哈赤集团的当仁不让的二号人物。但与此同时,随着政权的稳固,由于功勋卓著,在集团内部掌握大权的舒尔哈齐,也成为努尔哈赤大权独揽的最大威胁。因此,努尔哈赤想尽办法消除舒尔哈齐的羽翼,除了忠诚于若尔哈齐的部将,连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他本人也最终被努尔哈赤幽禁至死。

在努尔哈赤除掉舒尔哈齐之时,作为舒尔哈齐的第2个儿子,阿敏本来也在努尔哈赤的清除之列,但由于众人的劝阻,努尔哈赤最终打消了这个打算。对于阿敏本人而言,父亲、长兄、三弟都被努尔哈赤杀死或幽禁,自然仇恨不共戴天。

但是,阿敏并没有足够的势力和能力能够几百击败乃至消灭努尔哈赤,为父兄报仇。因此,阿敏选择了“惹不起、躲得起”的策略。成为四大贝勒之一,并在皇太极登基之后,阿敏就曾找皇太极说出他想出任外番的想法。

然而,阿敏可能并没有想到,正是他的这个想法,使得皇太极有了杀机。因为,皇太极的抱负是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而不是如父亲努尔哈赤一般,只建立一个部落军事联盟就满足。阿敏想“分开他过”的想法,恰恰触及到了皇太极的逆鳞。

皇太极继位的天聪元年,阿敏受命率领八旗大军出征朝鲜,阿敏不负众望,迅速击败了腐朽的李氏政权。李氏朝鲜被迫臣服之后,按说应该尽快班师回国,但是,阿敏却并没有同意,反而想留在朝鲜。虽然由于众人的反对,阿敏的想法并未成功,但是,这也引起了皇太极的忌惮。

与此同时,天聪三年,奉命留守永平、遵化、滦州、迁安四城的阿敏,面对明军的进攻,阿敏认为这四座城池孤悬于外、无险可守,同时,他的兵力过少。因此,阿敏并没有听从皇太极坚守城池的命令,反而在屠城之后撤了出去。

虽然阿敏弃守四城的选择,在军事角度上并不能算错误,但是,这显然给了皇太极很好的借口。皇太极以丢失城池、拒不听命为由,一连列出了阿敏16条罪状。

对于后金政权的诸多大将而言,阿敏只是努尔哈赤的侄子,本来就与他们的血缘关系相对较远。阿敏为人简单粗暴,残忍好杀,即使在女真上层的人缘也很差,再加上权威俞重的皇太极的态度,面对皇太极对于阿敏开出的16条罪状,众人纷纷落井下石。

皇太极给阿敏的处罚方式是处以极刑,也就是死刑。不过,既然已经消除了四大贝勒之一阿敏的兵权。为了防止其他贝勒兔死狐悲,皇太极做出一副悲天悯人的姿态,又下令宽免了阿敏的死罪,改死罪为长期幽禁。

从此,曾经的四大贝勒之一阿敏彻底离开了后金的政治舞台。死罪以免、活罪难逃的阿敏,从此始终处于幽禁的状态。一直到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后的清崇德5年,经历了10年幽禁之久的阿敏,悄无声息地死在了狱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