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失恋女孩的咨询案例
我是工科三年级学生。今年三月初在外校学习外语时,认识了本校一女生,我对她印象不错,于是就主动接近她。这个女生比我高一年级,当时已面临毕业。三月中旬的一天,我突闻姥姥去世,悲痛欲绝,就找到她,向其倾诉从小与姥姥共同生活的情景,以及对从姥姥处得到的母亲般
温暖的深深眷恋。她听后,非常感动,马上表示要与我交朋友。这样我就像抓住了救命草,立刻把全部感情投入其中。在以后的交往中,我的感情越陷越深,不能一日不见,一时不想。可是她自答应与她交朋友后,又十分后悔,觉得自己欠考虑,特别是她父亲非常反对她们之间的交往,因此多次表示结束恋爱关系。可我不同意关系的断绝,曾写过血书,表示过要断指,自杀。由于我的情绪一直处在极度的波动中,并把主要精力放在处理我们的关系上,致使其期末考试两门为及格。而她毕业后,回到本地工作,表示与我只能做一般的朋友。希望我不再打扰她,并退回了我给她的所有信件。我一时冲动,到该她的单位,动手打了她。致使我和其单位的领导找到学校。我当众流着泪表示不再与她来往。可我的内心仍觉得自己是真心爱她,不想失去她,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特别是到了节假日,经常打电话,写信,甚至到她家的门口或上班的路上等她。我知道这只能使她离我更远,而且也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但不能自控。眼看已接近元旦,情绪更是难以自制,既怕作出失控行为,更怕考试再亮红灯。因为我已累计八门不及格,学位已没有,若在最后一学期毕业设计再出问题,将无法毕业。我感到内心痛苦至极,不知怎么办才好。
我觉得我很自卑,是我痛苦的主要原因。
我出生三个月以后,就被送到农村姥姥家生活,一直长到十一岁才被接回城里的父母家中,在姥姥家中只有我的姥姥和精神失常多年的姨妈两位老人,我与她们相依为命,小小年纪就承担起照顾两位老人的重任,感情至深。
小学到中学我的学习一直很好,初中开始当班干部,曾被评为省优秀学生干部。
我的妈妈是大学生,爸爸是硕士生。爸爸担任较重要的领导职务,其人品和才干都让他敬佩,我总想做一个像父亲那样的人。家中有一弟一妹。自从回到父母身边,我总觉有一种客人的感觉,觉得母亲对我总是严厉斥责,而对弟妹却非常疼爱,我似乎从没感到过母爱,长时期体会不到温暖,关怀和亲情,使我对情感生活非常渴求。高三时曾喜欢上本班的一女生,却是单相思,并形成一种偏见,认为这样的失败完全在于自己相貌丑陋,因此无论多么努力,学习怎么好,事业怎么成功,注定没有一个人会喜欢我。加上由于妈妈的严厉使我更自卑,对上进的意义产生了怀疑。在大学学习时我就觉得注意力难以集中,导致学习滑坡。二年级上学期开始出现不及格,觉得自己已不是好学生,有点灰心丧气,但又总想恢复中学时的好学生的形象:学习好,工作也好。觉得存在两个自我,高中的自我和大学的自我。
如今又把心情搞成这样,我真的不知如何是好。
该学生失恋后的情绪反应比常人要强烈得多,持续的时间长。那女孩与其分手已近半年,他仍不能自制,情绪激动,这其中必要许多原因。这应该从成长经历,家庭情况,感情历程等各个方面出发,以寻找解决问题的症结。
他不愿意失去她的原因,是觉得她是他的第一个真正的恋人,是他离开姥姥以后的十余年里,第一次感到被人爱,被人珍惜。她的爱使他多年的情感饥渴得到了补偿。他怕再回到以前的状态,怕恋爱再失败。他觉得爱她就得为她的幸福负责一辈子,若她今后恋爱不顺利,即使结婚以后不幸福,那就是他的责任。认为自己这么爱她她也应该爱自己。特别是他对自己的道德人格非常看重,对她离开他的理由不能容忍:她认为他骗了她,因为他把自己说得那么好,可却有那么多不及格,总是说到做不到。他觉得自己是由于学习不好,才失去了她。因为她喜欢的高中时代的他,却无法接受在大学里的表现。
从他的自述中可以看出,高中以前他本是个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学生,而到了大学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主要是由于从小成长经历,使他的情感未得能到健康的发展,并且认知上存在许多问题,导致他难以从情感的挫折中解脱出来。因此,应把改变认知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
因此必须改变他对自我的认知。他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我现状的认知,另一是对自我情感的认知。
