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易,仕途艰难,作诗还很“痛苦”,他堪称唐朝最苦逼的诗人
古典书城
「最受欢迎的古典文化公号 最具人气的古典文化社群 」
国学经典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 历史趣闻 | 风俗礼仪
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文化娱乐圈最繁荣昌盛的,当属千年前的唐朝。
在那个众星璀璨的时代里,你走在大街上随便拉一个,都有可能是一个牛到爆的著名诗人,而贾岛正是其中一个!
他虽然不是最耀眼的,但却可以称得上是最“苦逼”的!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人称诗奴,又名瘦岛,唐代诗人,河北人氏。
他草根出身,祖上传下来就是种地的农民,一贫如洗,经常食不果腹。所以在他小时候,父母就常外出打工。然而就这样,也还是穷的叮当响,时常揭不开锅。
到后来,贾岛长大了,怀揣着远大的抱负,把家里能卖的都卖了去参加科举考试。可他运气还不太好,可能是小时候经济差,文化基础打的不扎实,所以多次科举失败,反正死活就是考不上,你能咋办?
咋办?人总是要吃饭的!所以,贾岛为了生计便去当了和尚。就这样,一头是混不吝的和尚,一头是苦逼的诗人,贾岛开始了他的人生旅途。虽然不怎么风光,但该走的路还是得走嘛!
这个和尚有点“作”
那一年,贾岛二十来岁,却已是资深科举落榜生了。虽然经验丰富,但这次却依旧没考上!想到自己身上的盘缠已经所剩无几,还身处帝都,物价高的吓人,生存问题也就成了贾岛目前最为棘手的事情。
眼下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第一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回去继续当他的农民,老实种地攒钱;第二就是做和尚,赖在京城,伺机而动。
经过了长时间的思想斗争,贾岛忽然抬起头来,看看夕阳,目光坚定的朝着城门方向狠狠吐了一口唾沫,“这头秀发,先剃了!”
第二天一早,贾岛就到大唐宗教事务所去排队,凭着有效证件,贾岛注册了一个佛号,唤作“无本”。
“无本”,就是没有成本,想想也是,“我当和尚有吃有穿,还不用成本,真是快哉快哉!”
不过上面贾岛兄说漏了一点,当和尚不光有吃有穿,还有得住!于是贾岛住进了长安的青龙寺。青龙寺那可是相当厉害的,不但是唐代密宗的重地,也是后来日本佛教真言宗的老祖宗。
不过贾岛并不知道这个寺庙有多牛逼,他也不想知道,因为他只是一个来庙里混饭吃的诗人。
贾岛生来爱诗如命,所以他经常胡钻乱逛,胡思乱想,只为寻找灵感。但敲了一段时间木鱼后,他发现了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寺里规定,午时以后,僧人不得外出!
这还了得?午饭以后居然不能外出,那不是辜负了大好年华?帝都的灯火阑珊岂不错过了?佛门无边,何处不可修身养性呢?
然而就算他有一百个不情愿,气得心里直骂娘,但毕竟还得靠着寺庙混饭吃,只能忍了!
