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脑梗死属于重症疾病,由于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大等多种原因诱发,从而导致脑梗死患者发生率越来越高,脑梗死患者会出现偏瘫、吞咽功能障碍的情况,特别是吞咽障碍,这不仅对患者心理产生一定影响,还对其产生心理障碍、脱水、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甚至窒息等情况,其会增加治疗难度,更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影响预后效果。
本研究针对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会诱发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初期吞咽障碍的发生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实施评估和筛查,从而做好相关预防工作,减少一系列并发症发生。
选取医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诱发吞咽障碍患者为观察组,再收集80例脑梗死无吞咽障碍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40~85岁;合并高血压51例,糖尿病22例。对照组男41例,女39例;年龄40~85岁;合并高血压49例,糖尿病25例。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及临床资料(病程、病史、合并症、并发症、病症部位等),结合医院病例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入院后均行洼田饮水试验,让患者选择舒适的坐位,颈部放松,饮水量控制为30ml,令患者正常喝下,观察患者饮水全过程,记录喝水时间。试验结果包括:一次性喝完,无呛咳(根据计时分为:5秒之内喝完;5秒以上喝完);2次以上喝完,无呛咳情况;一次性喝完,有呛咳;2次以上喝完,有呛咳情况;多次呛咳,不能将水喝完。
分析两组患者年龄、3次以上卒中病史(含3次)、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部位发生率情况,吞咽障碍和病灶大小及部位的关系。运用台式血压计测量3次,取平均值,收缩压超过140mmHg,或舒张压超过90mmHg,或患者报高血压且正在服药治疗。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WHO标准,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或餐后两小时血糖超过11.1mmol/l,患者患糖尿病且正在服药治疗。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危险因素。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2.1吞咽患者功能障碍年龄分布
患者年龄越高,脑梗塞后发生吞咽障碍的风险越高(P<0.05)。见表1。
表1: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年龄分布
2.2两组患者病史的关联性比较
观察组三次以上卒中病史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发生情况、糖尿病发生率与吞咽障碍的发生不具备关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病史的关联性比较[例(%)]
2.3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发生和病灶部位的关系
观察组病灶位于双侧前循环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病灶位于单侧前循环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发生和病灶部位的关系[例(%)]
2.4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的多因素分析
以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为因变量,将年龄、三次以上脑卒中病史、病灶部位设为自变量,在α=0.05的剔除水平上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三次以上卒中病史、病灶位于双侧前循环是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见表4。
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多与吞咽神经功能有所关联,吞咽功能障碍是脑梗死患者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之一。有研究表明,脑梗死出现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23%~66%,严重威胁了脑梗死患者的生命健康。诱发吞咽功能障碍因素尚不明确,但多与双侧皮质脑干束受到损伤,引发假性球麻痹有所关联,也和脑干病变有关。
观察组中,三次以上(含三次)脑梗死病史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三次(含三次)以上脑梗死病史者更易发生吞咽障碍,这可能是由于多次脑梗死发作后易导致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导致吞咽障碍的出现。
既往研究提示,脑梗死发生后,吞咽器官相关神经结构会受到损伤,例如脑干、皮质的吞咽中枢,皮层下白质内和吞咽支配有所关联的传导纤维束,调整吞咽动作的基底,与内脏运动有所关联的岛叶,脑干内所涉及的吞咽神经核团等结构受到损伤。
脑梗死面积越大,中枢神经损伤范围越广,吞咽功能相关神经受到损伤概率越高,从而导致吞咽神经障碍风险越高。近年临床研究指出,即使是单侧脑半球脑梗死也会造成吞咽困难的发生。分析发生机制,可能在于机体的吞咽结构中相关的皮质有单侧化倾向存在,加之脑梗死后累及吞咽器官方面的神经结构。本研究结果显示,双侧发病的患者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风险最高。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出现吞咽障碍与年龄大、三次以上卒中病史、双侧前循环有关。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