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主导型企业的专利布局案例
封面及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技术主导型企业是指技术实力较强但产品实力较弱的企业。这类企业在某些技术领域有优势,有的是从实际产品化阶段发展演变到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上来的轻资产企业,比如:逐渐剥离了硬件制造专门提供技术解决方案的服务公司;有的则是技术创新还未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比如一些创新型企业或以技术研发、技术服务等为主的新创企业。
本期从实例出发,探讨这类型企业或针对这类型竞争企业应该如何展开专利布局。
案例▶
芳纶企业与芳砜纶企业的布局
20世纪60年代,国外杜邦公司成功开发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PMIA)纤维,别名芳纶1313,商品名Nomex,这是一种能在220℃左右的高温下使用10年以上且不发生分解,并保持一定物理机械性能的耐热纤维[1]。Nomex有机耐高温阻燃纤维材料产品以优异的耐热阻燃性能畅销全球,是全球有机耐高温阻燃市场最主要产品之一。
几乎在Nomex成功开发上市的同期,我国技术人员也自主研发出一种新的有机高温阻燃纤维材料——芳砜纶(聚苯砜对苯二甲酰胺纤维),这是我国独立研制开发的一种耐高温纤维,芳砜纶的问世填补了中国耐高温高性能纤维的空白。该纤维在250和300℃热空气中处理100h后,强度保持率分别为90%和80%,比Nomex纤维高5%~10%,即便在370℃的高温下强度依然可保持约40%,而此时Nomex纤维已开始碳化。可见,PSA纤维的耐热性和热稳定性优于Nomex纤维。
Nomex和芳砜纶产品均可以运用于防护制品、电绝缘材料、高温过滤材料以及蜂窝结构材料等,并且芳砜纶在耐热性、纤维加工性、阻燃性、穿着舒适性、易染色性等方面比Nomex表现更为优异,且价格约是后者的1/5。
芳纶和芳砜纶的竞争历程[2]
全球耐高温纤维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国外市场巨大,利润可观。然而在产业化后的5年多时间里,芳砜纶的产能也未随着市场需求的上升而扩大。2011年,芳纶产品Nomex年产能2.5万吨,全球销售额高达84亿美元,而芳砜纶年产量仍停留在1000吨,在中国境外的销售额仅有约2000万美元。Nomex在国际市场的销售额是芳砜纶的370倍。
芳砜纶产品“走出去”受阻的原因正是特安纶公司专利布局策略不当导致的。特安纶公司所开发的芳砜纶产品具替代现有的杜邦公司芳纶产品的可能,特安纶公司芳砜纶产品很可能会挤占杜邦公司芳纶产品的市场份额,在这种情况下,特安纶公司成为杜邦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杜邦公司早在2003年便开始关注芳砜纶产品,2007年初,杜邦公司的首席科学家造访特氨纶公司,在了解了芳砜纶的产业化进展和知识产权状况后,便提出了全面收购特氨纶公司的芳砜纶业务的方案,但收购未果,杜邦公司转而开始运用专利来发起攻击,短时间内进行专利布局,围绕芳砜纶产品围起一道密不透风的专利之墙。
杜邦公司在芳砜纶产业链的上、中、下游进行了严密的专利布局(见图1)。
图1 针对竞争对手下游包绕的专利布局的示意图
随着杜邦公司的专利申请逐渐进入相关国家和地区并纷纷获得授权后,特氨纶公司面临着这样一种尴尬局面:虽然芳砜纶纤维本身不会侵犯杜邦公司的专利权,但用芳砜纶纤维生产相关的应用产品,全都难逃其布下的专利网。这样一来,中下游厂商只敢去买属于杜邦公司的Nomex,而不再敢买特氨纶公司的芳砜纶纤维产品。
竞争对手定位
(A公司为杜邦公司;B公司为特安纶公司)
图2 杜邦公司和特安纶公司在耐高温纤维方面的竞争定位
从产品和技术实力两个维度,对生产Nomex芳纶的杜邦公司和生产芳砜纶的特安纶公司进行定位,杜邦公司在产品实力方面强于特安纶公司,而在技术方面,杜邦公司的Nomex与特安纶公司的芳砜纶实力相当,甚至在某些性能上,芳砜纶要优于Nomex产品的性能。两个公司的定位如上图2所示。
竞争对手利用专利布局制约特安纶公司发展的策略
杜邦公司是产业内的传统优势企业,并且主导着产业竞争格局。在本案例中可以看出,杜邦公司对于行业竞争环境具有较强的洞察力,敏锐的察觉到自身产品Nomex的替代产品很有可能是芳砜纶,在对芳砜纶产品的深入分析后,杜邦公司发现了芳砜纶企业的薄弱点——特安纶公司未能及时有效对芳砜纶产品和技术进行全面的专利保护,于是,杜邦公司在收购特安纶公司未果的情况下,开始针对特安纶公司的产品芳砜纶进行专利布局。
专利布局采用沿产业链方向向中下游延伸的策略,围绕芳砜纶制成的产品及其应用领域,杜邦公司在全球主要竞争市场进行了全方位的专利布局。当这些专利逐渐获得授权后,杜邦公司实际上运用专利布局掌握了特安纶公司芳砜纶向中游和下游延伸的主动权,原来特安纶公司芳砜纶产品的采购商一旦向特安纶公司采购或使用特安纶公司的芳砜纶就涉嫌侵犯杜邦公司的专利权,造成特安纶公司的芳砜纶虽然性能优异且有价格优势,但采购商仍然在采购其产品时有所顾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芳砜纶产品的市场拓展。
特安纶公司针对竞争对手杜邦公司专利布局的应对策略
2002年之前,历经30多年研发的芳砜纶没有任何专利保护,直到2002年启动芳砜纶产业化项目时,特氨纶公司才申请了第一件专利,用来保护芳砜纶纤维的制备方法。2004年,芳砜纶在实现了量产前“临门一脚”的同时,又申请了一件关于芳砜纶纤维原料制备方法的专利,没有任何国际申请,这就是产业化前夕芳砜纶所有的专利布局。可以看出,在芳砜纶的整个研发到产业化过程中,特安纶公司的专利申请量仅有2件中国专利,难言专利布局策略。
面临杜邦的专利围堵,特安纶公司也采取了有针对性的专利布局策略,积极在竞争对手专利布局的空白区域寻找机会,比如在上游的纤维改性后处理、染色方法和设备,中游的纺纱装置,下游的防护手套、阻燃胶带等具体应用领域进行一系列布局,目前特安纶公司围绕芳砜纶产品布局了三十余项专利,与竞争对手形成了交叉布局的态势,减轻了芳砜纶产品市场化过程中来自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的压力。
小 结
总体来说,企业处于比较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在推出一项新技术或新产品之前要做好针对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立足自身产品和技术优势,在新产品、新技术本身以及产业链相关联的环节进行专利布局,不给竞争对手留下可乘之机,在后续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空间。
[1]李宇等. 芳砜纶与芳纶理化性能的比较[J]. 国际纺织导报,2014(1):14-16,22-24
[2]贺化.评议护航—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案例启示录[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141.
更多详细内容见《专利布局》第五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公众号二维码,未经许可自行转载,本公众号将保留追究的权利。
白名单许可及投稿事项请Email至:zhuanlifenxish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