首先对自我现状的认知。他一直认为在他身上存在两个自我,高中时的自我和大学的自我,高中时的自我是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干部,对生活充满积极向上、乐观的自我;而大学的自我却是个几门功课不及格,日渐消沉的自我。他总想以高中的自我形象出现在那女生的面前,而那女生又无法把两个自我统一起来。这不但造成她的多次反复,也引起他的经常性的情感波动。
这位学生渴望得到母爱,到了青春期随着对异性产生的好奇,注意,便把这种渴望转化到异性身上,希望用爱情来弥补情感上的饥渴。对高中女生的几年单相思是这种转化的体现。可是高中时为了高考,还尚能压抑住自己,工作学习都不错。但到了大学,压力减轻了,没有了学习动力,再加上远离家乡,年龄的逐渐增长,对情感的渴求却越来越强烈,甚至难以自控,影响到了学习。他渴望得到爱,特别是来自于异性的爱情,并把这当成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他有友谊,但它代替不了爱情,并不能满足他情感上的渴求。在对这种情感的追寻中,他的情绪总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难以使他进行正常的学习与工作。
其实该学生大学的自我,就是他的真实自我,感情上的障碍导致了他学业的下滑,高中时只不过是因为年纪尚轻,再加上高考的重压,问题还未充分暴露而已。他与她在大学的恋爱是在对自我和对方都非常不了解的情况下,一时感情冲动所为,恋爱本身缺乏一个牢固的基础。
接下来要解决的是他对自我情感的认知问题。
这位学生对于情感上的认知具有许多不合理性,他把母爱的获得与回报给以绝对化,并形成一固定的思维方式,用来看待和解决与异性的情感问题。
这位学生小时候一直与你的姥姥一起生活,姥姥非常疼爱他,那时她们身边没有别的亲人,他就是她们的命根子,也是她们生活的依靠。他姥姥对他是百依百顺,疼爱备至。而至于他母亲,对他很严厉,她脾气不好,总发火,他自尊心又强,同她经常发生争吵。又加上童年的记忆中母亲形象的缺失,他感到似乎从没得到过母爱。应该说姥姥给了他许多母爱,而他更期望从妈妈那里得到,可他却总难以同母亲沟通起来。由此看来,该学生从一开始总是强调缺少母爱,也是一种认识上的错误,他在自觉不自觉以此作为自己不愿意放弃爱情,无法专心学习的理由,同时也影响着他与别人正常的情感交流。
那是什么阻碍着他与母亲之间的沟通呢?
他总觉得爱是有份的,姥姥那么爱他,视他为她的生命,他是属于姥姥的。他的母爱是从姥姥那里得到的,若再从别人那里得到,即使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也是对姥姥的不忠,是没良心,不道德的,他会有一种罪恶感。他要接受爱,就得回报爱,可是,他已把全部的爱给了姥姥,就不能再给别人了。
其实除了异性之间的爱情之外,任何爱都是博大的,不具有排他性,不但可以从不同的人那里得到,而且爱的付出也不会象是一桶水,取出一些给别人,而另外的人得到的就会少一些。这位学生的姥姥和他的妈妈在对待他的问题上有很多不同,这也影响到他与母亲的情感沟通。他的母亲是爱他的,只是他不敢接受罢了。他不敢接受他母亲的爱,这种心态却投射到他母亲身上,成了她不爱他,他得不到母爱,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投射作用”。即本身是自己想法而投射到对方,认为对方是这样。可是内心又觉得不应该,由于自责,产生心理不平衡。然而用“对方的责任”解释,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以达到心理平衡。因此他对情感的渴望就转移到异性身上,希望从爱情中得到弥补,让对方扮演两种角色,一是姥姥的角色,另一是恋人的角色。而那女孩比他大,对人富于同情心,很适合承担这种角色,她在他姥姥去世时,对他表示的同情与爱,使他很快投入全部情感。他觉得既然爱她,就对她负有责任,若是与她分手,就是放弃了自己的责任义务,是没良心,有自罪感,而尽管提出分手的是对方。这实际上他是把对姥姥的情感所形成的固有观念和思维的方式转移到那女孩身上。从小在姥姥家的特殊成长经历使他对自己赋予很强的责任感,特别是用于他认为最亲近的人身上。
回忆心灵复原的历程,是踏踏实实的走过来的,每一步都不易,但迈出去了,就增添一份信心与希望。通过这样的的分析,我们应该知道,人不能做感情的奴隶,不能把一切失败归因于感情缺乏和脆弱。即使是始终缺乏爱抚,虽然事实并不是这样,那么可以以此为借口,萎萎蘼蘼吗?人是否在心满意足之后才去工作呢?要接受这些道理,一开始颇为牵强。但假如你试着常想大千世界,关心经济,拓宽知识面,自己主动同别人交往,找乐趣。你就会慢慢发现,世界在变大,自己有许多事情可做,比回味过去更有价值。这是可贵的进步:即把自己放在大千世界中作为一员来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