忍了一段时间,终于还是按捺不住了,于是他开始“作”了。他先写了一首发牢骚的诗并推送了朋友圈,然后@了青龙寺的一干高管。他说,想不到做和尚竟这么不自由,“不如牛与羊,犹得日暮归”。
这两句诗歌在朋友圈推送了不久,便有成千上万的人主动转发分享,纷纷抢沙发留言评论,舆论声势浩大,据说还惊动了庙里的宣传部。
好在庙里的领导们豁达开朗,慈悲为怀,不仅没有封贾岛的号,把他赶出山门,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多他也不多,少他也不少,就随他去吧。
得到领导默许后,贾岛欢天喜地,每天吃了午饭,就往庙外跑。毕竟高墙外的帝都,才是他的梦之所在。
这个和尚真的“苦”
贾岛还有个外号叫做“诗奴”!因为他作诗时极其专注,已经达到了无视周围一切存在的境界。所以人们都说,他不是写诗,而是成了诗的“奴隶”。
据说有一天,贾岛骑驴过街,由于当时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他诗兴大发便信口吟出“落叶满长安”之句。一首诗只有下联还不行,便开始寻思上联,忽然想到一句“秋风吹渭水”作对,便喜不自胜。
就在他为自己的诗句洋洋自得的时候,他骑着驴撞上京兆尹刘栖楚的仪仗队,被随行的保镖抓起来打了一顿并且拘留了一夜。
刚吃了闷亏的贾岛,似乎并也长什么,不久就又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
那是一个深夜,贾岛去长安城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当时皓月当空,四周寂静无声。他前去去敲门,发现朋友并不在家,而敲门声惊却醒了树上的小鸟。
此良辰美景引得贾岛诗兴大发,随即吟诗一首,便是著名的《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第二天凌晨,仍未见到友人归来,贾岛便失落的骑着毛驴往回走。
一路上他都在想自己的那首诗,总觉得“敲”字不够完美,不如“推”字好;但又觉得“推”也不太贴切,所以一时难以抉择。于是一边在驴背上反复琢磨,一边手还做着“推”“敲”门的动作。不知不觉间,贾岛冲进了韩愈的仪仗大队。
在古时,闯像韩愈这样级别官员的仪仗队是要被问罪的,就像上次冲撞刘栖楚一样,挨一顿打,还得拘留一天。但这次韩愈似乎并没有发怒或责备,而是询问他缘由。
当韩愈听了贾岛纠结于诗句中用“推”还是用“敲”好时,韩愈也来了兴趣。思考片刻后说道:“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
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经过了此事,韩愈对贾岛的这种钻研精神大为赞赏,于是邀请他一道回家,共同谈诗论道,二人就此成为“布衣之交”。
就这样,贾岛和尚正式拜了韩愈的“堂口”,从此跟着大哥混迹文艺圈,成为了韩孟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当天晚上,韩愈为了给自己的新“小弟”贾岛接风洗尘,便摆了一桌酒席。两人酒过三巡后,韩愈以一个老大哥的口气,语重心长的对贾岛说:“小贾啊,你才学不浅,为何要屈做和尚呢?我已经准备号要搞一场盛大的文化改革(即古文运动),你有没有兴趣和我一起啊?”
贾岛喜出望外,拿出了小本本,认真的听大哥讲了起来。
听了韩愈的改革方案,贾岛还没来的及仔细思考自己的决定,却见韩愈又站了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略带几分醉意的说道:“你做和尚没有什么前途啊,科举才是正道,你考上了才能同我一起搞改革嘛!所以老弟呀,你还是还俗吧,现在的长安城,你大哥我还是能说上几句话的。”
停顿了一下,韩愈醒了醒酒,接着又说道:“不过我帮你只是外在因素,主要还得靠你自己哈!”
贾岛听了大哥韩愈的话后,顿觉走了狗屎运,激动的说到:“恩!我明天就去宗教事务所把佛号消了!"
此时的贾岛,饱怀凌云壮志,他为了抒发当时的激动之情,奋笔写下了这首《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可人算不如天算!贾岛他打死也没想到,这佛号一消,自己将再次回到食不果腹,四处游荡的“苦逼”生活。
老实说,韩愈对贾岛是十分欣赏加独爱的,他曾经在朋友圈发文大力推崇贾岛,说他是上天派来顶替孟郊的: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天恐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著人间。
然而贾岛的科举之路却远没韩愈说的那么轻松、顺畅,这条路充满了坎坷与艰辛。贾岛还俗后,一考便是三十三年,一转眼都年过五十了……
虽然他拜在韩愈门下的这几十年里,已经名声大振,但没考上就是没考上,官场不认他,朝廷也是不认他。
于是贾岛再次找到了韩愈,向他抒发这些年自己的苦闷,可韩愈总是鼓励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
每每看到韩愈那慢悠悠的神情,贾岛就很想上去揍他一顿,“你说的倒是轻松,让我还俗科举,这可到好,整的我天天吃不饱睡不好的,你也不说帮个忙,还一个劲的在这说风凉话!”
