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奇金淋巴瘤的免疫病理机制(1)
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免疫系统的恶性疾病。其特征性的Hodgkin和Reed-Sternberg细胞(HRS)主要起源于单克隆的凋亡前B细胞,且携带了免疫球蛋白重链的重排和体细胞的突变。在一定的微环境中,HRS细胞可通过包括单一突变、异常信号途径在内的几种机制抵抗凋亡。最终,机体免疫监视系统的减弱导致了B细胞不可控制和比例失调性的增殖。此综述概括了霍奇金淋巴瘤致病机理的最新发现,特别强调了其免疫过程,阐述了现在和未来可能改善治疗效果和减少后期毒副作用的免疫治疗方案。
主要内容
l HRS细胞的生存涉及多种机制并最终导致HL的进展。
l最重要的异常信号通路包括NF-kB通路、JAK/STAT通路和PI3K-Akt通路的持续上调。
l微环境中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抵制了机体对HRS细胞的免疫清除作用。
l目前最有前景的抗体-药物偶联物——本妥昔单抗,已被批准用于复发难治性HL的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案联合使用的相关研究正在进行。
1832年,Thomas Hodgkin先生首次描述了一种新的淋巴系统疾病,命名为霍奇金病。随后,Dorothy Reed 和Carl Sternberg发现了特征性的多核细胞,这是该病的形态学特征。随后证实该病为恶性,进一步发现是由B细胞的克隆性扩增所致,故更名为霍奇金淋巴瘤(HL)。自19世纪70年代引入放疗和化疗(阿霉素[多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花碱、达卡巴嗪[ABVD]),这种最初致死性疾病便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存活率高,预后佳,基于临床试验结果,该方案于2003年成为霍奇金淋巴瘤的标准治疗方案。
世界卫生组织将HL分为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而后者进一步细分为富于淋巴细胞型、混合细胞型、结节硬化型和淋巴细胞消减型(cLD)四个亚型。少数病例形态学介于HL和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之间,无法确定其组织学亚型。NLPHL中,肿瘤细胞呈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样,而Hodgkin 细胞(单核)和Reed-Sternberg 细胞(多核)则见于经典型HL,组织中这些肿瘤细胞约占1%,其周围由非肿瘤的、反应性细胞所围绕。
目前多数HL疗效很好,生存率高,但仍有不少复发难治的患者,治疗后相关毒副作用(例如继发性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也会出现。对HL来说,未来治疗方案的目的是维持高治愈率的同时减少治疗相关的毒副作用。目前一些分子研究结果提供了可被应用的新的治疗靶标,但HL的致病机理仍然不甚清楚。本综述概括了目前HL最重要的生物学和致病机理的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