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眼看治不好,为什么中医简简单单就治好...
西医眼看治不好,为什么中医简简单单就治好了?
著名中医大家熊继柏有一个医案:某男,35岁,病发高热,曾在有“北协和,南湘雅”的湘雅医院治疗月余,高烧不退,可以考虑到的相关检查一个不漏全做过了,就是查不出原因,治疗无非就是抗感染、退热、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高烧就是不退。其父亲乃是湘雅医院教授,心知病情严重性,心急如焚,但又无能为力。经熟人介绍遂找熊老诊治。熊老只是问了几句:“发烧有没有规律性,上午烧些、下午烧些、还是晚上烧些?”答曰“下午烧些”。“还有什么不舒服?”“肚子胀痛”“大便如何?”“稀,每天3,4次”一看舌象,舌红苔黄腻;把脉,沉而滑数。
病看完了,熊老随手起笔写下一处方7付,嘱咐一番,起身送客。病人父亲一向不信中医,看熊老三言两语便看完了病,很是怀疑,乃在背后对熟人说“熊某看病未免草率。”但估计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坚持服药7付,病情痊愈,后来该教授对熊老感激之至,竟在熊老诊室外面对熊老服服帖帖的鞠躬感谢。
我们且不说西医如何对这个病情无效,倒是中医,为什么熊老三言两语便解决了这个所谓的疑难杂症?我在听讲座的当场就想到了熊老的治疗方法。这个病,在中医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发热的规律性——下午发热厉害些。这不是中医所说的“午后发热”吗?这个懂中医的很好理解,一般的病机是湿热内阻。再看看腹胀痛,大便稀,而且一天要拉3,4次,再结合舌脉,不是典型的湿热内阻吗?内阻在哪里?在肠腑。湿热内阻于肠,古人很早就知道了,所以叶天士说,要“荡而涤之”。这个和《伤寒论》里面的阳明腑实证又有不同,阳明腑实我们可以用三承气汤,但是这里我们不能用,因为他大便是稀的,以湿为主。
所以熊老用了另外一个方——枳实导滞丸。7付药下去,病好了。这就是西医和中医治疗的不同。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