于是,每次落榜后,贾岛都只能孤寂的站在路边,提着空空的行囊,羡慕的看着高中之人的喜悦,然后收起自己的失落,开始盘算身无分文的自己如何才能再在帝都多坚持一天。
这个诗人很“苦逼”
斗转星移,转眼又是十年!十年间,韩愈死了,孟郊死了,贾岛呢?他还在考!
总算“皇天不负苦心人!”直到五十九岁那年,复读多年的贾岛前辈终于考上了!拿着这份姗姗来迟的录取通知书,他欣喜若狂,留下了两行苍老而辛酸的泪水。
按照惯例,考上了进士,贾岛要留在长安等待朝廷安排工作,也就是咱今天说的等上面给分配。
这段日子,可能是贾岛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他心情愉快的住在堂弟无可大师的僧房里,终日与王建、张籍、姚合等知心朋友唱和往来,不亦乐乎。
也就是这段最愉快的时光里,毁掉了贾岛晚年的人生!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唐朝政府新任董事长唐宣宗微服私访,正好来到青龙寺游玩,路过无可大师的僧房时,听到有人在房中吟诗,于是便走了进去。
这是多么千载难逢的机会啊,贾岛!
话说唐宣宗进去后,看到贾岛书桌上放着一些诗稿,便拿起来吟读。谁知一旁的贾岛看到皇帝衣着光鲜,大腹便便的样子,便认为他是个附庸风雅的执挎子弟。
这时,我们贾岛兄爱“作”的毛病又犯了,他走上前毫不客气的抢回诗稿,还怒气冲冲的把宣宗批驳了一通:“郎君鲜食美服,哪懂这个?”
不过宣宗皇帝的涵养还不错,并没有当下叫保镖把贾岛给绑了下狱,而是冷冷的看了他一眼,便悻悻离去了。
事后,贾岛才得知此人乃是当朝天子,大为惊恐,便跪到宫门前伏阙待罪。几天之后,宣宗下诏,贬贾岛为长江(今四川)主簿。
就这样,六十多岁的贾岛四川上任去了。数年后,他又被调任为普州司仓参军,仍然是个小官,连品级都排不上,所以他也依然潦倒如旧!
这个诗人死的像个和尚
不管贾岛多么苦逼,可他依旧是个诗人,是个伟大的诗人。他一生所有的精力,几乎都放在了酷爱的诗歌事业上了,他曾说自己是“一日不做诗,心源如废井。”
然而贾岛写诗的过程又是非常“痛苦”的,诗歌史上他以“苦吟”著称,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意思就是他经常会花好几年的时间,经历过痛哭流泪后,才能写出这两句诗,如果没有人欣赏,他还不如回老家睡觉,一辈子不写诗了。
据说,每到岁末,贾岛都会把自己一年所写的诗都供到桌子上焚香拜祭,说句:“这是我一年的心血之作啊!”然后再痛饮美酒,反复吟诵自己写的诗歌。
其实,贾岛这种“苦吟”的作诗方式,对晚唐诗人的影响很大。这种先得一联佳句,再配首位联以成全篇的方式,可以紧扣整首诗的思想内容,而这个思想内容正是从最开始的一联佳句来的。
也正是基于此,这类“苦吟”诗人往往仅有佳句而无全篇的佳作。诸如孟郊、贾岛之诗,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多是他们一首诗中的那个佳句罢了。
这样一位“苦逼”的诗人,就在这种“苦吟”中结束了他的一生!
会昌三年,即公元843年,64岁的贾岛身染重疾卒于任上。死时,家无一钱,仅留一头病驴,一张旧琴,几卷诗稿。
这个诗人死的真像个和尚!
最后,就用贾岛的一首名诗《寻隐者不遇》来结尾吧:
松下问童子,严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下拉屏幕参与文章留言
责任编辑| 明若清溪
▸其它公众号如转载,请回复「转载」查看相关注意事项