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诗,无以言】之一百四拾二:《防有鹊巢》,谁侜予美?心焉惕惕。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

《防有鹊巢》是《诗》的第142首。这是一首忧谗诗。此诗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以猜测、推想、幻觉等不平常的心理活动,描述心爱之人因遭离间而逐渐冷淡的惆怅心绪,并借这种世间无耐之情,表达了陈国当时的臣子们害怕遭谗言离间的忧惧内心。
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防有鹊巢》这样的文学作品,就有相应的真实历史背景。更何况,《诗》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记事”。《诗》中的每一首,都记载着一种现代人无法想象的社会现实。只不过因为年代的久远,《诗》成了一种密码,需要有心人去破解。
《防有鹊巢》的背景如下:陈宣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72年),杀太子御寇。虎毒不食子,陈宣公为什么要杀自己的儿子,陈国的太子御寇呢?原来,陈宣公有个宠爱之姬,生一子名叫妫款。母以子贵,陈宣公想立妫款为太子,但陈宣公见太子御寇与公子完交好,以为他们要密谋不轨,就杀死了太子御寇。这个结果,就是小人谗言离间的结果。
公子完是何许人?他是陈宣公的哥哥陈厉公的儿子,陈宣公的侄子,全名妫完。当时国君的后代,没有继承权的儿子,都称公子某某!公子完一看陈宣公连亲儿子都杀,害怕祸连自己,就逃到了齐国。妫完这一逃,如同杜娟鸟将蛋生在其他鸟巢中一样,演绎出一段著名的历史,即“田氏代齐”。所谓的田氏,即陈国妫姓的公子完这一族在齐国的姓氏。古人的姓、氏是有区别的,同一姓下,根据住地不同,分为不同的氏族,秦汉之后,便不再区分姓氏了。
公子完逃到齐国避难之时,正是齐桓公时期。齐桓公想让妫完(即田完、田敬仲)做卿(当时一个国家的权臣),妫完说:“我作为寄居在外之臣,有幸能不做劳苦之役,就是您给我的恩惠了,我不敢担任高官。”齐桓公就让他做工正之官。齐懿仲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妫完,先算一卦,卦辞说:“夫妻好比雄雌凤凰双双飞翔,鸣叫应和响亮清脆。妫姓的后人,将在姜姓之国蕃育昌盛。五代以后就将发达,地位与正卿并驾齐驱。八代以后,无人能与之相比。”这是根据历史事实的牵强附会。
《毛诗序》说:“《防有鹊巢》,忧谗贼也。宣公多信谗,居子忧惧焉。”意思是,本诗借男女离间来比喻政治谗言。朱熹则坚持一贯的“男女情爱”解诗法,认为这是一首情诗。他在《诗集传》中说这是“男女之有私而忧或间(离间)之词”。朱熹的说法,属于典型的按字面意思理解诗意,他从“予美”(我的小美人)二字引伸,得出情诗的结论。现代学者多赞同朱熹的观点,认为此诗是为相爱的人害怕离间而失去爱情所创作的。此观点,可以帮助读者理解诗的字面意思,至于其深层含义,则需要读者深思!
防有鹊巢
防有鹊巢,邛有旨苕。
谁侜予美?心焉忉忉。
中唐有甓,邛有旨鷊。
谁侜予美?心焉惕惕。
注释:1、防:水坝。一说堤岸;一说即“枋”,常绿乔木,可为红色染料。2、邛(qióng):土丘,山丘。旨:味美的,鲜嫩的。苕(tiáo):一种蔓生植物,生长在低湿的地上。一说紫云英,一说凌霄花,一说翘摇,一说苇花。3、侜(zhōu):谎言欺骗,挑拨。予美:我的爱人。美,美人儿,心上人,指作者所爱的人。4、忉(dāo)忉:忧愁不安的样子。5、中唐:古代堂前或门内的甬道,泛指庭院中的主要道路。唐,朝堂前和宗庙门内的大路。唐,一说通“堂”,一说通“塘”。甓(pì):砖瓦,瓦片。一说通“䴙”,野鸭子。6、鷊(yì):借为“虉(yì)”,杂色小草,又叫绶草,一般生长在阴湿处。7、惕(tì)惕:提心吊胆、恐惧不安的样子。
《防有鹊巢》主要艺术特色是,大量运用比喻。诗的比喻中采用的是自然界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来比喻人世间也不可能出现的情变。但事实上,世间一切皆有可能。有小人的离间,再亲密无间的关系都会出现裂缝。而政治上依然如此,亲密如父子、相得如君臣之关系,在谗言面前也会土崩瓦解!
哪见过堤上筑鹊巢,哪见过土丘长水草。
谁在离间我心上人?我心里愁苦又烦恼。
哪见过庭院瓦铺道,哪见过山上长绶草。
谁在离间我心上人?我心里害怕又烦恼。
《防有鹊巢》告诉我们一个真理,没有谗言攻不破的关系。如果一次不行,那就再来一次。唐代人陆龟蒙有一首诗,名叫《离骚》:“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hūn)。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道尽了人世间所谓关系的真谛。

........................................................

........................................................

自然于道,自觉于法,自在于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