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温柔慢行——读《步履不停》有感

一等奖

文/陈方圆(市自然资源规划局)

那是夏日里冒着热气的一天,沁凉的麦茶、冰镇的西瓜,榻榻米上摆满了母亲悉心准备的料理。久违的横山一家人,每年因为大哥纯平的忌日才会聚在这里。孩子们的嬉笑打闹,母亲的碎碎念叨,乡医父亲的不苟言笑,中年人们交换着彼此那些关于家庭、关于事业的成熟烦恼。那是是枝裕和笔下平常得出奇的一天,却像极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琐碎的每一天。

为家庭操持了一辈子家务的母亲,丢不掉收集一堆纸袋来放垃圾的习惯,也放不下任何一个子女的衣食住行。隐忍的父亲失去了为救他人而溺水的医生长子,也不肯放下让次子良多继承医生职业的执念。他时常默不作声,试图假装自己很忙碌,来掩盖和良多之间的鸿沟。而良多也倔强地坚持着并不如意的工作与梦想,不肯向父亲低头,哪怕在他年少时候的作文中父亲是个英雄角色。

岁月忽已暮,我们却并没有按照父母的期待长大。这个万物飞速革新的时代,轻而易举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模式,却难以渗透进生活在老房子中的父母身上。我们的成长和父母的变老仿佛在两个维度中延伸铺展开去。我们不知所措地看着他们被推向时代的边缘,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尊严却同样不知所措。亲人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和解不了的芥蒂,却时常因为在最亲近的人面前不想隐藏的任性和自尊,或是可以来日方长的借口,迟迟无法彼此坦诚地交流。生活琐碎而无情,在最亲密的家人之间拉起一道网,生出遗憾的刺芒。

故事的最后,良多和妻子、两个孩子去墓地看望了父母和大哥,在回家的路上又见到了绕飞的黄色蝴蝶。他平静地告诉女儿,听说啊,只要纹白蝶活过了冬天,第二年就能变成黄色的蝴蝶飞回来……就像母亲告诉他的那样。可惜当初的良多并不懂母亲的念想——是大哥纯平变成黄蝴蝶飞回了家,在遗像前停留不肯飞走,良多却打开窗户,让蝴蝶飞走了。如果那时的良多能明白就好了,黄蝴蝶想停留的不是遗像,而是用力在用细细的脚,抓住那一刻温情的时光啊。蝴蝶能再飞回来,而身边的人走了却再也不会回来。直到良多的父母去世,他也没有再来得及和父亲去看足球,也没能让母亲坐一次他的车。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

当亲情只能成为一种怀念,你会觉得这种想念如此虚无缥缈,明知道不能用“当初若是这么做得话”、“如果换成现在的我就能做得更……”这些懊悔来弥补什么,却总是被眼前的事物勾起心中的这份念想。这种怀念,是朱自清每一次看到朱红的橘子,就唤起脑海中月台上父亲肥胖的蹒跚远去的背影。这种怀念,是史铁生眼中地坛里的一草一木一墙一瓦,他知道母亲不在那里了,但是每一寸土地散发的气息都仿佛传递着母亲的呼唤。这种怀念,是夏天的湿热袭来,恍惚里贾平凹想要给母亲老家的房间换个新空调,清醒过来却发现母亲已不在的怅然若失。而人生并没有给你那么多驻足懊悔的时间,怀念的几个瞬间只是为了让你理解成长的意义、成熟的责任。

步履不停,人生之路是平凡和琐碎的生活堆砌,是电话里反复的嘘寒问暖,是回到家的一盏茶一桌菜,是家长里短,是无数分歧隔阂后的谅解和温暖。我们走得太匆匆,以至于来不及欣赏沿途的风景,来不及读懂孩子的天真,来不及陪伴父母享受天伦之乐的温情。人生总是来不及、慢一拍,是因为我们走的太快了。宽恕与谅解总在后悔与遗憾之中,变成人生不可承受之重。时间不言,生活不易,在“来不及”之前能“慢一点”,多一份耐心给孩子的天真和叛逆,多一份理解给父母的担忧和无力,多一份珍惜给陪伴在生命中充实彼此人生的人。

未来不足惧,过往不须泣。步履不停,温柔且慢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